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378|回复: 18

[热点新闻] 胡启生谈铜陵跨江发展:首先要做到文化心理上融合

[复制链接]

1293

主题

1862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906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9-1-16 08: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民网合肥1月15日(记者常国水)“做好铜陵跨江发展既是牢记安徽省委、省政府的信任与嘱托,又是这一代铜陵人的使命与任务。”1月15日,列席安徽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的铜陵市市长胡启生说,铜陵要实现跨江发展,必须做到四个融合,即长江两岸文化心理上的融合、行政区划的进一步融合、产业的融合以及交通的互联互通。

3297687_386627.jpg


  2016年,位于江北的枞阳县正式从安庆划归铜陵市管辖,由此,铜陵开启了跨江发展时代。区划调整后,铜陵市总人口达171万,区域总面积达3008平方公里,人口和面积分别增长了一倍多,铜陵的城市发展空间得到大大拓展。

  “行政区划的调整对铜陵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胡启生认为,铜陵跨江发展首先要做到长江两岸文化上心理上的融合,“从长远和高质量发展上看,跨江融合发展既有利于原来的铜陵也有利于枞阳,江南江北人民都是受益的,所以江两岸人民从心理上要增强认同感,铜陵也是枞阳人的故乡。”胡启生说,两年多来,铜陵勒紧裤腰带,投资超百亿元全力支持枞阳的发展,枞阳基础设施民生大大改善,老百姓获益多多,这证明了融合发展大有益处。

  对于文化的融合,胡启生认为,优秀文化是没有行政区划限制的,无论在哪里都应该传承发扬,当前,铜陵市要求从领导干部做起,率先做到心理与文化上的融合。

  胡启生认为,跨江发展第二个融合就是行政区划的进一步融合。去年,安徽省民政厅下发了《关于同意枞阳县与铜陵市郊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函》,原属枞阳县管辖的老洲镇、陈瑶湖镇、周潭镇划归铜陵市郊区管辖。胡启生将此视为行政区划进一步融合的重大成绩,“真正解决了长江两岸空间割裂问题,打破了过去隔江而治的局面,实现了跨江融合。”

  第三个融合是产业的融合,胡启生认为,枞阳划归铜陵无非是为了解决原铜陵后续发展空间与枞阳发展不足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两个问题,产业融合发展是桥梁与纽带。胡启生表示,目前,铜陵市已经成立了以他为负责人的推进小组,全力推进铜陵江北新区建设,“江北新区将成为产业融合的一个重要抓手,借鉴先进园区的发展经验,绝对落实长江生态保护要求,以新材料新能源为主导产业,打造成为一个全新发展模式的新区。”胡启生介绍,目前新区规划已经启动,选址也初步明确,2019年有望完成规划。

  最后一个融合,胡启生认为是交通上的互联互通,“交通的改善与变化是老百姓最容易看到的,能切切实实增强百姓的获得感。”胡启生说,铜陵人期盼已久的G3铜陵公铁长江大桥今年将开工建设,跨江大通道的畅通指日可待。此外,枞阳县的国道347已经通车,枞阳县内还有4条主干道将在今年全面动工。

  胡启生认为,只有从上述四个方面综合施策,才能实实在在解决跨江发展问题,从而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和老百姓的渴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850

回帖

3251

积分

四星会员

积分
3251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20-1-21 11: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融合的前提是枞阳人的待遇和铜陵一样标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19

回帖

486

积分

二星会员

积分
486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9-1-27 08:43:47 来自手机或小程序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开村民 发表于 2019-1-25 14:00
枞阳划给铜陵,大家的收入增加了好几倍,是好事啊,咱双手赞成。枞阳铜陵两地语言文化思想都相同相近,本来 ...

你真会拍马屁,而且拍的一点水准都没有。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71

回帖

1395

积分

三星会员

积分
1395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9-1-25 18:02:18 来自手机或小程序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融合,从铜陵真正做起!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1

回帖

184

积分

二星会员

积分
184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9-1-16 14:16:39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支持 1 反对 0

1

主题

471

回帖

1395

积分

三星会员

积分
1395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9-1-16 10:08:01 来自手机或小程序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枞阳明天会更美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3

回帖

539

积分

三星会员

积分
539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9-1-16 18:03:52 来自手机或小程序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是真融合,少排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532

回帖

1813

积分

四星会员

积分
1813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9-1-25 14: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枞阳划给铜陵,大家的收入增加了好几倍,是好事啊,咱双手赞成。枞阳铜陵两地语言文化思想都相同相近,本来就是一家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回帖

21

积分

新手入门

积分
21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9-1-26 10:29:54 来自手机或小程序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枞阳银塘东路连接线公路!非机动车道!石子很多!也没有人搞卫生!什么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2239

回帖

6987

积分

五星会员

积分
6987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9-1-26 13:40:01 来自手机或小程序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千百年的历史文化,难以割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

回帖

7

积分

新手入门

积分
7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9-1-26 15: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开村民 发表于 2019-1-25 14:00
枞阳划给铜陵,大家的收入增加了好几倍,是好事啊,咱双手赞成。枞阳铜陵两地语言文化思想都相同相近,本来 ...

枞阳铜陵两地语言文化思想都相同相近???

这话你也说得出口?几百年桐城文化啥时候与铜呆子文化搞在一起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8

主题

125

回帖

5514

积分

五星会员

积分
5514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9-1-26 18:13:18 来自手机或小程序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早日拓宽义浮公路和老枞桐公路浮山十字路至会宫段修复。真正让浮山走出省内外,让省内外朋友了解浮山,把浮山建设成为“白天游人如织,晚上火树银花”的旅游名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527

回帖

3267

积分

四星会员

积分
3267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9-1-26 21:56:27 来自手机或小程序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开村民 发表于 2019-1-25 14:00
枞阳划给铜陵,大家的收入增加了好几倍,是好事啊,咱双手赞成。枞阳铜陵两地语言文化思想都相同相近,本来 ...

你是从哪里增加了好几倍收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532

回帖

1813

积分

四星会员

积分
1813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9-1-27 07: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江畔闲人 发表于 2019-1-26 21:56
你是从哪里增加了好几倍收入?!

【新提醒】【组图】枞阳区划3周年之变化 枞阳二三事 枞阳人气最旺的互动式网站 -  http://www.zy234.com/thread-302287-1-2.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532

回帖

1813

积分

四星会员

积分
1813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9-1-27 07: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惑也不_s08Vv 发表于 2019-1-26 15:37
枞阳铜陵两地语言文化思想都相同相近???

这话你也说得出口?几百年桐城文化啥时候与铜呆子文化搞在 ...

【新提醒】【解码浮山】浮山告诉你,铜陵枞阳是一家 枞阳二三事 枞阳人气最旺的互动式网站 -  http://www.zy234.com/thread-258405-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532

回帖

1813

积分

四星会员

积分
1813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9-1-27 13: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豆豆 发表于 2019-1-27 08:43
你真会拍马屁,而且拍的一点水准都没有。

浮山告诉你,铜陵枞阳是一家


       枞阳划铜陵后,许多人对安庆依依不舍的是地域文化,最大的心理因素是桐城派文化不忍割舍。其实,铜陵和枞阳在过去也是一家人。也许有人会说,你这人是不是有附风之嫌。纵观历史,现在枞阳区域经过宋末元初的毁灭性屠杀后,或死或躲难,本地留下的居民所剩无几,明初这些躲难的后代有的又返回原地,在同根同源方面,枞阳与铜陵自古到今,因水相隔,又因水紧密联系在一起,现从人文角度来分析一下。
一、从大宥说起
    在北纬30o度附近的浮山,由亿万年前火山爆发,形成许多岩洞,其三面环水,山光水影,如真如幻,人曰浮丘,为远古人类提供栖居之所,是长江中下游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庄子·天下》“接万物以别宥为始”意思是说人类文明是从宥开始的。宋代高承《事物纪原》、明代罗颀《物原》等文献中归纳了“远古四大发明”,宥在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葬几大方面,有着划时代的科学首创和人类文明的开始。
    约在4000多年前,皋陶氏后人大宥从北方寻食到此,以浮山洞穴为居所,栖养生息。今天,提起大宥很少有人知道,大宥也写大有。六七十岁的文化人还知道,明清时期,以浮山为中心的周边区域设过大宥乡。远古的大宥是个人,后来繁衍成一个氏族部落,在长江中下游逐渐向南北扩散。宥是皋陶氏后人,因为缺少详细文字记载,大家都不敢提及,不烦先从书上摘录一点。宥,“接万物以别宥为始”。成玄英疏“宥,区域也……区别万有,用斯为本也”。《吕氏春秋·去宥》:“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宥之为败亦大矣。亡国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 夏朝,大宥后代认为与姒姓近支,尊姒姓为首领。桀,履癸,在位52年(前1818—前1766)。据《竹书纪年》记载:“夏桀三十一年(前1763),商自陑征夏邑,克昆吾,大雷雨战于鸣条,夏师败绩,桀出奔三朡(zōng),战于郕(chéng),获桀于焦门,放之南巢,三岁死于亭山,愚谓汤之兴师,本为民请命,原无杀桀之意,当时韦顾昆吾,皆助桀为恶者,其国皆在东方,而三朡在今定陶,亦必桀之与国也,升陑渡河,迂道安邑之西,以伐之正,欲使之东向奔逸,自求生道,桀战不胜,遂由三朡而窜南鄛,因放之于此焉,疏云“汤纵而不迫,故称放,此言得之,盖汤之放桀,与武之伐纣,气象判然不侔,若如孔氏所云,出其不意,是掩敌之不备,以求胜也,圣王以义行师,岂为是哉”?这段内容描述了汤打败桀,没有杀害桀,而是流放桀于南鄛。由于大宥部落收留了桀,社会上都责怪宥不分好坏,对桀宽仁,宥引申为宽宥的意思。后来把别宥解释为破除陈见,广其胸怀。地方志对南鄛争论不休,看看台湾的书上是怎么说的,《释地三种·耆辜勇阵》曰:“郭巢,故巢城在桐城县南六十五里,其城一重是此,时所郭也”。(《释地三种·耆辜勇阵》(清)吕调阳撰 台湾  新文丰出版公司)
   《说文》宥,“宀”交覆深屋也。田艺衡曰:古者穴居野处,未有宫室,先有宀,而后有穴。说明宥是早先生活在洞穴之中。浮山有三十岩七十二洞穴,是远古人类居住的地方。《淮南子•道应训》:孔子观桓公之庙有器焉,谓之宥卮。后来人们把“宥”写成“有”。大宥,大者父也,大人之意,后来引伸为尊敬的意思。现在以枞阳浮山为中心四十公里范围内,还将父亲称为“大大”,北方人把父亲称父。所以“大宥”即“父宥”,浮山有鄛,以鄛为国,又曰鄛城。明朝著名学者方学渐《浮山赋》中写道:以山为国。北方人称有鄛、南鄛,后来简化为巢。由于南北称呼差异,以致人们把“巢父”与“大有”没有很好对接起来,导致后人无法认知。明朝的大宥乡,相当于今天的枞阳县大部分区域,大宥是来源于此。这时您不禁要问:那巢县的巢是怎么回事?是巢子居住的地方,为大宥后人,下次分析。
    下面摘取《浮山志》中的记载:“1977年10月,枞阳县文物部门在省、地和兄弟县的支持下,组织文物调查组考察了浮山。通过实地考察,最先在浮山会圣岩西边山腰空地里,发现大量有指印纹饰的陶鼎足和鸭嘴足。陶片出现在土层表面上,多以夹砂红粗陶为主,纹饰与新石器时代类似,面积有300多平方米。现搜集到不完整的陶鼎足23个,各种不同纹饰的陶片59块,文化层尚不明显。以后在浮山锅底峰上,又发现大量的陶片和陶鼎足,还发现了磨制非常精巧的石器共15件,即石斧5件,石箭头4个,石锛2个(残缺),石锄1件(残缺),石纺轮1件(残缺),铜箭头1件”。
    浮山出现的陶鼎足和大量的陶片,其特点均有夹砂红粗陶和黄沙粗陶,且手制多,纹饰丰富而轮质次之,细泥陶较少。石器皆经磨制,制作精湛,石质坚硬,色质有青、黑、灰夹紫,刃口锋利,形制大小不等,特别是石箭头和陶纺轮制作精巧。根据出土物分析,与新石器时代晚期类似。这说明,此地在火山爆发后形成的天然石洞,可供人类居住;加之周围的水域、丘陵多鱼、禽,可供捕猎,为人类生存、繁衍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石纺车是远古纺麻工具,是人类文明标志,具有划时代意义。
    今天的浮山洞里还可找到碾谷的石糟,石灶台。虽然看不到古人如何做饭,但从岁月洗礼的洞壁上,还可看到烟熏的痕迹。虽搞不清火是如何发现,但看到这一带农民嘴里叼着烟袋,手中拿着麻荄(杆)在延续火种。在我国明清时代的课本上有这样句子:“洪荒之世,野处穴居;有巢以后,上栋下宇。”唐代陆龟蒙诗句:“词云太古万万古,民性甚野无风期。夜栖止与禽兽杂,独自构架纵横枝。因而称曰有巢氏,民共敬贵如君师”。
二、美丽传说
    相传远古时,北方发生灾荒,皋陶氏夫人,带着二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从北方一路寻找食物来到浮山,大儿子叫大宥,小儿子叫小宥,小宥因居在浮山东边的白云岩,与浮山相对靠近太阳升起的地方,就叫“日就”。当时他们兄妹可通婚,兄弟二人为了妹妹,发生争斗,为了不使家庭失去和气,母亲采取了折衷办法,让大儿子住浮山,小儿子住到白云岩,自己带妹妹住在项铺镇龙虎村的西峰岩,落得安静,所以妹妹又称为“清静”,妹妹按月亮的盈亏与兄弟二人轮流生活,生出小孩子各自带到浮山和白云岩抚养,他们捕鱼打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繁衍生养。
    当时的人穿的是兽皮、树叶。宥发现浮山水边有一种植物可以抽丝编织,称着大麻,又叫赤麻,采割后用石纺车织成布,叫麻布,人类自此有了衣裳,麻布河的名字来源于此,现叫麻溪河。相传麻姑心灵手巧,纺出的麻布又薄又柔,大家都喜欢她纺的布,麻姑的名字一直流传着。《诗经·丘中有麻》云: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浮山古曰浮丘,浮山的石纺轮证实了几千年前麻姑的故事。为了纪念这位纺织能手,项铺、钱桥境内有麻姑山、麻姑庙。唐代诗人马令诗云:叶令乘凫入,浮丘驾鹤旋。麻姑几年岁,三见海成田。麻姑这一名字,在长江流域演绎许多仙道故事。谢灵运写麻姑的事迹时有这二句:“铜陵映碧涧,石蹬泻红泉”。
    一天,大宥母亲去世,浮山、白云二边的子孙哀号着,送殡的队伍一路走一路用桃枝、棘条和竹竿四处敲打,竹竿裂开,发出啪、啪的响脆声音,认为这样可以驱邪,殡葬的队伍来到石溪河边,他们用十根粗木扎在一起,叫作桴,桴渡而过,又写成浮渡。把这位老太葬在浮山西边,他们认为西边是日落的地方,是亡灵归去之所,后来,洞里人死了都葬在这里,人们称这个地方为“祖骨墩”,也称为丘园。人去世放爆竹的习俗一直沿袭下来,随着火药的发明,现在的人把鞭炮称爆竹,爆竹是本地区一种特称,项铺镇还是个爆竹之乡。以前枞阳人在搞迷信时,还有用桃枝、棘条、竹枝驱邪的习俗。
    宥去世后,桐是长子,大家都尊为伯,外称巢伯。当时没有文字,他们结绳和用石子计数,人也没姓名。喊人时叫“喂”,一喊许多人回答,他们觉得这样不是办法,就分别指物为姓,把男性传承的部落分别叫桐、枞、松、槐、竹、椒、孔、庐、巢等,女性部落叫鹊、鸠、庸、鲍、蓼等。有一年发生了一场大瘟疫,浮山、白云岩两边洞里人死了许多,他们认为是鬼神作祟,吓得不敢在洞里居住,便纷纷逃到地面上,桐伯教他们学鸟儿,在几棵树之间用木头扎起来,再盖上树枝和茅草,这就是最早的屋房。
    由于人口越来越多,周边食物已不够他们使用,常常为食物发生争斗,桐居住在现在浮山镇的桐山,叫三薄山。枞子、松子分配到青山、枞阳、官桥、雨坛这一带居住,把孔子(不是孔丘那个孔子)分配到现在桐城市孔城居住、把巢子分配到无为居住,竹子在金渡和后方乡一带,庐子因为喜欢打鱼,结庐江上,他用骨头磨成网梭,用麻结网,后来就到江西去了。女性的鹊安排在仪山叫舒鹊,因为鸠非常坏,把他们安排在舒城县、蓼安排在潜山叫舒蓼,庸在庐江一带叫舒庸,女性都称为舒,到周朝这些部落受封为国。有些部落向江南扩散,繁衍生息。后来的桐乡演绎成今天枞阳县区域、含桐城市东、北边一部、庐江县的罗河镇一部分。也相当于后来阴安、齐安县设置的区域。
    随着考古的发现,浮山的会圣岩坡下、浮山镇、钱桥镇、项铺镇都先后发掘了新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遗址,枞阳文物所考古发掘了许多物证,有兴趣朋友可以去参观。
三、竹子与舒鹊
    竹子与舒鹊是生活在长江边上的二个氏族分支,他们都是大宥后人。相传竹子一个儿子非常勤劳,鹊的大女儿非常漂亮,他们在八节叽相遇,一见终情,私订终生,鹊非常富有,而竹子比较穷,这事被鹊知道了,不同意这门亲事,竹的儿子和鹊的大女儿乘着木桴私奔到江南。鹊的小女儿后来嫁给鸠的儿子,其迎亲的队伍非常庞大,《诗经·召南·鹊巢》有这样记载:“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辆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辆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辆成之”。意思说鹊的女儿与鸠的儿子结婚场面非常热闹,有百辆车子迎送,鸠的儿子居住在鹊家,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招女婿,鹊巢鸠占这一典故来源于此。现代的人把鸠与鹊理解成鸟类,是极大错误的。鹊的大女儿与小女儿关系非常好,姐姐想妹妹,妹妹也想姐姐,她们相约每月十五,站在山顶隔江相互观看,有时遇到起风下雨天气,她们就分别在山顶上搭了棚子,人们称为鹊亭。姐姐站的地方叫鹊头,妹妹站的地方叫鹊尾。
    竹子湖与竹子墩来历:竹子先是居在枞阳金社乡到后方金渡灵山一带,所以,有竹子墩、竹节滩、竹子(丝)湖,因竹而名。后来随着竹子部落人口增多,他们渡江向南迁移,有一支住在铜陵市竹子墩,现叫竹丝墩,竹丝湾。
    鹊头与鹊尾来历:鹊叫舒鹊,是大宥后人的女性氏族部落,住在枞阳县仪山,鹊头为大女儿,住在大通镇,鹊尾为小女儿居处,后来人们不知道以前历史,认为鹊尾不好听,把鹊尾改成凤凰。鹊尾洲是在周显德五年(958年)南唐献舒、庐、黄、靳四洲给后周,与其划江为界,用木鹅浮在江中,随其所至定南北为界,木鹅止于江心沙洲,因而改为木鹅洲。后来人们认为木鹅不好听,改成凤凰洲。解放初因重名,分别改为仪山和凤仪。全国姓氏中宥、巢、舒、偃、廖、徐、庐、松、桐、竹等姓都尊皋陶为鼻祖,以鸟为腾图。
    大家看史书都这样写着,杜预曰:舒县有桐乡,即古桐国。又鹊亭,《春秋》昭五年,楚伐吴,吴人败诸鹊岸。杜预曰:即舒县之鹊尾渚,亦曰鹊亭,鹊洲江中也。说明一点,舒县不是现在的舒城县,桐乡汉初属于舒县。关于鹊岸记载,《舒城县志》、《无为县志》、《庐江县志》、《庐州府志》、《桐城县志》、《池州府志》、《安庆府志》都有记载。根据这些志书记载,用数学方法求交集,正好说明鹊尾在枞阳。用历史方法,桐乡在不同历史时期为舒县、庐江郡、桐城、庐江、庐州、无为军管辖过,铜陵曾为池州、宣城管辖过,古地名带入志书,是正常现象,更证明鹊岸在枞阳。
四、因水而活,有铜可富
    铜古代称为金。《后汉书》记载: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漅湖出黄金,庐江太守取以献。这个漅是指浮山周边水域,指的是南鄛,不是今天的巢湖,现在的巢湖是三国时期才形成的,《吴志》和《巢湖县志》均有记载,吴赤乌二年(239年),巢城陷为湖。也就是说庐江太守献黄金后170年,现在的巢湖才出现,因此,这个漅湖是古南鄛的水域。
    诗经上有“如金如锡,众口铄金”等记载。秦始皇销天下锋镝,铸金人十二,秦始皇兵马俑中的铜人出土,是最好的证明。浮山发现的铜箭头应该是镝。铜与桐虽然文献没有直接记载,但关系极大。西周朝曾封桐国,浮山因火山爆发,可以在周边形成原始铜或在铁提取曾青 (CuSO4),这种化合物,浮山周边和铜陵现在还可找到,青铜为锡铜化合物。根据枞阳文物所近些年考古发掘,在浮山周边发现了6个古代铜矿口,均为火爆法开采的。具有代表性的铜陵金牛洞古采矿遗址、木鱼山冶炼遗址、枞阳井边采矿遗址,拨茅山古铜矿遗址,枞阳的白湖、石溪、会宫都有铜矿开采的历史。
    从长江经白荡湖到罗河过沙溪向北,这是古代一条南北重要水路,梁武帝时曾筑浮山堰,水淹寿春。历史上著名的鹊岸之战、鹊溪之战、三国时魏吴对垒,都是非常激烈,既是为了占领水路要隘,又是争夺铜资源之战。因水路而商旅活,因铜而国富有。铜陵的商代兽面纹斝、兽面纹单柱爵、枞阳西周兽面纹方彝等青铜器出土,枞阳会宫同安监的考古发掘,证明了铜和水使枞阳、铜陵曾经是富甲一方。
五、古人早已藕丝连
    古人笔下把铜陵与枞阳早就联系起来。荻蒲归帆是枞阳一景,宋代苏东坡《荻蒲》:“雨折霜乾不耐秋,白花黄叶使人愁。月明小艇湖边宿,便是江南鹦鹉洲”。荻蒲:又叫荻埠,在枞阳县老洲镇,《江南通志》有载。鹦鹉洲:现名为和悦洲,又叫荷叶洲。鹦鹉洲与大通镇相对的江上洲,称小鹦鹉洲,古为红灯区。铜陵、贵池、枞阳一带流行一句骂人的话:你可是鹦鹉洲来的。
     宋朝杨万里《解舟铜陵,望淮山白云二首》:“天惜淮山不惜银,浑银砌起一长城。淮山里在银城里,半山诸峰越样青”。其二“银城遮不尽淮山,许事何缘便达天。谁遣诗人强饶舌,和山失却忽苍然。淮山白云:指宋朝的石溪务所在的地方,宋时设有漕司,此诗为作者在任江东转运副使时所作,铜陵、石溪在其管辖之内。杜牧诗云:白云生处有人家。杨万里还有一首《舟过大通镇》:淮上云垂岸,江中浪拍天。须风那敢望,下水更劳牵。芦荻偏留缆,渔罾最碍船。何曾怨川后,鱼蟹不论钱。大通镇:铜陵市大通古镇。宋朝陈造《次前韵赠龚养正》诗云:淮乡富奇髦。宋代的枞阳不但富甲一方,而且是人才辈出的地方。
    刘大櫆《发铜陵》:大江风急峭帆喧,帆影江声万马奔。朝发铜陵未朝饭,两山如画过天门。刘大櫆出门过江就是铜陵,不用解释了。
    据传清朝桐城县与铜陵县为争荷叶洲打过官司,理由是:藕山钻子发了荷叶洲。当然这是狡辩,但反映了枞阳与铜陵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共铜陵市委第一任书记苏拓夫烈士就是石溪街人,他是开辟繁、铜、无革命根据地第一人。
六、大通茶干,石溪豆腐
   老是说故事没胃口,说点美食。大家知道,白云的松腐、汤沟的香干很出名,其实大通的许氏豆腐、茶干也是很有味道的,尤其是臭豆干,这些豆制品制作工艺都是从石溪传去的。在宋朝时石溪豆腐非常有名,苏东坡词云:煮豆作乳脂为酥。铜陵、大通、浮山约在夏朝时,就因水而联系在一起。石溪豆腐制作工艺是从汉朝开始,刘安儿子刘不害做阴安侯时,豆腐就传到石溪。石溪许氏在宋朝就居住在石溪,宋末移居江南,明初其后人又回到石溪,石溪豆制品经过许氏修改配方后,用石溪河水,磨浆煮沸,用石膏作凝固剂,冷浆勾兑,凝固后装箱,每箱九格。慢火烧汤,嫩滑爽口,淡香微甜;臭豆干,用芝麻慢火炒香、捣碎,放入陈卤,外加中药材,发酵后,将豆干白坯浸入卤中,隔夜可餐,入口奇香,慢嚼生津。不说了,免得大家认为我是做豆腐的。松腐,皮薄金黄,慢火入汤,久嚼奇香;千张,薄如白绢,细如发丝,韧性很强,久煮不烂;香干大家去尝尝就知道了。石溪许氏至今还保存了几百年前的臭豆干卤。石溪豆腐有这样的口碑:石溪好,豆腐十分娇,剁点葱姜麻辣拌,称斤汪刺火锅烧,人各二三瓢。
(注:文中故事内容为许是凡、徐杨武老先生生前讲述的,笔者通过求证整理而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532

回帖

1813

积分

四星会员

积分
1813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9-1-27 13: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江畔闲人 发表于 2019-1-26 21:56
你是从哪里增加了好几倍收入?!

免责声明:《枞阳二三事》系个人网站,所载言论均系网友个人意见和想法,不代表本站观点,相关权责问题及后果均由发帖者个人自负,与本站无关。






区划调整三年来,枞阳全县各地各部门在深入推进“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五个主题年”活动、“一抓双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新变化、新气象、新成效;民生工程、美丽乡村、脱贫攻坚、重点项目、民主法制建设等工作给群众带来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元月4日,本站小编参加了县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区划看变化”自媒体采风活动。虽然当日枞阳寒风刺骨、冬雨侵肤,但未能阻止媒体记者们探索的脚步,各自用手机、相机或无人机,将所见所闻所感一一记录了下来。下面请跟随小编的镜头,一起来看下区划调整三年来,我县都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吧。

—— 乡镇集市之变化

笔者刚一走进枞阳麒麟镇的农贸市场,即被眼前熙熙攘攘的繁忙景象所吸引,集市内设有豆制品、水果、竹木制品、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类等六大交易区,来此“赶集”的人挺多,交易场面十分壮观。


  

  

  





买东西的、卖东西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与以往“摊贩占道经营、车辆乱停、垃圾乱扔”等现象相比较,如今的集市最大的变化是规模更大了,摊位更整洁了,容貌更亮化了。忙里偷闲的人们,还在市场一角摆上几张凳子,拉上几首小曲,唱上几首黄梅调儿,给本就喧嚣的农贸市场,又凭添了几分热闹。

—— 乡村建设之变化

在前往麒麟镇岱鳌山旅游景点的路上,随行的媒体记者们感受最深的是乡村的公路更宽了,两边的村庄更漂亮了,村民的幸福感更强了。

  





自铜陵区划调整以来,枞阳的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得到了质的提升,很多村庄都建立了休闲农庄或农家乐等项目,有规模的果园、菜园、花圃等种植基地也发展的非常不错,为枞阳市民和慕名而来的游客们提供了一个个集休闲旅游、养生度假、娱乐放松的最佳去所。

—— 民营经济之变化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中国历史上和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推动变化的根本因素是改革开放,推动变化的最主要动力是民营经济。


  

  





枞阳曾是一个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薄弱,民营经济更是乏力。为切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提升县域整体经济,区划调整以来,我县相继打出了一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组合拳”,催生出了一批批优质民营企业,既提升了县域整体经济,也破解了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题。在藕山镇的一家民营企业的厂房里,企业主告诉笔者,他曾经是一名贫困户,前年在铜陵市、枞阳县和藕山镇三级政府部门的关怀与支持下,投资兴建了一个大米加工厂。现在不但自己脱贫了,也解决了周边村民的就业问题,并帮助他们脱了贫。




看着面前这位皮肤有点黝黑的中年男人,好奇的小编弱弱的问了句:能不能问下,您现在一年的收入有多少吗?

“我去年(2018年)的年收入有50万。”

“是纯收入 还是毛收入?”

“纯的,当然是纯收入!”

在看到小编一脸崇拜的表情时,眼前的这位企业主憨憨地笑了。

据在场的藕山镇工作人员说,在藕山镇,像这样的和规模更大的企业还有很多。

—— 道路交通之变化

区划调整后,我县除民生工程、美丽乡村、脱贫攻坚工程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外,最大的变化还是在枞阳公路建设的新风貌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国道G347的开工建设和建成通车了。过去从枞阳开车至铜陵市区,将近要2个半小时,现在G347建成开通后,枞阳开车至铜陵只要1个小时多点,大大拉近了铜陵、枞阳两地的距离,为两地居民的进一步交流融合提供了便利。




正在建设并即将通车的池州大桥,宛如一道彩虹,横跨枞阳、池州两岸,对打通枞阳县南下通道,推动铜池枞一体化发展,促进皖江城市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铜陵市政府出台的《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枞阳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近期铜陵市政府将优先投资建设枞阳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对枞阳县域内的G330一级公路改建工程、G237枞阳段、S232白柳至会宫段、枞阳至安庆一级公路等项目加强建设资金保障力度,明确枞阳县、市级各部门征迁安置及资金筹措等责任,“一个项目一个政策”的倾力落实。




并以最快的效率、最短的时间加快推进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G3W德上高速合枞路枞阳段、S22北沿江高速无为至安庆段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获批、早日开工。在“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市县配套资金上,铜陵市将承担50%,保障枞阳县三年内建成1500公里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同步推进市县公交一体化工程,全方位改善枞阳县交通出行条件。




相信在铜陵市、枞阳县两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发力下,枞阳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腾飞吧,枞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发图教程|( 皖ICP备19025135号-3|皖公安备案号34082302000108 )|网站地图

GMT+8, 2025-5-6 04: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