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这个主题帖写出来 目的就是讨论诗 其它的都是空话
你说在论坛上PK那怎么PK 呢 是不是要大家都要写几首诗呢? 呵呵,一首静夜诗怎么大家一点都不静?俺来看下热闹 对楼主大人真是很无语了。
貌似我没有什么过分的语言或者攻击了阁下啊。
在下也是很认真地在说诗歌啊!不然你以为我闲的啊!
打字也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现在很少逛论坛,只是偶尔见到一些说诗歌的,才一时兴趣跟两帖。
一来,并没有恶意,二来呢,我自认为我是很实事求是地在说诗歌。
不明白阁下的不满从何而来?在下很莫明奇妙的说。
就算,我说你容易激动,是我的不对,貌似你也没有必要反应这么强烈,真的这么激动吧。
一直到这个帖子为止,在下的语气都是很善意、或者说带有些调侃的意思在其中,就算有些怒火的地方,起码也是克制的。如果阁下因为心境的原因,没看清楚,不妨再看看。若真是来和你吵架的,就不会这样说话了。不像阁下你的话,动辄水平、回家之类的,难免不让人动气。
关于这些善意的解释,就解释到这里。
现在真是脾气好了……
老实地说,阁下的评析也不见得比在下的评析高到哪里去。
楼主要求我回去再学三年,未免太把自己当成一回事了。
阁下号称学诗3000小时,虽说闻道不分先后,但就凭这个就小觑天下英雄,未免过于自信。
用“学了多长时间诗”来证明自己的诗歌水平的,在下见过。但是见到有人用“学了多少小时”来证明的。还真是第一次。
当然在下从未学过诗,在这一点上,阁下自然是要强势一点了,可以藐视一下我等。
顺便说一下,楼主貌似认定在下是一个只说不练的假把式,一再要求贴几首诗出来。有些等待看戏的架势。不妨善意提醒阁下一下,解释和退让,并不意味着心虚。 也来说几句吧,凑凑热闹。
1、楼主分析得相当精辟。只是得说几句的是,诗有诗的章法,被你分析了.诗有三成是读者的,见不着你的观点在哪里?
2、“也算好人”先生说的并不无道理,诗以唐为盛,唐以李杜为璧,而李杜诗作丰富,流传而广为传诵者不多。诗作的流传在某种程度上并不依赖其精华.....
3、个人观点。就艺术而言,作三个比较:
其一,意境。意境上,这首诗并不见得比“杨柳依依”更能动人,可那只是一个词,仅是因为上古之作,千古之下,后人在这个词中培养了情感。所以诗的流传与沉淀是相辅的。
其二,李白本身。这首诗并不能代表李白的风格。想来,这首诗的造诣也并不见得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更显艺术造诣。
其三,李杜。民族个性决定诗歌流传选择。诗歌的含蓄符合中国人的品格,但含蓄的压抑是需要一个缓冲形式的释放的,所以中国人总体上是偏浪漫主义的。我个人比较喜欢李白的风格,但客观讲杜甫的艺术造诣在李白之上。杜甫诗歌风格较偏于士人,而不是普通大众,尽管他的目光在普通大众的身上。 补充一点。
诗歌出于自然,玉琢痕迹明显,是很难作出好诗的。 文学是一套规律成熟的体系,因此在定义与格式上一定要严肃。它的本质就是表达人的,如果不严肃,如何做人?
何况是代表境界最高的诗文,严格与确切地说诗人就是诗人,不分浪漫主义诗人和现实主义诗人;既然都是用诗来表达人,还分浪漫表达人和现实表达人?这种滑稽的说法就传播上是对初学者没有好处的,也是错误或者大意的说法。
回 50楼(苍茫) 的帖子
既如此,“清水出芙蓉”又何来章法与法度,楼主分析其一二,岂不是自作多情。 “清水出芙蓉”又何来章法与法度你到底在说什么? 我把你写的东西看的很仔细 你把人家写的东西 也要认真的看懂
做人要谦虚与踏实点 如果没有把握 你就不要问 本来是评诗的帖子 变成评人了变了本质
此帖锁定 不懂诗词,不敢乱评。但是在看了各位的回复后,想说一句话:可以有争议,不宜有争吵。 站长大驾本版,也借着站长的奉劝。
不妨和上面的诗友就来评诗,不可带有攻击人性的词语。
如果我不列举出来 上面的几个诗友还是不相信或者是不在乎他们攻击的语言 本人也讲个公道话
其中“也算好人”说诗归说诗 说到人性上来了 说幼稚
“四顾夕阳”评诗一开始说是因为性格急
除了缺少尊重以外 你把你们评诗档次下降得这么低如何提高与引导诗文 “四顾夕阳”的文学功底深,可能有自己的看法
回 56楼(苍茫) 的帖子
可能是大家对诗的理解角度不同吧,既然理解角度不同,出现争议就在所难免了,但不管如何,我希望大家能本着相互学习、互相交流的思想,就“诗”论“诗”,不应将讨论演变为争吵。“也算好人”与“四顾夕阳”两位网友,从我对其往帖的观察,认为他们真的是“也算好人”,苍茫版主当然也是好人,所以我想好人与好人间,只会有误会,不会有敌对的。
大家请喝茶。 引用第57楼曼联于2009-10-22 12:40发表的:
“四顾夕阳”的文学功底深,可能有自己的看法 [url=http://www.zy234.com/
一讨论引出这么多问题 还是不说人了 还是谈诗吧
文学功底深我也是知道的 等着四顾夕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