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粉丝”,追星更疯狂
现在的追星族,叫“fans”,中文的音译为“粉丝”。一时成了“新人类”十分流行的名词。 
据考证,这种人的心中“对神的崇拜所导致的疯狂”,在中国的历史上可以追述当唐朝。 
一个名叫魏万的年轻人,为了一睹诗仙李白的风采,从河南济源的王屋山下,楔而不舍地追踪偶像的踪迹。历时半年,跋涉三千里,终于在扬州风尘仆仆地追上了李白。 
杜甫也有追星族。其中就包括当时著名的诗人张籍。张籍深信不疑“吃什么补什么”,他将杜甫的诗集烧成灰烬,加入蜜膏,象喝药一样,每顿来几口。他认为:“喝下他的诗啊,我的肝肠从此改换”。 
唐朝另一著名的诗人王昌龄,他曾经被贬到龙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南黔阳,日子过的十分艰难,以至于他一度无钱买纸,常常拣些大树叶来即兴构思写诗。但他的诗名满天下,经常有人在附近转悠,看看他遗弃的树叶里有没有新的诗。 
所有的都比不上白居易的追星族疯狂。 
荆州有个叫葛青的人,疯狂迷恋白居易的诗,“自颈以下遍刺白居易的诗,凡三十余处”。这就相当现在流行的“文身”。他连后背也刺上了白居易的诗句,并配了图画,“若人问之,悉能反手指其去处,沾沾自喜”。 
不过,白居易受到如此吹捧,也是有道理的。他那首《长恨歌》实在是名声太大了,连当时的皇上都吟出:“童子解吟长恨歌,胡儿能唱琵琶篇”。白居易的《长恨歌》流传到了日本,受到上至天皇下至平民的普遍喜爱。唐明皇、杨贵妃、马嵬坡,都成了日本文学热门的话题。至今唐朝的林林总总,包括丝绸之路、敦煌学说,日本人研究的兴趣比中国人还浓。 
这么鼎鼎有名的白居易,他竟然是李商隐的“粉丝”。 
白居易告老回家,很是喜欢李商隐的诗文,他常说:“我死了以后,来世能做李商隐的儿子就知足了”。白居易死后,果然李商隐得了一个儿子,李商隐也不客气,干脆就把这儿子起名叫“白老”。可惜这个孩子智商不高,长大了也没有半点诗情。另一唐朝著名诗人温庭筠叹到:“你这个愚钝的小子做了白居易的替身,你不是辱没了他吗?” 
若说白居易是唐朝人心目中的文学偶像,那么苏轼苏东坡,就是宋朝的著名品牌。 
苏东坡的词、诗、文章影响之大,就是当今的文学界,恐怕没几个人不知道。他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他那“大江东去,浪淘尽……”,都皆为千古绝唱。当时,不仅文学,就是他的生活情趣,都成了人们竞相仿效的目标。他是成功地走向商业化道路的典范,哪怕他并不知情,是被动的。“东坡肉”、“东坡饼”、“东坡鱼”,都成了全国性的几道美食,一直流传至今。他当年到江苏宜兴小住,就出现了流行全国的“东坡壶”,他带的那种高筒短檐帽,都被当朝士大夫争相效仿,一时大街满是“子瞻帽”。 
他,领导了当时的时尚潮流。 
追星的疯狂,看来不是现在“新人类”才有,我们的老祖宗,都有过迷恋在其中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