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振
桐城派大家刘大櫆的曾祖父南高公,名曰耀,号弢伯,南高是其字。明崇祯辛巳年(1641年)以“宾贡任歙学训导,赴京三月,闻国变回籍”(《陈洲刘氏家谱》),后“卜居合明山(枞阳县横埠镇),构别业,莳花木”(左海《广文南高公传》),“超然于风尘之外,杜门二十余年,足不履市”(《十五世弢伯公赞》)。《陈洲刘氏家谱》又记载:南高公生于明万历戊子年(1588年),卒于康熙戊午1678年,享年九十有一。在合明山“杜门二十余年”,就是说南高公最迟也当在1658年由枞阳汤沟陈洲迁居于此。
刘大櫆父柱,字个甦,号沧洲。生于康熙辛亥年(1671年),即于南高公卒前七年出世。而南高公之子,即刘大櫆祖父刘甡,字亚瞻,于康熙庚申年(1680年)辞世。“时,吾父八岁,童然在侧”(刘大櫆《章大家行略》)。甡“没之三年”,大櫆之父柱,“梦[父]立于合明双桂之间”(方苞《十六世亚瞻公传》)。据此记载,由于刘柱在十多岁时,梦其父与合明山庄双桂之事,则可推定刘大櫆父亲刘柱生于斯地当无疑问。
承上可厘清:南高公始迁居合明山庄,子亚瞻于此间生活凡二十五年左右至终;孙沧洲生于此乃三代同堂。至康熙戊寅年(1698年)刘大櫆生,为第四代。后来刘大櫆在给姚范(姚鼐伯父)诗中云:“老屋百年存”,其实当时不过六、七十年耳。
康熙丁酉1717年,刘大櫆祖父刘甡侧室章氏以八十有二岁卒。当时刘大櫆刚刚二十岁,作《章大家行略》,文中云:“櫆七岁,与伯兄(大宾)、仲兄(大醇)在外庭读书。”可知,其时大櫆父沧洲已在合明寺延塾师、开家学为子姪启蒙。方建钟在其《十八世石庵公记》中记道,大櫆从弟陈纪“尝与诸昆季读学于合明”,可知刘大櫆不唯生于此,读书亦在此。
刘大櫆二十一岁“试童子毕”,先后在乡授徒,写祖居及其山水诗甚多。兹就其有关诗句予以诠释。
一、观鱼
结庐负山麓,门外临重湖。
微云过疏雨,高天澄霁初。
夕阳欲西下,曳履往观鱼……
刘大櫆祖居山庄,通称莲花庵。面南背北,处牛角尖南麓之西梁山腰。倘无雾霭,立坡上,不唯长江历历在目,江对岸景物也尽收眼底。《归思》中“孤负芙蓉岭上云”句下自注:“余家门对九华。”其题《九子山图》云:“我家门外长江水”与此诗中之“门外临重湖”,均指山脚下不远处直通长江之枞阳白荡湖。“重湖”是指由吴家矶分割而成之两湖汊。在吴家矶大埂未筑之前,从莲花庵东经鹤鸣寺,五华里至方家仓,再二里即董庄(趸庄?),泛舟过吴家矶可直抵汤沟,是水域称东湖。解放初枞阳县治设汤家沟称为湖东县,盖缘于此。另从莲花庵西行二华里下流石岭,沿青溪至青龙矶,乘船可直达浮山、至孔城,是谓西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