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守儿童:留给未来的巨大阴影
记者从中国妇联获悉,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约有5800万人,近3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已5年以上。随着父母外出务工时间延长,儿童将存在不同程度亲子教育缺位现象。
5800万,这个数据相当于一个意大利国家的总人数。而中国儿童人数总量约2.2亿,换句话说,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中国儿童,在其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几乎得不到父母亲情的关爱和必要的家庭教育。
孩童良好性格行为习惯的养成,无疑由其第一教育者父母来完成。报道中说,近3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已5年以上,其实这个数据略显保守了。稍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现在已经在念大学的农村孩子,在其近二十年的生活里,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不会超过三、四年。更有甚者,孩子一生下来就被送回老家交给长辈带养,连父母长什么样也不知道的例子也并不少见。
笔者有很多朋友都处在农村教育第一线。从教几十年的他们,普遍的感觉就是,娃娃越来越难教育了。一方面,由于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他们并不像想当然的那样,生活自理能力强,而恰恰是相反。另一方面,隔代教育使代沟的问题特别突出,矛盾就直接反应到学习和生活中:自我意识普遍性地过分强烈,几乎任何事都只愿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严重者,连起码的是非观都没有。而当教师在严格的教学过程中再加上常识教育时,他们的逆反心理就特别突出。恶性循环由此形成:教师的管教根本达不到目标,孩子们也根本不会听从教师的管教。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看着成绩越来越差、交流越来越少的孩子,无可奈何。
可这是5800万个孩子,他们就是未来中国的四分之一成年人啊。其童年阶段的成长教育却是如此不堪。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表现已经就是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脾气暴躁、冲动易怒这些灰色的字眼。随着年龄的增长,亲情缺乏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就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不敢想象,再过10-20年,他们会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站在彼时的社会里。
或许,有人会善意地建议,外出务工的父母,应该把孩子带在身边,接受当地的教育。可是,众所周知,由户籍而孽生的教育门槛,让这样的建议成了一个无法实现的童话。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是务工父母的爱意,因为多个无可奈何的原因,无法播洒到孩子的心田。这种状况是令人痛惜的。那么,这5800万没有亲情滋养的生命,在10-20年后,向社会另类地索要补偿时,谁能支付得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