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5月8日是母亲节。是全世界所有母亲的共同节日。人谁无父母,所以,人在这一天,无论富贵贫穷,都要为母亲送上祝福。
祝母亲安康,祝母亲幸福,祝母亲子孝孙贤!!
------题记
上午和妻子看望了奶奶——我的母亲。
奶奶八十有二了,已是满头银发,面慈祥,只是眼神不太好(但打牌还不用戴眼镜),耳也有点背,有些话需要大声说,才听得清。自从十多年前,父亲去逝后,来到县城,一直一个人居住。她说,到她七老八十时,不能动了,再和我们住一起。在老人家八十岁寿诞时,我们说,已到八十了,要兑现承诺了,老人说,还能动。
老人家,一生生养了八个子女,第一个孩子八岁那年因病夭折,之后七个,二男五女,均是人妻人母或人夫人父了。大姑早些年就当上了外婆了。
而最为体贴并能注意到细节的当算大姑、小姑和三姑了。大姑住湖滨路,小姑住连城路,奶奶住渡江路,她们的住地构成一个钝角。小姑很忙,儿子上初三,临近中考;在单位,又是业务骨干,凡事都少不了她。但她从不懈怠对母亲的关怀,外围的家务活,几乎是她承包了,安电话安有线电视,换液化气等,还经常买菜买早点送去,不动炊具时,中餐晚餐,也大多在她家。大姑已经退休,只要不外出,几乎是每天,都要去母亲那儿,送菜送早点。退休之后的大姑,也养成了和奶奶一样的爱好----打麻将。在外面没有场子时,并邀我们陪母亲打。三姑在汤沟,女儿已工作,儿子在读大学。和三姑爷每次来县城,第一站是看望母亲。三姑一直勤劳持家,到哪都是手不闲脚不歇话不断。在整洁上和母亲爱好趋同,捡扫抹洗,见不得灰尘。
难怪世传“女儿是母亲的贴心小棉袄。”母亲晚年的安康和幸福,由她们在维系着。在这里,我要为我的姐姐和妹妹,送上温馨的节日祝福:祝姐姐妹妹们心存快乐,万事如意!
当然,家中的大事,还是少不了我们兄弟俩。
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传统问题。讲到儿子儿媳,母亲总是笑逐颜开,想必心中荡漾的是快乐的涟漪。与别人谈及,总忘不了带上“我”字,我儿子我媳妇……那种自豪感是纯天然的,没受到污染没受到干扰也不能被破坏。
母亲是幸福的,我们就是快乐的!
早年,母亲的劳作之余,爱好是“读书”,虽认字不多,但坚持不辍,以至最初的文学启蒙全是母亲的影响。她读书时,手头总备有新华字典,喜欢作“批注”。这也为后来她“写作”《自传》和《老伴的故事》树立了信心奠定了基础。晚年,老人家修心养性了:上午像一些机会干部一样,坚持上午不外出,努力工作,有所作为。而下午基本是麻将场上,不太讲究输赢,但如果一向老是输,也会心疼的,要歇几次,然后再重披战袍。到了傍晚,散步是老人家的必修课,无论天晴下雨,总是手持一把长柄伞。母亲说,既可以有做拐棍,又能防下雨。在小县城,这应当是一种异样风景了。如果谁遇到了在散步的母亲,拜请你为我的母亲让个道,向我母亲问声好!
前天,我们去看望在安庆的姨奶奶。在教育子女问题,姨奶奶很抱愧,因为是干部家庭出身,表弟的个性内向得怕人,以至婚姻很不幸福。我唯一的表弟,是位技术工程人员,技术上是骨干、权威,而对好玩甚至彻夜不归的妻子毫无办法,还不愿找别人去理论……姨奶奶的自责就在于:在表弟随她读书时,一有什么错,有时并不是表弟的错,姨奶奶首先是责罚表弟,养成了表弟处处小心谨慎的个性;结婚了,她又坚持小夫妻俩回家住,要儿子当一个永远听话的乖宝宝。
姐妹俩的教育手法如同一辙。责人先责己。是一种美德,而不适当的运用,这种母爱就是一种忧愁了。我在为表弟心疼的同时,也为我们庆幸,避免了那种尴尬。
母亲老了,我们也将老去。
但只有心存快乐,就会温馨永远!
这里再次祝福母亲,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安康幸福,永远快乐!!
2011-5-8下午,2011-5-9晨改毕
http://zhangmenshiting.baidu.com/service/42cf17506b4a0367729758072c776ba1.mp3?xcode=2ff34b2efb0833b5b5949db22586f5d7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