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6月1日起,市民将不能享受商家提供的免费塑料袋。
离6月1日正式实施“限塑令”仅剩17天。记者采访获悉,“限塑令”发布半年来,大批超薄塑料袋生产作坊破产了,商家卖起无纺布环保袋,老百姓掀起“攒袋潮”。
最近,广州商家对收费塑料袋的定价集体失声,再次引发四方口水战。各界质疑:环保代价到底该谁埋单,财政?商家还是消费者?塑料袋一收费就真环保了?环保袋、纸袋会引起新污染吗?
争议一:塑料袋收费要不要统一定价?
昨日,记者采访发现,家乐福、吉之岛、华润万家、卜蜂莲花等广州市主要大型超市,目前仍在使用已有的塑料袋和新推出的无纺布环保袋。零售卖场有关负责人表示,正在积极与生产厂家联系,并表示“定价方案还未最后敲定”,估计要到5月下旬才能拿出具体的定价和实施方案。
支持者:统一定价可防止商家牟利
不少商家坦言,他们仍在观望其他商家的定价,都不愿意做“出头鸟”。记者了解到,多数商家不肯做“出头鸟”,是由于担心如果先公布塑料袋的价格,对手会以低于自家的价格出售,从而把客源拱手送给了竞争对手。万宁超市有关负责人便对记者大倒苦水:“眼看着就不让免费送胶袋了,可是现在到底如何定价,商家们心里都没底。”
市内一家百货公司的内部人士认为,要打破这一沉默僵局,最好就是按规格或承重力对市场上的胶袋进行统一定价,不让有偿使用胶袋的“新政”,变成商家牟利、洗牌格局的工具。
反对者:商家不同要求致成本有出入
对于多数商家、生产厂家就统一胶袋定价的建议,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昨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指出:“不是没考虑过,但是,由于商家对塑料袋的大小、规格、承重力、制作材质以及印刷质量等要求不一,统一定价的操作难度较大。”
董金狮分析称,根据三项塑料购物袋国家标准,仅从承重力、厚度、材质三个理化数据考量,“限塑令”下的厚胶袋种类就多达几十种。“像承重力这一项就有6公斤、6~10公斤和10公斤以上3个档次;厚度在0.025~0.040毫米内又分为5个档次;材质方面则有聚乙烯普通材质、含旧塑料成分的材质、含淀粉基成分的材质以及生物降解率不低于60%的生物可降解材质等四大类。”董金狮如实介绍说。
因此,就算可以统一规格和大小,但由于所用材质不同,成本价也会有显著差异。董金狮说,以聚乙烯普通材质作为基准价,旧塑料材质的胶袋成本价与之持平,但含淀粉基成分的和生物可降解材质的成本价则分别高出基准价20%和50%。食品用的专用塑料袋则由于对生产环境的卫生、消毒情况有更高要求,其成本价也高出基准价一成左右。
记者采访获悉,广州有个别百货企业也认为“统一定价的构想不合实际”。据分析,当塑料袋从免费变收费,从非卖品变有偿商品之后,每个商家对塑料袋的成本核算方式便会根据自身的经营策略而有所差异,加上商家对印刷质量的要求不一,印刷费用也会有较大出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