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高考成绩和分数线已经公布出来3天了,各个学校的喜报铺天盖地,考的好的有好的报法,考的差的,有考的差的报法。考的好的学校,人数多的喜欢强调人数,录取率高的,喜欢强调录取率高,考的差的学校,要么直说人数,回避录取率,要么直说录取率,回避人数,要么就不停的强调自己的生源不好。
真的想问问大家几个问题。
第一,今年枞阳的高考考的是不是真的再创佳绩了?
第二,分段录取后的第一次高考,省重点再收走前3500名的情况下,是否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了?
第三,浮山是不是真的考的很好?枞阳中学和会宫是不是真的那么糟糕?
第四,省重点的3800个学生,前3500的都在这里面,枞阳每年应届生平均录取3500左右,理论上应该都能考取,但是只考了2500,合不合格?
第五,下面的市示范,考生都是当年中考3800名之后的,如此的艰难,理论上其实一个考不取都是正常的事情,却仍然有500多个学生逆袭成功了,为什么?
请大家思考思考,不要一天到晚就知道骂枞阳中学,托浮山。
本人是教师,但是我绝不是枞阳中学的教师,所以不要认为我是故意替枞阳中学开脱,在我看来,今年的高考,枞阳中学确实考的不咋地,比去年退步了很多,但是另外的两个省重点呢?整个枞阳县呢?
先说说我提的第一个问题,整个枞阳县是不是真的再创佳绩了?这个大家自己去查一下前两年的数据就行了,虽说今年枞阳的考生比去年减少了,但是总的录取率并没有变化,为什么应届考生升学数字减少了近600人,也就是说,减少了近一个报考学校的升学人数。为什么会这样?问题出在哪?
第二,这届高考的考生,当年都是分段录取的,也就是省示范优先录取,他们的3800个考生中,收走了中考前3500名的全部学生,剩下的学生,市示范再分摊。为什么很多学校都喜欢强调3500名这个名次,因为多年的平均数,枞阳每年大致录取三本以上的就是3500左右。所以也就是说3500名以前的学生,理论上都该上三本,3500名以后的学生,只有在前面出错的情况下才有机会。
枞阳现在的中考录取就像高考录取一样,分段录取,省重点先录取,市示范后录取,先不说这种录取方式对不对,首先在这种环境下,市示范就没有任何可能收到拔尖的学生,不可能有过去那种好学生志愿填的不好,去了差学校的可能了,看似人性化了,但是这种做法是否真的有效果?恐怕看看今年的高考成绩就知道了,只不过某些人恐怕不愿,也不敢承认这种分段录取有问题。
中学学习犹如跑步,一群跑的快的人在一起跑,有压力,越跑越快,一群慢的人在一起跑,只会越跑越慢,和臭棋篓子下棋,越下越臭,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省重点把优质生一扫而空,下面的学校一点机会都没有,看似好像设置了重点班一样,集中优秀的学生,便于培养,但是你就好好培养啊,不要出纰漏啊。
当然,初中和高中是不一样的,小学需要的是聪明,初中可能还需要聪明,也需要努力,而高中更多的需要的是汗水了。所以中考考的好的,高中不一定还能继续好。但是不管怎样,前3500名的学生,你再怎么不适应高中,也不应该掉到4000,5000名吧,3500名之后的学生,你再怎么努力,也很难冲到1000,冲到500。
第三,浮山是不是真的很好?枞阳中学和会宫是否真的很差?这里我不想托枞阳中学和会宫,也没有蓄意的针对浮山,因为我不是枞阳中学和会宫的老师,我是下面的老师。在我看来,这三个省重点其实都不合格。
为什么这么说,前3800名的学生给了他们,枞阳中学1400,浮山1400,会宫1000左右,很多人喜欢把浮山和枞中对比,它们有没有可对比性。我只想问,每年能上浮山的学生,有多少选择了枞中,有,但是不多,我不想做的罪人的事情,但是这里我真的先问问,有些家长口口声声说当年是因为信任枞阳中学,才把孩子放在枞阳中学的,然后孩子考不上了,就怪学校。真的有这么多学生能上浮山,因为信任枞阳中学,所以放弃了去浮山读书的机会吗?看似浮山和枞中一人拿走了1400,但是这两个1400,性质完全不同,高考的升学率就那么多,你前面1400的,闭着眼睛都该考取,而且应该都考上二本,但是浮山呢,还有几百人考的是三本,或者没考上,是不是有问题?至于枞阳中学,基本上都是1400到2800名的学生,这个分数段的学生,冲击一本已经不太容易了,二本才是他们的主攻目标,所以枞阳中学一本没有浮山多是很正常的事,当然了,枞阳中学的二本人数确实也不合格,应该检讨。至于会宫,省示范中的小弟,考的也不好,但是由于枞阳中学备受关注,所以没什么人讨论他,我也不说什么了。
第四点紧跟上一点,这三个省重点,中考时把3500之前的学生基本上一扫而空,理论上应该要完成3500个指标的,就算3500达不到,3000总应该完成吧。但是结果三个学校之考了2500,问题在哪?有人说枞阳中学托了后腿,也许吧,应该检讨,但是不要在这里把枞中和浮山对比,没有可比性。为什么省重点没有完成应该承担的升学责任?
第五,下面的市示范,录取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中考很不占优势的学生,前面已经说了,理论上一个都考不取都没有什么意外的。但是这下面的几个市示范,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仍然考了500多个,这说明什么?
值此高考成绩出来之际,我只代表我自己,对广大的教育同仁,学生家长表达自己的看法。
第一,最好不要迷恋名校,当然了,迷恋名校与否是你的权利,但是如果你迷恋名校了,那就不要在你孩子考不取的时候骂老师。因为没有人求你去上名校,现在你口口声声说什么学校好,教师负责任,那你就去吧。
第二,不要为了掩人耳目,就不负责任的谩骂枞阳中学,今年整个枞阳的高考都失败了,枞中应该解释自己的失败,但不该是整体失败的替罪羊。现在很多人口口声声说枞阳今年之所以考的不好,就是因为枞中托了后腿,简直是无理取闹。
第三,不要乱拍马屁,名校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收到好的学生,没有好的学生,关靠领导,关靠管理,无济于事。
最后,不知道是不是很多学生家长,估计有些可能压根就是觊觎枞阳中学校长和副校长的位子的人,别有用心的喊着,叫着,换校长,换领导,似乎学校考的不好就是领导的错误,管理的失败,考的好,就是校长好。
现在的中学,都是企业,都是官场,领导对自己的位置要是还不满意,正手还想爬上去,副手还想上位正手,就会死搞,死拼,压迫学生,压迫教师。也许可能会出一点成绩,然后知名度就高了,也许他就有机会上去了,如果学校的领导对自己目前的位置已经满意了,或者绝对自己的竞争对手比自己强,自己没戏了,自然就会随和一点,对老师自然会要求低一点。这是人之常情,绝不是误人子弟,你当领导你绝对也是这样。
高考改革势在必行,也正在进行,枞阳过去的很多年,都是一进高中就分科,通过提前分科,让枞阳的学生用3年的时间,去竞争别的地方学生2年的努力,换回成绩,这种努力就造成了枞阳的会考如同儿戏,但是现在会考的严格程度正在逐年加强,文理也迟早不分科,而且这些年来,高考的试题越来越灵活,试问,枞阳过去的这一套,还能用几年?死搞死拼这么多年,但是枞阳的学子有没有拿到状元?清华和北大录取的人数有没有增加?为什么现在的省状元,基本上都是在合肥,芜湖这些城市诞生了,过去那些死搞出奇迹的地方,越来越没有动静了,一流的高中应该培养精英学子,二流的高中则是打造骨干人才,三流的高中则是培育基础人才,剩下的就以职业人才为主了。
但是现在一流的高中,已经培养不出精英了,转为培养骨干人才学生了,二流的学校干三流学校的活了,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希望全社会反思这个问题,不要等到2017年全面改革高考之后,措手不及。教育要真的为了孩子的成长,教育不是产业,要对得起每一个学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