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08|回复: 2

[转载] 人民是永恒的政治坐标(人民日报评论部)

[复制链接]

303

主题

2660

回帖

1万

积分

五星会员

做个有德之人,秉着良心做事。

积分
10477

新人进步奖

性别
发表于 2011-7-7 16: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一”重要讲话向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提出了“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时代课题。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奋斗,这是共产党人最为鲜明的政治本色。“四大危险”的论断极富忧患意识地剖析了损害政治本色的现实挑战,是对全党的殷殷告诫。

            

  “各级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向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提出了“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这样一个历久弥新的时代课题。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向哪里去?90年的奋斗史包括60多年的执政史,无时无刻不在拷问这些问题。那些浴血牺牲的革命先烈,那些无私奉献的党员干部,用生命和奋斗回答着这些问题:真正的共产党人,从来就把“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作为人生的坐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始至终为人民利益奋斗,这是共产党人最为鲜明的政治本色,也应是中国共产党与古往今来一切其他治理者最为本质的区别。

  岁月长河中,有传承与光大的行进 ,也有消磨和腐蚀的风险。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今天的共产党人,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不仅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而且面对“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四大危险”,极富忧患意识地剖析了损害政治本色的现实挑战,是对全党的殷殷告诫。

  精神懈怠则无法凝聚人民力量,能力不足则难以满足人民期待,脱离群众则极易违背人民意愿,消极腐败则势必危害人民利益。如果任由这些危险成为现实,不仅使党员干部精神堕化,权力异化,“朝气消而暮气生,锐气遁而惰气深,清气降浊气升”,更会使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伤害,最终将影响人心向背。

  这样的认识,绝不只是逻辑上的推演。以政治本色这面明镜作为鉴照,现实中一再响起危险的警报。我们从未忘记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但也需警惕“替谁说话”等脱离群众的言行;我们从不缺乏突破禁区的改革勇气,但也要看到一些干部畏首畏尾的疲态,把问题拖大拖炸,将矛盾“击鼓传花”;我们从未减弱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但也应直面贪污腐败易发多发的严峻形势……

  历史教训,殷鉴不远。苏联解体前,苏联社会科学院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能代表工人的占4%,仍能代表全体人民的仅占7%,认为代表官僚、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却占85%。一个不再代表人民利益的执政党,注定要“雨打风吹去”。

  历览兴衰治乱,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密切联系群众是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最大执政危险。“七一”重要讲话一万四千余言中,“人民”一词出现多达136次。如此高的频率,折射出执政者对人民的尊崇——永远不能忘记“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拜人民为师”,把群众“当亲人”;更彰显了对党的前途命运的深刻认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才能获得执政基础和力量源泉,才会赢得更为光明的未来。

  今天,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检验着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也蕴含了新时期永葆政治本色的关键点。思想观念多元,秉持公心、谋求公利才能凝聚人心;利益诉求多样,善听民意、善用民智才能达成善治;改革攻坚克难,洞察规律、砥砺勇气才能乘势而上;发展矛盾凸显,尊重权利、包容共享才能促进和谐……

  75年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第一次接触中国共产党人,就发现他们身上有一种不可征服的精神和力量,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站在90年历史新起点上,如何让人民成为永恒的政治坐标,如何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每一个党员都有责任作出回答。
做人不能丧失良心。愿交有德之人为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3

主题

2660

回帖

1万

积分

五星会员

做个有德之人,秉着良心做事。

积分
10477

新人进步奖

性别
 楼主| 发表于 2011-7-7 16: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利益的表达才有相对的利益均衡,有相对的利益均衡才有长久的社会稳定,尽可能多地倾听社会各方面的声音,对于维稳大有好处。以政府之力,维护弱势人群的表达权,使他们的利益能够通过制度化规范化渠道正常表达,这是共建共享的应有之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在今天的中国,能听到各种声音。两会会场中代表、委员纵论国是,报纸杂志上不同思想交流探讨,新闻评论跟帖动辄上千条,近2亿网民随时写下140字微博……条条声轨,汇成合奏,呈现这个时代多元多样的复杂图景和蓬勃活力。

  我们迎来了表达的“黄金时代”,但仍有许多声音未被倾听。一方面,有些声音被淹没在强大的声场之中,难以浮出水面;另一方面,也有些声音只是“说也白说”,意愿虽表达,问题未解决。这些,都可谓无效表达,有人称之为“沉没的声音”。

  无效的表达,不是没有表达,更不是不愿表达。广州市领导公开接访,市民带上铺盖卷、排队3天,就是为了能跟领导“说上话”;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胡小燕公开自己手机号,却因每天上千个电话、上千条短信被迫关机。那些为网络关注、被媒体聚焦的热点事件,只是“冰山的一角”,海面之下这些体量更大的冰块,才是让冰尖浮出水面的庞大基石,也才是决定社会心态的“潜意识”、“核心层”。

  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上的弱势群体,也是现实中的弱势群体。在社会层面,他们既缺乏影响公共舆论的资源,又鲜有参与政府决策的渠道,甚至无法得到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信息,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同样薄弱。因此,尽管可能人数不少,他们的声音却很难在社会中听到。

  听见与被人听见,本是“社会人”的基本诉求;说话与听人说话,更是现代文明的基本共识。当表达权已成为一项基本的政治权利,重视这些声音,是协调利益关系、理顺社会心态的起点。在一个有着13亿人口、正经历着急剧社会转型的国家,广大群众的声音被聆听、被重视,尤为重要。

  大部分沉没的声音背后,都有未被满足的诉求,都有被压抑、待纾解的情绪。儿子车祸致残,云南父亲欲法院“自爆”走上极端维权之路;幼女身患绝症,湖北母亲参与“跪行救女”网络炒作……让舆论哗然的事件,都肇始于被忽视的声音。不可倾诉、不被倾听、不能解决,如果不主动“打捞”,太多声音沉没,难免会淤塞社会心态,导致矛盾激化。

  发出声音,是主张利益的基础。有利益的表达才有相对的利益均衡,有相对的利益均衡才有长久的社会稳定。事实表明,诸多矛盾冲突事件背后,往往是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从这个角度看,维权就是维稳,维权才能维稳。尽可能多地倾听社会各方面的声音,兑现社会公众的表达权,对于维稳大有好处。

  在众声喧哗中,尽可能打捞那些沉没的声音,是社会管理者应尽之责。以政府之力,维护弱势人群的表达权,使他们的利益能够通过制度化规范化渠道正常表达,这是共建共享的应有之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让“说话”、“发声”不仅是表达诉求的基本手段,更成为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重要环节,成为社会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
做人不能丧失良心。愿交有德之人为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

主题

5045

回帖

2万

积分

网站版主

积分
24935

灌水天才奖爱心天使勋章幽默大师奖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1-7-8 10: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让人民成为永恒的政治坐标,如何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每一个党员都有责任作出回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发图教程|( 皖ICP备19025135号-3|皖公安备案号34082302000108 )|网站地图

GMT+8, 2025-5-7 10: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