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67|回复: 3

[转载] 究竟是谁“很黄很暴力”?

[复制链接]

268

主题

749

回帖

6398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6398
QQ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08-1-13 20: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谁也没有想到,新年最先流行的一句话竟然是“很黄很暴力”!近日《新闻联播》一则关于国家发布《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的报道中,一名13岁的女孩在接受采访时现身说法:上网查资料时突然弹出一个网页,很黄很暴力,我赶紧把它给关了。





因为这个出自一个未成年人之口的“很黄很暴力”,带着浓厚的迎合报道、应景制造典型、诱导道德判断的色彩,引起网友强烈的反感。这个女孩也不幸成为网友攻击和恶搞的对象,个人详细的情况被网友通过人肉搜索引擎公布出来,甚至被恶搞成准色情漫画、打油诗等等,一时侮辱性、攻击性、恶搞性语言铺天盖地。


这是多么富有讽刺性的一幕啊,在反抗“很黄很暴力”的符号标签中,网络自身也充分暴露出了“很黄很暴力”的一面。


恶搞“很黄很暴力”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互联网出现之后,传播话语权分散在大众和草根手中,尤其是通过互联网分散到了无数匿名的网友手中,这为公众自主、方便和快捷地表达提供了平台,也在匿名和互联中蕴藏着网络暴力的危险———由于匿名,表达者很容易不负责任,由于互联,匿名的网络用户很容易聚集起来对“想像的不道德者”进行伤害,这就是常说的网络秩序混乱和网络暴力。


显然,在“很黄很暴力”事件中,网友在抗议借一个13岁女孩之口进行说教的同时,自身也露出暴戾和霸道的一面。


借一个13岁小女孩之口批判网络“很黄很暴力”,其中确实隐藏着习惯性的正面宣传和制造典型的思维:主导传播的人已经有了先行的价值判断,然后通过镜头借助一张平民的嘴巴机械地说出来。在这种主导宣传思维的长期熏陶下,一些媒体喜欢在人群中寻找相应的典型,没有典型也要诱导、制造出典型———甚至许多平民也养成了揣摩镜头意图和迎合的本能:在接受采访时,会非常配合地对着镜头喊几句。


不仅成人如此,孩子们在教育机器“听话做好孩子”的规训和长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也养成了这种世故、圆滑和虚伪,知道面对镜头时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能准确地揣测出采访者的意图和镜头的宣传需要———于是就有了一个13岁女孩说网络“很黄很暴力”这种成人语言化、主流味十足的道德批判。


虽然这话是从那个孩子口中说出来的,但其实她只是一套教育体系和传播体制的受害者。网友对此的批判,应该指向那些虚伪的报道模式,而不是一个未成年人,一个天真弱小的女孩,一个没有任何反抗能力的无辜者。可是,网民们恰恰这样做了。正如有媒体评论称:不知道谁还能有颜面站出来对她说一句,小姑娘,对不起,这个世界很黄很暴力。


一些网友在获得网络话语权的同时,却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他们一方面反感传播霸权,经常为网络民主和网友的道德热情热烈鼓呼;另一方面,又在放纵着网络话语权,制造出众多乌烟瘴气和网络暴力,使网络舆论的生态极不健康。这,就是“很黄很暴力”事件折射出的问题。
台湾不回归,心情很郁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57

回帖

2165

积分

四星会员

积分
2165
QQ
性别
发表于 2008-1-13 22: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言!
真诚的希望能认识一些家乡的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9

主题

2万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联系QQ:383408802

积分
48228

爱心天使勋章特殊贡献奖

QQ
性别
发表于 2008-1-13 22: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13岁女孩说网络“很黄很暴力”这种成人化语言,或许是早已就耳濡目染了的名词。但愿这类成人化的语言,不要成为普遍化了。
爆料电话:18956915055(微信同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1473

回帖

7871

积分

五星会员

积分
7871
QQ
性别
发表于 2008-1-14 00: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s:120]
http://www.zy234.com/?u=216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发图教程|( 皖ICP备19025135号-3|皖公安备案号34082302000108 )|网站地图

GMT+8, 2025-5-2 18: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