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枞阳县枞阳镇以结构调整为切入点,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把无公害蔬菜作为全镇的一个优势产业来抓,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图为该镇农民正在喜摘黄瓜。王章志 摄
7月21日上午,在枞阳县枞阳镇五一村葡萄种植基地,收葡萄批发商正在向车上装货,种植户何宗先高兴地告诉笔者:“现在我们不要自己挑着葡萄走街串巷了,客商上门来收购,葡萄还供不应求!”这是枞阳县枞阳镇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加强专业村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全镇各类专业村达到6个,已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
撑起农民的钱袋子。目前,“一村一品”、“多村一品”正成为枞阳镇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农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经济增长的新一极。每年的4、5月份,是春番茄和黄瓜上市的日子,走进该镇的新楼村,不时看到客商来来往往采购番茄,新楼村的番茄远销铜陵、安庆等地,番茄成为了新楼村村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构筑产业化格局。枞阳镇主要围绕包心菜、大头菜等冬菜发展“一村一品”,经过数年的持续发展、培育提升,逐步形成了新的产业化格局。近年来,枞阳镇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该镇长河村、双龙村,就是通过蒲州营养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带动,着力把冬菜培育成为全镇的重点农业支柱产业,带领全镇农民走科技致富之路。通过发展冬菜种植,种植户人均实现纯收入400多元。
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村,互助小组和蔬菜专业协会成为了村民“传、帮、带”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展望村的何勇夫妇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已是当地响当当的富裕户,他家种植的大棚草莓也远销到了南京、池州等地,人均纯收入2900多元。何勇也成为了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形式多样的专业村带动了更多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为了加强“多村一品”、“一村一品”的规模建设,枞阳镇还开办起了农广校枞阳镇种植班,通过邀请专家来上课,培养了一批有头脑、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乡土人才,还通过组建专业协会、理事会,能人进村两委等形式,发挥这些能人给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带领农民走上致富奔小康之路。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