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万套安置房将运往灾区
5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会议议定:近日再向灾区紧急调运4万顶帐篷,从5月30日起,每天运抵灾区3万顶,一个月内新增90万顶。同时,另有80万顶简易棚支援灾区。两天内首批6000套安置房起运灾区,6月30日前达到25万套,三个月内达
到100万套。
196小时!六旬老太奇迹生还
20日18时许,成都空军某训练团在四川彭州市龙门山成功解救出被困约196小时的王有群,这位60岁的老太太是目前汶川大地震中被埋时间最长的获救者。
地震发生时,王有群被房梁砸伤头部,艰难爬了800多米后,已浑身无力,被困山上。解放军官兵发现时,她神志清醒。根据最新消息,王大娘已被送往彭州急救中心急救,她的家人也在赶往医院的路上。而王大娘的幸存经历非常传奇,有两条素不相识的大黄狗一直围绕在她的身边,王大娘渴了,两只狗就舔舔她的嘴唇,并依偎在她的身边,加上王大娘自己顽强的意志,最后成功获救。 综合新华社等报道
遇难者遗体处理意见出台
为妥善及时处理四川省汶川地震遇难人员遗体,预防地震灾区疫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灾区群众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维护灾区社会稳定,民政部、公安部、卫生部近日联合制订了“5·12”地震遇难人员遗体处理意见,对遗体处理方式、遗体辨认程序、境外人员遗体处理、卫生防疫、协调配合和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意见指出,根据遇难者有效身份证件或经亲属辨认,能够确认死者身份的,由民政部门安排火化;不具备火化条件的,土葬处理。既无有效身份证件也无亲属辨认,无法确认遇难者身份的,公安、卫生部门根据灾区实际情况,要尽力对遗体进行编号、记录、拍照、提取可供DNA检验的检材,并由公安部门统一保管和检验,建立“5·12”地震遇难人员身份识别DNA数据库。遗体及时火化或土葬。遇难者经确认是外国人的,遗体由中国殡葬协会进行防腐处理,遇难者身份确认、通知、遗体运输等问题按有关规定处理。
意见强调,遗体搬运和土葬,应当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参照卫生部有关技术方案进行。为避免因遗体腐烂造成环境污染,在遗体发现后应尽快完成相关鉴别程序并进行处理。在遗体处理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尊重遇难者尊严,并做好遇难者家属安抚工作。
目前,民政部等已将意见下发到灾区各市县救灾指挥部和各救援单位遵照执行。
遇难人数达40075人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授权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截至5月20日18时,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已造成40075人死亡,247645人受伤。截至20日12时累计失踪32361人。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已造成500多万人无家可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