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10-10 00: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某一农民有三个儿子,为致富,养了一群鸡。它时下蛋以补家用。
初时家贫,鸡为父子共同饲养。因人有人好,鸡有鸡性,某一些鸡争强多食,某一些鸡懒惰,待鸡龄见长时,良莠毕显。
其时,儿子们业已长大。做父亲唯恐儿子们不争气,卖了这鸡,或者偷吃了。况且鸡已到下蛋时,儿子们卖了鸡蛋,手中有钱,指不定学坏,甚或算计起老子。于是开家庭会议,宣布:从即日起,从鸡群中挑选精良的10只,余下的由三子均分,作为鸡的所有者,三子要尽饲养义务,即,所有鸡群由三子饲养,而下的蛋,其10只归父亲所有,其余归各子所有。
按伦理规则,三子接受,并精心饲养鸡群。作为回报,父亲并没有将其10只良鸡所下的蛋归私,而是按三子情况补贴。因此,父亲的策略是非常正确的,既保证了鸡群的数量与质量,又维护了老父的绝对说话权。
然而良莠之分,初时毫厘,彼时千里。老父亲的10只鸡越长越壮,而其它鸡群则因食物等因素渐渐影响产蛋量。
这就构成垄断。
显而易见的一种方法是:1、增加食物。其意很明显,扩大内需。按经济学理论,就是做大蛋糕,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这个你不是没听说。
另一种方法是:2、限制老父亲所有鸡群的食物,扩大三子所有鸡群的食物。这种方法不太可取,有些矫枉过正。削弱老父收入等同消弱老父的说话权。
个人认为上上之策是:3、三子自老父处所得及饲养所有鸡群所得作再投资,提高弱势鸡群伙食标准,平衡鸡群质量。因此,这要拷问老父的平衡策略和三子的经营策略。这个方法类似第一种方法,仅是方法论上的细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