从人可冰贞发帖想到的
网上人可冰贞主题帖发了影响中国的十首诗,其中排第一的就是太白的静夜诗。诗文如下: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除了流传太久,名气太大以外。还有更重要的是:世界文学的巅峰制作。也被翻译称很多语言在国际上传播,一个重要的例子是克林顿总统到中国访问,向中国官员用美国中国话来读这首诗。
为什么这23个文字就能把文学作品推上巅峰呢?一个太值得研究的问题。
倘若是你把这首诗的表达艺术与写作套路都看懂了,那么你在文学上分析一切文学作品时,你就可居高临下来研究。
李白的静夜思艺术的表达上难度极大体现在时空的跨度与心理活动的跨度上,这让我想起了张九龄的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是诗文颠峰的研究者,其中天涯望月这首诗就是巅峰的证明,这个在唐代就被证明,不用怀疑。像这首诗的内涵是不可超越的,也是世界文学的极端。太白后来写出了静夜思,很大程度上是种模仿与吸收张九龄的思维,套路上是一样的。在被人接受与广传上这首静夜思不亚于天涯望月。
这也是我推测的象这高境界的诗文,在唐朝或者整个历史上是不多的 。
那这首诗艺术与写作方式上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写出这首诗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来进行分析:
床前明月光。 这是一种通过视觉的记叙,完整的记录下来。这个一般写诗的人能做的到,就是按客观实际挑选。
疑是地上霜。写上这句,难度就极大了,从客观物质写到心里,内心一下就黯淡下来,这表现出诗人心底感情太浓重,很容易触景生情,与物质世界的结合,思维反映太敏感。这也显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是需要动情与热情的。物质世界的认识尽被内心所掌握所应用,你能做到吗?
举头望明月。这结合第二句,章法与法度完美,这个很难,写诗贵在自然,作者又把自己的动作写进去,李白的姿态完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他在抬着头看月光呢。
低头思故乡。写到这里没有了,寂静的夜里思着故乡就不需要表达了,和每个读者都能共鸣。当一个思念家乡的时候是什么情景呢。大体上都是两个字:想家。无尽的语言在红尘中表达,在诗文中概括。 希望一些诗友来参与讨论。 引用第2楼曼联于2009-10-17 14:42发表的:
images/back.gif
是不是也和太白一样在思念故乡呢
说不定你就在家里 看到这首诗 想着女朋友 哈 其实中国所有的诗词都有它的意境,而这首诗很直接的表达了诗人的心情。。。。。所以堪称经典。。。。 不懂诗 不知所云 这首诗流传广的原因主要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李太白当初写诗时,多是信手拈来,如果考虑那么多,那就没有静夜思了。 问苍芒大地
谁主沉浮
楼主是苍茫,俺老顽童就不研究了。哈哈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鞋两双!…………………………
不懂诗词歌会!胡说了一句~~
回 8楼(毛灵生) 的帖子
你那是发光鞋哦??? 引用第6楼也算好人于2009-10-17 18:44发表的:这首诗流传广的原因主要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李太白当初写诗时,多是信手拈来,如果考虑那么多,那就没有静夜思了。 images/back.gif
信手拈来是需要具备一定能量的 李白当时没考虑那么多 那在以前一定考虑很多了 会写诗的人大体上都可以信手拈来 当时曹丕要杀曹植 曹植不也是信手拈来 我估计军粮一定常吃黄豆 那个东西能量高 又不腻 曹植借此来论诗
曹植的成功除了天赋以外 还有文学修养与积累 说白点就是按套路写.....
倘若就是单从评诗来说 说信手拈来太过于简单了 望也算好人继续评论 引用第4楼琉@璃~于2009-10-17 15:51发表的:
其实中国所有的诗词都有它的意境,而这首诗很直接的表达了诗人的心情。。。。。所以堪称经典。。。。 images/back.gif
那你的意思就是诗词还是直接好 写诗也贵在直接
通俗一点说 是什么就写什么 如果不直接的话 就让人觉得拐弯抹角的 没有必要 加上诗就那么几十个字
另外用直接的手法写诗难度也是最大的 既要表现艺术 又要广泛传播
在诗人的眼里 是用一种凌驾的态度与心理来看尘世直来直去 还是好 引用第4楼琉@璃~于2009-10-17 15:51发表的:
其实中国所有的诗词都有它的意境,而这首诗很直接的表达了诗人的心情。。。。。所以堪称经典。。。。 images/back.gif
诗词的意境还是结合诗文的章法来谈 很多流传的诗词章法混乱 中国文字运用上也乱 表现艺术低下 或者人景结合的不到位 就单从这些可评出文学的质量 我在等高手来谈诗 相互学习 能延续兴趣的同时 也可重温自己的知识点 二三事有很多喜欢写诗的人 还有三个厉害的诗人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