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印象
————赴安庆石化三小听课心得
4月8日早上7点,我们一行三十几人在枞阳中心学校领导带领下,赶赴安庆石化三小参观学习。春雾伴着晨风,丝丝寒意不时袭来。但王站长的介绍却让我心中充满暖意:上午,我们将听到两节语文课,一节数学课,还有石化三小领导关于教育教学的经验介绍。我从教十几年来,只听过县内老师的课,市里老师的课一直无缘欣赏,不知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与他们相差多少?满怀期待与激动,我踏入了石化三小的大门……
印象一:校园环境美
教学楼四周都被绿树环绕,地上铺着防滑、平整的小方砖,砖隙间冒出几株小草儿,多么春意盎然的校园!学校的公示栏上,每个班的卫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等得分情况都一目了然。怪不得偌大的校园看不见一片小纸屑,听不见大声喧哗的声音,多么秩序井然的学校!
印象二:教师教学妙
两节语文课都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内容,一节是孙红莉老师执教的《为了他的尊严》,另一节是杨洁老师执教的《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两位老师在教学设计上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善于抓文中的关键词、句子辐射全文,引领学生找重点词,品读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在学生有了自己的感受后,利用补白填空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从而与文本的价值取向相交融;最后学生交流对主人公的情感也就水到渠成了。
《为了他的尊严》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独臂乞丐搬砖,使乞丐获取劳动所得,从而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并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文章比较长,如果按照文章的顺序来串讲的话,势必会减少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而且显得琐碎。因此,孙老师在简单的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后,直入重点,启发学生围绕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进行思考、质疑,从而学生产生了探究“对乞丐来说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在文中找到了写乞丐搬砖前后不一样的地方:1、通过品读外貌描写的句子,学生感受到了乞丐之前的可怜和成功后的自尊、自强。2、乞丐搬砖前后的语言变化(乞丐搬砖前是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捉弄人呢?”而搬砖后却很感激地说:“谢谢你……”),也是折射乞丐心理的变化。为了让学生了解这种变化的过程,孙老师让学生默读第4节,思考“面对女主人单手示范搬砖,并提出疑问: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乞丐是怎样的反应?”写出自己的感受,补白想象乞丐心里会想些什么?当乞丐怔住时,学生补白:想不到一只手也能干活;她能搬,我为什么不能搬……当乞丐搬了两个小时,累得气喘如牛时,学生补白:原来我也能干;我并不是废人…… 学生的“感”源自于语言文字,学生写的“话”表达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巧妙的处理,使理解、感悟、表达融为一体,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体会到了乞丐内心的变化,“自己是一个有尊严的人了;原来通过劳动获取所得是那么幸福的事!”从而充满感激地说:“谢谢你!”3、对比不搬砖的乞丐。孙老师抛出疑问:他失去的仅仅是20元钱吗?学生有了前面的情感积淀,很自然地回答:有可能失去以后幸福人生。此时,孙老师不失时机地再现妇人的话,学生再读时,对“不一样”也就理解深刻了。
通过深刻的理解、充分的感悟、个性化的朗读,学生最后交流学完全文的感受时,是那样的发之肺腑:每个人都要有尊严;要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用劳动取得的果实才甘甜……
孙老师这种以点带面,凸现重点的设计实在是妙,真正发挥了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的作用!如果说孙老师的教学设计令我称妙,那么杨老师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更令我叫好。
相比孙老师在本班上课轻车熟路,杨老师借班上课着实让我替她捏了一把汗。前半节,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发言不够大胆。但在杨老师一次次为发言的同学竖起大拇指的感染下,学生发言越来越积极,说得越来越精彩。杨老师的课堂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她时而教学生读书方法:要抓重点句子、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时而提醒学生:请捧起课本读;时而鼓励学生:建议你站直了读书,这样,你的声音会更响亮,人会有自信……
我想,正因为有了这些关注,学生才有了后半节的精彩表现。当学生读到普罗米修斯的话“为人类造福,我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苦难,但我决不屈服!决不妥协!”是那样铿锵有力!此时,杨老师引导学生想象,这种声音在哪些时候响过?引读:这种声音在他身缠铁链时响过——生读“为人类造福,我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苦难,但我决不屈服!决不妥协!”狂风终日在他身边呼啸时响过——生读……冰雹敲打着他的面庞时响过——生读……凶猛的大鹰在他耳边尖叫时响过——生读……用无情的利爪撕裂他的肌体时响过——生读……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已将普罗米修斯的伟大英雄形象根植于心。对于为他设计怎样的雕塑,是学生对文本的再现过程。最后的配乐朗诵诗歌,则将学生的情感得到淋漓尽致地升华。
数学课的设计也很妙,叶老师利用课件将学生带到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的情景当中。喜羊羊被抓,囚在牢中,羊们去营救,但牢门被灰太狼设置了密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破解了一次次密码,帮助羊们救出了喜羊羊。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懂得了一个规律:两数的和不变,差越小,积越大;差越大,积越小。老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把理性的课堂变得有滋有味,让我这个语文老师也兴趣盎然,同孩子们一起思考,一起演算。
印象三:学生素养好
三节课结束已是上午11点,也是石化三小放学时间。只见每个班有一人举班牌站在队伍前列,整齐有序地来到操场。按照班级顺序,在各班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校门。门外等候的家长按班牌很容易就接到自己的孩子。整个过程很有秩序,我深深感受到学校的管理规范,教师的辛勤付出,学生的文明素养。我不由地感慨:真是不虚此行!
回去的路上,到处阳光灿烂,车窗外的油菜花沐浴春光,显得格外耀眼!正如人的心情:充实,精神倍振。我更有自信去面对如阳光般灿烂的笑脸——我的学生们!
枞阳县枞阳镇城关小学 吴阿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