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6-29 18: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生如夏花2014 的帖子
北漂枞阳人:
你的固执,让人冒冷汗。1、桐城中学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有段时间比天城中学名望还差,学生选择天城,不去桐中。会宫中学崛起,教育局可能也没强给他好的生源。我记得我教书时,枞阳中学还没取得省示范名号时,浮山中学录取属第一批次,那时枞中似乎没有这么让人感慨强烈。2、“段段清”,我不太了解,是前1400必须去浮山中学,还是3800属一批次,由考生自由选择浮山中学、枞阳中学、会宫中学?3、说成功经验的人,是无知,但失败一定有教训。枞阳中学应该雄起。三年起色,六年平坐,十年后翻身。那时学生、家长会公正对待。若想一年翻身,急功想成,危险系数太高,失败可能性增大。败如潮,成积涓。4、你的观点,若真无为枞阳中学找垫背之嫌,就今年情况而论,如果你孩子今年中考要上浮山中学,你敢让他去枞阳中学?由己推人;你原帖与回帖,心理非常矛盾。5、你两次说看不懂后一部分意思,一次,我要说的,是遵循教育的规律,二次,表达“教、辅、学三者并重”,为明年考生、家长提一点不成熟之见。 
看了您的回复,我不得不说,我看了近十遍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您说的这些情况确实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和我文章里讨论的有什么关系呢?
第一,您说天城中学的这个例子,您也说了,是有段时间,是吧?不是一直持续到今天吧,所以能证明什么呢?难道浮山以前不如枞阳中学,然后有段时间超过了枞阳中学,然后就一直维持到现在吗?据我所知浮山在我爷爷读书的那个时候,就是名校了,就和安庆一中一样,是百年名校。您举的这个例子让我真的很困惑。所以我也举一个例子,在安庆,安庆一中拥有最好的生源,不过他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也曾经一不留神打过盹,高考考的不咋地,虽然总人数依旧好看,但是一本,和二本远远不到人们的预期值。在一中打盹的时候,拥有二流生源的安庆二中反而考的很好,捷报频传。不过家长们,老百姓们街头巷尾议论此事的时候,更多的都在说,学生自己不读书,放到哪个学校都不行,几乎没有听到哪个家长抱怨,说一中的老师水平差,不负责。中考之后,名次靠前的学生最后还是纷纷填了一中,为何?因为他们知道,学习主要靠的是自己,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那能考清华的学生,你把它放在最差的中学里,他至少也能考个科大,不会考大新华学院去的,那考江淮学院的学生,你把它放在再好的学校,他也不可能考上安徽大学。
名校是如何崛起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传统的考试制度下,不可否认,学校死拼死搞,容易出成绩,但是这是要有个前提的,第一要生源大致差不多,第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较高。如果您觉得死拼死搞就是所谓的负责,这个学校就是管得严,那我只能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虽然您自称自己曾经是个初中老师,但我想你现在绝对不是教师,如果您还在搞教育,肯定是学校的领导,甚至是局里面的领导。会宫中学是如何崛起的,我想枞阳的教育同仁都清楚,他是在当时,抓了政策的漏洞,狠抓复读班,通过复读班提高了高考成绩,然后迅速崛起的,而并非他的应届学生考的有多么的出色。 何况十几年前,教师的待遇相比现在,好的不是一点点,教师工作积极性普片高涨。而现在呢?此一时彼一时。现在不管是上面的名校,还是下面的学校,工资都差不多,都是穷鬼,但是每个学校的油水是不一样的。浮山的老师,年年都要抢着当班主任,真的是因为浮山的老师那么热爱教育?那么希望桃李满天下?原因很简单,为了油水。在浮山,恐怕好的班级,油水富可敌国,差的班估计油水也比其他学校最好的班主任要强几倍。为了当班主任,你当然要出成绩,怎么出成绩,除了死搞死拼给领导看,证明自己多有责任心,还能通过什么方式呢?而在下面的学校,由于生源明显下降,多数家长对孩子期望值明显下降,班主任的油水自然就大幅下滑了,一般的教师就更没有什么了,按月拿工资。一个月干了一辈子的老教师,3000左右,新教师,2000不到,就这样的工资,领导要是有点人性,恰恰不会强迫老师多付出什么。只有那些为了自己仕途的,想副手早日升为正手的,正手爬到局里去的领导,才会厚颜无耻的强迫老师怎么死拼死搞,然后有点成绩就成了所谓的好校长。如果死拼死搞真的能助浮山的学子大面积的圆梦一本,枞阳中学的学子纷纷二本以上,倒也不负领导的一片“苦心”,不负班主任爱的“恩泽”,问题是现在这种死拼死搞的一套已经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了,一本录取率直线下滑,总录取人数也在逐年减少。
第二,段段清,您说你不太了解,不知道您是不是真的不知道。你提了几个的问题,显然您知道什么是段段清,只不过想用反问的方式,告诉我没有人强迫学生去浮山。我讨论段段清,是想反思这种录取制度有没有带来高考成绩的提高,并不是说段段清保护了谁,替谁开脱,替谁泼冷水。您可能就是想告诉我,浮山考的好,生源好,学生也是自己去浮山的,所以浮山考的好,是学生自己的选择,枞阳中学活该考不好。我这里不想讨论生源如何分配的问题,既然前3800多名给了这三个学校,他们是平均分也好,还是安排名录取也罢,最好的3800多人,毕竟已经握在他们的手里了,所以高考成绩出来后,既要看看最前面的那1400名·和别的地方的前1400差距如何,也要看看中间的1400和别人同等水平的差距如何,后面的1000个又是怎样的。现在一群人,就揪着中间的那1400,问责来,谩骂去,有意思吗?
第三,枞阳中学今年确实应该反思,他们拥有一流的硬件,最好的交通地理位置,一流的师资,不出点成绩确实不像话,我也查了安庆二中,高河中学,潜山中学,太湖二中这些周边地区第二名(有些我不是很了解,不一定是第二名,可能是第三名)的学校,发现枞阳中学今年的高考成绩和他们相比,差不多,不是第一,也不是最后。但是我也没听到安庆的老百姓年年把安庆二中骂得一文不值。更没有那么多矫情的家长,自己孩子上不了一中,在二中没考取,反而怪二中老师不负责。
枞阳中学之所以连续多年都这样被人们谩骂,固然是他们所谓的不严格了,领导怎么怎么了,教师如何如何了。但是和安徽省的高考录取率也有很大的关系。当前整个安徽的高考本科升学率只有41%,这就注定了有的学校的学生,闭着眼睛也能上三本,有的学校的学生打破了头估计也上不了三本。而枞阳中学恰巧正好位于这线上和线下的位置,平心而论,或许枞阳中学也像浮山那样,死搞死拼,可能今年会考的好一点,枞阳中学要是在所谓的松一点,也许会考的更少。所以几乎80%以上的炮弹全的打到枞阳中学身上去了。如果安徽的录取率提高点,达到50%,那么枞阳中学可能今年的数据就好看多了,也许倒霉鬼就是会宫了,如果升学率再提高一点,达到60%也许替死鬼就是钱桥了。
第四,我文章没有任何矛盾,我反复强调了,枞中有枞中的责任,浮中有浮中的隐患,一个是二本三本明显不达标,一个是一本明显不合格。如果因为前者没达标,影响了数字的美观,就忘记了后者的存在。并且强调什么浮山的硬件,交通不好,我想也是狡辩之词。您谈到了我要是孩子今年上高中,我会让他上哪所学校,我会如实的告诉你,如果我的孩子能上浮山,并且分数在浮山的学生中都是中等以上的,我会建议他上浮山,之所以建议他上浮山,不是因为浮山老师多么负责,而是浮山的孩子整体水平高一点,出类拔萃,就这么简单。但是如果我的孩子的分数上不了浮山,或者即便进了浮山,也是垫底的学生,那我就不会建议他去了,但是如果他自己要去,那是他的事,因为我知道,浮山的老师再怎么牛,也不可能照顾到一个班所有的学生,我也没有那么多的钱孝敬班主任,让他关心我那垫底的孩子。不然,浮山就不会手握着1400个一流的学生,最后还考了好几百个三本,甚至没考取的。
最后,我再次强调一遍,我文章是想讨论一下当前的招生制度好不好,有没有必要反思一下,修正一下。不过您的思维迁移的那么广,总是从宏观上去看问题,和我文章的意思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却非要强调我的固执,也让我无可奈何。如果您回帖了,我不回复了,您就高兴了,那这将是我最后一次回复您的帖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