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177|回复: 0

[其他] 柳子山汪氏(敬睦堂)宗谱第五次续修动员大会隆重召开

[复制链接]

22

主题

69

回帖

522

积分

三星会员

积分
522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1-9-17 20: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82320191156000.jpg 201182320185150848.jpg 201182320182373032.jpg 20118232018368011.jpg 8月21日(农历七月廿二),柳子山汪氏(敬睦堂)宗谱第五次续修动员大会在庐江县庐城镇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合肥、铜陵、枞阳,以及庐江县罗河、泥河、矾山、乐桥等镇近百名宗亲出席了会议。


中华汪氏系名门望族,源于春秋,鲁国贵胄之后,始祖颖川侯,望于鲁之平阳郡。至第四十四世裔孙汪华,灭隋兴唐的开国元勋,唐高祖颁诏“授以方牧,可使持节,总管歙、宣、杭、睦、婺、饶等六州诸军事,歙州刺史,上柱国,封越国公,食邑三千户。” 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唐汪华封越国公,世居于歙,其族最繁。”时有“十徽九汪”之说。

两宋时期,汪氏族人继往开来之昌盛,并已成为全国著姓之一;元末明初,汪氏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的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湖北、湖南、河南、山东、河北、天津、东北等全国各地;自清康熙年间始,闽粤汪氏族人陆续有人移民台湾,后又远播海外,移居到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国。史学家、考据学家胡适说“天下汪姓皆出徽州”。

时至当代,据全国户籍人口统计结果:全国有汪姓近500万人,约占全国汉族总人口的0.38%,在全国一百个大姓中名列第57位。

柳子山汪氏系中华汪氏第六十九世裔孙寿四公由歙州长乐迁徙至桐城柳子山(今庐江罗河、枞阳县白湖区域),沿革至今,700余年。清康熙四年(1665),正式纂修《柳子山汪氏宗谱》,此乃为一修;第二修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三修于清同治四年(1878),四修于民国五年(1916),至今已时隔整整95年。

而今欣逢盛世,社会和谐,政治昌明。顺应时代潮流,遵从先祖遗训。庐江县城柳子山汪氏宗亲联名倡议,启动《柳子山汪氏宗谱》第五次续修工作。

经过3个月的紧张而有序的筹备,于农历七月二十二日正式召开宗谱第五次续修动员大会。会议经过协商产生“柳子山汪氏(敬睦堂)宗谱第五次续修编委会”,讨论通过《柳子山汪氏(敬睦堂)宗谱第五次续修方案》和柳子山汪氏(敬睦堂)宗谱第五次续修 “凡例” 。会议还以“以会代训”的方法对参会宗亲就谱牒知识和入谱登记业务进行现场培训。

《柳子山汪氏宗谱》第五次续修,不收取“人丁费”,所需经费由族秀自愿捐款。在动员大会上,柳子山汪氏第二十二世裔孙:庐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任科员芳伟,安徽省惠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芳银,安徽兰洋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海洋,枞阳县白湖建筑劳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兴根,第二十四世裔孙:安徽万佳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梅标等宗亲现场捐款近40万元    

会议最后要求:全体参会宗亲,要充分发扬柳子山汪氏宗族勤耕好学、明理诚信的优良家风,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襄盛举!把五修《柳子山汪氏宗谱》修成既是一部记载本族世系延续的传统家谱,又是一部具有时代特色、传承中华谱牒文化的精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发图教程|( 皖ICP备19025135号-3|皖公安备案号34082302000108 )|网站地图

GMT+8, 2025-5-8 13:0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