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1%……这一连串耀眼数字,显示了枞阳县优化发展环境激发的蓬勃生机,这颗皖江明珠引人注目。
提升效能重服务
枞阳县提升行政效能改革,开始于2009年初整改县行政服务中心。当时,不少县直单位没有按规定进驻服务中心,已进驻单位也没有充分授权,企业、群众材料交到窗口后,往往还得回去等消息。
“办事难既让群众对政府有看法,也影响到客商对投资环境的评价。 ”县行政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枞阳县决定对行政服务中心集中整改,严格要求进驻窗口单位归并集中审批权,清理、取消和调整审批服务项目,做到“项目、人员、授权”三到位。同时,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服务承诺制,完善一站式服务机制。
退伍军人何帆对中心窗口的服务质量深有感触。 1月5日,刚刚退伍回乡的他来到工商窗口为火锅店办理登记手续,却被告知餐饮服务和卫生许可等手续不齐全。得知还有好几个证件要办,何帆脸上愁云满布。
出乎他意料的是,工商窗口当即与卫生等窗口实行联动,很快办好了所有手续。 “开张这么顺利,生意一定会好。 ”拿到营业执照时,何帆创业信心更加充足。
同时,枞阳县开展“千人评机关”、“民主考评百名股长”等民主评议活动,对慢作为、不作为和乱作为等现象加大问责力度,两年来,通报批评63人,公开检查4人,免职3人,行政警告1人,行政记大过1人,严格问责使干部作风和服务意识有了明显改观。
创新机制造“磁场”
改革运行机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土地管理方式……通过不断创新运行模式,枞阳县着力将开发区打造成吸引产业集聚的“磁场”。
近年来,枞阳县从理顺运行机制着手,实行开发区“园政合一”体制,按照省级开发区职责权限,进一步赋予开发区各职能局相应的自主权,集中行使园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等相关职能。
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土地日益成为发展瓶颈。这个县强力出手改革土地管理,对行政区域内的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收、统一开发、统一出让和统一管理,对各类土地违法违规现象进行集中清理,对土地出让实施公开招、拍、挂,杜绝暗箱操作,用地行为日渐规范。
这些改革,让客商拍手叫好,东方造船、五洲核电缆、千仞岗制衣基地等一大批优质项目接踵而来,枞阳开发区已建成面积14.2平方公里,纺织服装、汽车零配件、造船、建材、机械制造、综合等六大特色产业园区优势明显,综合园“扩园提速”步伐加快,充满活力。
更新理念增动力
枞阳将改革的触角延伸到思想意识层面。近年来,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组织干部赴苏浙沪等发达地区进行学习考察等活动,加强与先进思想理念的对接,促进了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变化。
能者上,庸者下。枞阳县结合县情,相继出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新举措,规范干部提拔使用初始提名权、任用表决民主化、竞争性选拔干部等,杜绝见不得阳光的“桌下交易”,让想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脱颖而出。在上级组织部门对该县干部选任工作进行的民主评议中,群众满意度近年来一直位居省市前列。
改革国有集体企业。2009年,枞阳县完成了全县47家粮食系统企业“批量”改制,成功实施了被普遍认为“改不了、改不动、改不到位”的白荡湖水产养殖公司改革,提前一年完成了全县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目标。这些改革,催生衍化了一批优势新生产业,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助推枞阳崛起的,正是一浪高过一浪的改革。 ”枞阳县委书记汪恕东总结道。今天的枞阳站在了新起点上,正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抢抓皖江示范区建设机遇,奏响强县富民的美好乐章。(汪国梁/黄达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