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天,在枞阳县城关一居民家中,笔者发现6本清同治己巳年间刊刻的民间清代私塾课本,距今已有130多年历史。这套书为木刻版木,幅面为11.5厘米×21.5厘米,文字及点校清晰,无皱无缺无蛀,品相完好,具有较高收藏价值。该书的发现,对研究近代教科书的发展历史有一定的史料和参考价值。
有学者认为,现代课本始见于清朝光绪年间,在中国只有100多年的历史,早期的现代课本仍保留有《三字经》、《百家姓》等,在内页都印有某学堂某学府的字样,这些课本如今已寥若晨星。近代明确注有“课本”二字的则出现在民国时期。最早在广西阳朔和桂林等地,就发现清道光年间刊刻的《小题正鹄初集》、《小题正鹄二集》、《小题正鹄三集》三本线装书的报道,书的第二页上均注有“李氏家塾课本”六个字。这说明至少在清同治以前,已出现了真正注有“课本”二字的书。
正鹄原指箭靶,后引申为正确的目标。历史上,论八股以小题正鹄为正宗。该书编写的目的是要李氏子孙应科举,图仕名,光宗耀祖。全书收有清初著名教育家路德等名人名篇计190篇,其中初集收录有50篇文章,二集分始集、终集,收录有60篇文章,三集分天、地、人三卷,收录有80篇文章。该套书是一本名副其实的李氏家塾课本,由清道光举人湖南平江李传敏鉴定,其侄李元度编辑,李传敏的儿子元吉、元善,侄子元恺、元浚、元萼、元铖及同里何忠骏、方宗贤参加该书的校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