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6-13 10: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8楼(一剑封喉) 的帖子
本来不再打算说更多。但看到9楼言语者的“以杯具开此悲剧结束”,我还是想说几句。
不记得是哪位名人说过:考察一个国家的文明状况,只需看看这个国家的监狱。
药家鑫无疑代表着中国年轻一代的某种生存状态,他是个案,带有着迷茫而少不经事的年龄特点,但也是极致。
这个问题很严重,以致于已经严重到让人窒息。所谓的沉默,并不代表视而不见,我想更多的人面对如此沉重的社会课题都应当保持自我考量的沉默,我们需要在冷静的思考中追究它的原因。
说出来的固然代表着个人或者一部分的观点,但这不能代表问题的本质,也不能代表问题已经消弥。与其“隔靴搔痒”的对这一事件进行“深入”抑或“掩盖”的评说,我想易先生更应该为中国文化的现状作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应该运用自己的知识能力或者作为文化人的发动力,创作或者联合更多的人构筑一个新时代的关于年轻一代的精神世界。
在我保持了长时间的高度阅读量之后,我只觉得这是一篇根本谈不上有份量的“醒文”,诸如此类的文章已经很多,除了培养人们的悲观主义和绝望心态,其它的没有帮助。当然我写不出这样的文章。
我想更多的应该将易先生定位为一个有责任的文化人,这样或许更能理解这篇文章的深度,那么,他究竟是试图拯救的“深入”还是逃避责任的“掩盖”,对于后者,我不期望他和所有的文化人,因为迫于责任但却无能,因而选择这样一种模糊。
当时代需要鲁迅的时候,应该有鲁迅出现,这样的民族才有灵魂。当然,肯定有人与我讨论所谓环境。我想易先生及那么一些文化人,已经在环境中死去。他们要逃避的正是鲁迅先生不逃避的。
————————————————
就9楼的回帖,我想表达一个这样的观点:
对于这样的一个带着罪恶的年轻人,我不愿相信人们一点同情、怜悯甚至可惜的心理都没有。他固然是恶的代名词,但指望他能“带走恶”,那么也可见大家让这个人承载了多少本不属于他的东西。杀了他,事实上并不代表什么,根本也代表不了什么。人们在面对这样一个极端案件中,把过多的社会因素塞进案件,充满着血红的仇恨要把他撕裂得粉碎。然而,当公众在一番激情杀人归于平静之后,当你再陷入深思,想一想——我们改变了什么?
再归于关于对这个年轻人的同情与可惜上来,假如面对每个这样的罪恶灵魂,多一份基于可惜的角度,试图来挽救,是不是更有利于帮助他的悔过,是不是更有利于让更多这样迷茫的人找到正确的道路?我赞同对罪恶的应当的惩罚,但我更倾向于在包容之中为他们找到出路。对一个年轻生命毫无怜悯的砍头,那社会是一个已经充满绝望的腥红的屠刀。
在网络上,民意沸腾,喊杀之声一片。偶尔有个别反面的或者出于不同思考都被其中的一句“假如张妙是你的家人”回敬。这回敬真的很无聊,因为我相信那些喊杀之人果真都能感同身受的话,或许会明白一点:从一个角度张妙因为社会死了,从另一个角度药家鑫同样被社会杀死。试问:谁对此感同身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