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 照”是枞阳及周边地区的一句乡村土语,普通话就是“不行”的意思。对可以办的事或认可的事会说“照”,不认可、不能办的事就喜欢说“不 照”,也就是“不行”。
一直以来,枞阳人在经济发展、改革创新等方面都是敢于说“照”的,比如:开桐城派先河的文章之府,舍身取义赴汤蹈火的气节之乡,乡村俚语皆成诗的诗人之窟,当皖江边还没有一座大型现代水泥厂时,枞阳人“舍小家为大家”建起世界一流的海螺水泥;当沿江岸线资源日益匮乏时,枞阳人敢于翻手东进,覆手回天,引进全省最大的造船项目——东方集团。连续四年进入省动态十佳县,形成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枞阳现象”,不少外地人都称赞:枞阳真“行”!这就是枞阳人从不言败,敢于攻艰克难、迎难而上的真实写照,也是枞阳人说“照”能“照”,说行能行的创举,在一句豪气干云的“照”声中,枞阳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然而,在一些部门,一些单位,“不照”的声音仍不绝于耳。举例来说,去年年底,一名外商到枞阳投资,办证照备案跑了3天30多个部门 ,有关主管部门不是开绿灯,而是亮红灯:“你这个‘不照’,不符合我们的文件要求。”这名外商一气之下把项目投资到了对江池州,所有手续池州招商部门全帮办了。这位投资商纳闷地问:“在池州市‘照’的事,家乡枞阳为什么就‘不照’呢?”其实,“不照”还不仅表现在招商上面,细研一下,我们会发现,凡是上级文件没有规定的,凡是和自己部门利益有冲突的,甚至是不能给办事个人带来好处的,都可能“不照”;凡是要创新的事,凡是有风险的事,凡是要敢闯敢试的事,也都可能挂出“免战牌”———“不照”!
心志决定成败。少数枞阳人在“不照”声中,开始中庸 “成熟”了,精神萎顿了,进取心丧失了,畏畏缩缩,害怕失败,唯书唯文唯上,不愿去探索、创新。“不照”的结果是发展环境得不到及时优化,经济建设提速不快。
细细分析,这些现象的背后,就是我们的思想还不够解放:少数人思想观念陈旧,不愿解放思想;少数人素质能力欠佳,不善于解放思想;少数人害怕风险,不敢解放思想。具体表现为安于现状,缺乏打破条条框框的勇气、决心;缺乏创新精神,放大了对失败的“担忧系数”;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意识、责任心不强,在内心深处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把群众的事当小事,推三阻四,能应付则应付,不能应付则想方设法推脱。其最终结果就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致使群众、外来投资企业“事难办”,直接影响到我们招商引资的进程,影响我们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随着县域经济之间竞争越来越白热化,枞阳要想勇立潮头,就是要敢于“亮剑”,敢于说 “行”,大声喊出我“照”!
言“照”,就要冲破不思进取、看摊守业的思维定式;言“照”,就要增强敢试敢闯、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言“照”,就要有自强不息、勇攀新高的进取精神;言“照”,就要不断创新求变的求索作风;言“照”,就要冲破地区、部门狭隘的利益观,形成全市一盘棋、合力求发展的良好氛围!敢于言“照”还是第一步,最终目的是要敢闯、敢创新,真抓实干。要敢于把最难的事办成,敢于把别人不敢干的事干成,这样才“照”!“照”是干出来,不敢干实事,不敢率先干事,不敢创新干事,肯定“不照”!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枞阳的崛起期待着百万枞阳人变“不照”为“照”,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用事实来证明:枞阳真“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