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有哪些困惑呢?
一、知识困惑了。 现在是信息社会,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经济不再是初露端倪,而是侵蚀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过去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已完全不适应现在的社会要求和人的心理需求了,更与素质教育的思想格格不入。特别是广大农村中老年教师进退两难。要想继续奋斗吧,年龄又大了;不继续深造吧,又将失去工作的岗位。过去最好的老师,就成了现在最不受欢迎的老师了。再加上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对他们的教育已没有什么良方了。过去所学知识就真的无用了?困惑! 二、思想困惑了。 素质教育思想、新课程理念的道理我们都理解,但我们如何实施呢?很多因素禁锢了我们的思想。一是评价机制畸形。口头上喊的是素质教育,而实际上是穿新鞋走老路。每年的高考结束,各科“状元” 享誉全国,蜚声海外。过街标语、媒体跟踪、大红喜报、庆功宴、庆功会、ZF奖励……铺天盖地,目不暇给,令人眩晕。既然高考如此,中考呢?小学咋办呢?不搞应试教育行吗?二是农村基础教育设施极其落后。没有活动场地,没有最基本的教学设备设施(无图书阅览室、无电脑室、无音乐、体育美术器材、无学生宿舍、无学生食堂......)。教师上课的工具仍然是一支粉笔一本书,能行吗?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吗?三是负有不可推卸的安全责任。体育活动不敢开展了,户外活动不敢组织了,老师也不敢批评学生了。现行法律也明文规定了“不管学校有无过错,都负有教育和管理的责任,比例在30%以下”。究竟该怎样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呢?困惑! 三、精神困惑了。 激励机制缺失。教师的发展线路是:一般教师→较好教师→班主任→大组负责人→中层干部(极少数)→校级干部(更少)→校长→一般教师。当然,我不是说人人都要去当官。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自然规律,也是人这种特殊动物的本能。那么,在农村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的“高处”在哪里呢?付出了没有回报。一是工作环境得不到改善,不可能都到条件好的学校工作。二是校长的位置只有一个,不可能人人当校长。三是不管你有多优秀,由于教师不是公务员,没有再选择职业的机会。就连自学考试也不能报考非师范类专业。所以,越是落后的地方,教师的积极性越不高。困惑! 四、经济困惑了。 现在教师的工资待遇看起来是很不错的。工资表上的表面标准都比相应公务员高。但面临的问题是:算上公务员的公积金就不高了;农村教师福利没有了;住房改革后,取消了福利分房,而现在的房价都在3000元/平方米左右,一套住房就要3、40几万元,能买得起吗?孩子上大学或读高中了,一年至少要1、2万多元,钱从哪里来呢?其他日常开支要多少钱,就不言而喻了。困惑! 五、身心困惑了。 现实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教育也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绝大多数国人处于浮躁状态。出于做人的良心,出于职业道德的要求,教师不得不爱岗敬业,不得不忘我的工作。误人子弟有杀父之仇啊!但是,教师的一片苦心有多少人能正确理解呢?有人说世界最伟大的爱就是“师爱”,因为只有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公平的,他们没有也不可能在课堂上对一部分学生好,而对另一部分学生不好。他们都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考到“100分”,达到最高境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因教师的“方法”不得当(极个别败类除外),甚至是由于自然的原因,造成了所谓的对学生的伤害。而这种伤害绝大多数是因为学生心理素质差或个体差异造成的,不能完全怪罪老师或学校。但是,老师被学生家长打伤、致残、甚至打死、到学校胡搅蛮缠、学校赔钱的事情经常发生。所以,现在有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只要不影响别人的学习,任随你干啥都可以;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就万事大吉。长此以往,这怎么得了?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