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城坐坛论剑 教育再谱新篇——安徽省首届中小学校长论坛在安庆成功举办 瑞雪迎盛会 “黄梅”献嘉宾
由省教育厅主办、安庆市教育局承办的安徽省首届中小学校长论坛于1月14日至15日在安庆市如期举行。
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徐南平院士,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教育部评估专家组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沈孝本教授,《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主编时晓玲等国内著名教育专家学者应邀出席。省教育厅总督学李明阳,安庆师范学院院长汪青松及安徽青年报社社长韩阳、省教育厅有关处室负责同志等出席论坛。
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银妆素裹着冬日的宜城, 为即将在这里举办的安徽省首届中小学校长论坛增添了几许惊喜。古城安庆在茫茫白雪的映衬下显得分外妖娆,1月14日晚,进行了一天会议的600余名嘉宾怀着浓厚的兴致踏雪寻“梅”。梅花欢喜漫天雪,在梅花凝寒独自开的季节,去欣赏黄梅仙韵则别有一番情趣。
安庆是黄梅戏的故乡,为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的号召,努力开发提供动力的资源和培育人才的土壤,本着“振兴黄梅戏,从娃娃抓起”的科学理念,将校园文化建设和黄梅戏的创新发展建设有机结合,安庆市教育系统“黄梅戏进校园活动”正有序进行并已渐入佳境。1月14日晚,《黄梅欢歌》文艺晚会在人民剧院举行,部分中小学师生和当地黄梅戏名家同台献艺。大幕拉开,石化三小的管弦乐合奏《中状元•春节序曲》首先登场,接着人民路小学、华一小等学校的孩子们表演了他们的拿手好戏。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赵媛媛的演唱使整场演出的气氛达到高潮,晚会在安庆三中教师合唱团、市教师艺术团的大合唱《飞来的花瓣》、《在灿烂阳光下》中圆满落幕。一个半小时的节目让近600名省内外嘉宾大饱眼福和耳福。“黄梅戏进校园活动”只是目前正在唱响全国的安庆教育品牌的最新亮点之一。
精彩的开幕 激情的演讲
安庆市委副书记薛泽洲、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嘉达、副市长方祖中出席了1月14日上午在皖源国际大酒店会议中心举行的安徽省首届中小学校长论坛活动开幕式。本次论坛共同研究探讨的主题是“打造名师、创建名校”。论坛举办前夕,省教育厅在全省组织开展了中小学校长论文征集活动,共征集论坛近2000篇,评出一等奖41篇,二等奖91篇,三等奖214篇,10个市县获优秀组织奖。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安徽省首届中小学校长论坛正式拉开帷幕,石化三小少先队员们向代表们致辞并向领导和专家献花。方祖中副市长在会上致辞,他代表安庆四大班子领导及安庆人民向出席论坛的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论坛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安庆悠久的历史文化及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他说,安庆经济发展迅速,教育功居至伟!教育已和黄梅戏一起,成为安庆市又一张金光闪闪的名片。最后,他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安徽青年报社社长韩阳在讲话中表示,校长论坛的召开是我省教育界和新闻界携手双赢的典范,希望加强合作,积极推广安庆教育以及安徽教育事业,推出新理念,再拿新举措,不断扩大影响范围。
安庆师范学院院长汪青松在讲话中介绍了安庆师范学院和安庆市教育局共同开展的“双进”工程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他认为,高师教育要面向基础教育、适应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从而才能做到引领基础教育。
徐南平院士在讲话中回顾了读书时代的四个小故事,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宽容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徐院士说,教育已成为安庆的一个品牌,希望有机会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省教育厅总督学李明阳在讲话中指出,全省首届校长论坛在安庆举办,有其特殊意义。安庆人文荟萃,历史悠久,自古有尊师重教、崇文尚读之风。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坚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市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兴旺发达,安庆教育已成为安徽教育的知名品牌。他指出,近年来,我省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提前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体制和机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他说,一个教师可以改变一群孩子;一个校长可以改变一所学校。“育名师、创名校”主题切合实际,加速培养更多的名师、名校长和教育家,是国家的期望、人民群众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他强调,论坛为来自省内外的教育专家和名师、名校长搭建了一个研讨的宽广平台,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总结经验的难得机会。希望论坛百花齐放,百家齐鸣,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献计献策,把安徽的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开幕式后, 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为与会代表作了题为《培育名师、创建名校———关于中学教师发展的新思考》的报告。刘彭芝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女职工、全国三八红旗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聆听报告的与会代表对由刘彭芝担任校长的人大附中“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的办学思想深表赞同,对在她的领导下,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设了120多门选修课,开设了9种外语课程和16门外教学科课,并建立了一支高素质、高学历、高水平的教职员工队伍深为钦佩。作为国内著名教育家、世界一流名校校长,她对安庆“教育超市”理论与探索所取得的成果倍加赞赏,值得借鉴与推广。
论坛灼见多 教育谱新篇
1月14日下午,百年名校安庆一中、安庆四中和创办于1984年的尚显年轻的名校安庆石化三小这三个论坛活动分会场分别迎来了来自全省各地的高中、初中、小学三个组的校长们。
一些外地校长告诉记者:安庆教育历史悠久,其文化博大精深。“桐城派”超越地域,遍及海内,影响极大,国人皆知。安庆自明清以来崇文重教,朝中大臣弃官办学、民间百姓“穷不丢书”的故事不胜枚举。境内名校众多、名师辈出、桃李争艳。文化是一种亘古绵久的社会现象,它与教育相伴而生,相随而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互为前提,互相砥励。文化给教育以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教育给文化以生存依据和生机活力。文化与教育层层相因,袭袭相联,两者缺一不可。瑞雪兆丰年,在安徽省首届中小学校长论坛召开前夕,举办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庆普遍降雪,它昭示的不仅是农业也是教育的丰收之年。2008,安庆教育这张闪亮名片,一定如黄梅戏一样,递向全国、闻名海外。
一位来自本地的示范高中校长说: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改变人生。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需要一大批教育家的共同努力。作为一校之长的各级学校的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最高管理者。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既然是一所好学校,就必然拥有一批好老师。温家宝总理指出:“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我国不仅需要大批的科学家,也需要大批教育家。”“有了一大批教育家,才能把教育搞好,国家的发展才有根基。”我们一定要谨记在心。
安庆市教育局局长江兴代说:这是一个教育变革创新的时代,一个成就教育理想的时代,一个催生教育家的时代。千年古城、百年省会的安庆,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敢为人先的教育精神、人人成人的教育目标、为各领风骚的名师名校开创了一个教育的新时代。安庆教育人立足于改革发展的前沿,提出“六大教育理念”,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模式,着力构建“教育超市”,精心打造教育品牌,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在三个分会场,校长们各抒己见、碰撞智慧、分享经验、共谋伟业。有的谈自己对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有的谈如何培养优秀教师,成功“孵化”校长;有的分析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及提出对策;有的谈如何依托戏曲品牌、打造艺术名校;有的谈如何着眼内涵发展、打造“精品工程”;有的对安庆城区“80后”小学教师的职业表现谈了自己的调查与思考,宏旨高论、精彩纷呈。
论坛时间有限 思想传播无限
全省首届中小学校长论坛得到了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程艺的高度关注。他在《安徽省首届中小学校长论坛获奖论文集》一书的序言中指出,全省首届中小学校长论坛确立了“育名师,创名校”的主题,非常切合实际、切合形势。尊师重教,奠基未来,加速培养更多的名师、名校长和安徽的教育家,这完全符合党中央的要求和期望,更是当前社会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国家民族振兴的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要。这次论坛的举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十分难得的交流思想、碰撞智慧、分享经验、共谋伟业的机会。论坛时间虽然是有限的,但它传播思想是无限的。
他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树立“教师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观念。要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在突出的战略位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完善相关制度,保障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通过创新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当前,尤其要着力加强师德建设,要求全体教师自觉提高自身到的修养,不仅要以自己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更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力量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就像胡锦涛总书记所希望的那样,做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骨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努力使自己成为新时代人民满意的名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