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8-8 11: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会宫的历史
池州长江公路大桥项目是我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四纵八横”中“纵三”济宁—枞阳—池州—祁门的一段,它起于枞阳县会宫与北沿江高速公路交叉处,在池州殷汇接南沿江高速公路。日前,池州长江公路大桥正启动环评公示,这标志着大桥前期工作又迈出一大步,为年内开工奠定了基础。届时大桥建成,殷汇即与会宫连成一片。
会宫属于枞阳县中部一个乡。西倚高甸群山,东连白荡湖水,北接浮山风景区,南与长江隔湖相望。面积76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个街道管委会,人口4.5万。
枞阳虽然是从老桐城县析出的,但是县名比桐城县更老。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置枞阳县,晋代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曾任枞阳令。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枞阳县为同安县。唐至德二年(757年),改同安县为桐城县。1949年2月,原桐城县析为桐城、桐庐两县。1951年又改桐庐县名为湖东县。1955年7月,恢复今名。
会宫古镇历史久远。隋大业十三年(617)至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同安县治迁于今会宫的焦岭,在西门设一街称“会公街”。据明刑部郎中戴完《会公西岩寺涌壁碑记》:“昔有裴、郭、阮三公在板桥柳荫下说法,人因称为会公板桥,一名会公桥,并以会公名镇。”元末朱元璋激战陈友谅,在战火纷飞中与夫人马氏走散,后在会公相会。朱登基后,马氏成了后宫娘娘。于是人称“会公”为“会宫”。
会宫物华天宝,环境秀美。古镇经济发达,物产富饶。工厂星罗棋布,商埠鳞次栉比。矿产主要有铜、铁、铀、矾,拔茅山铜矿、杀虎台铜矿知名于世。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鱼米之乡。农产品主要有水稻、小麦、油菜、大豆、山芋、棉花等。山区盛产竹、木、柴、炭、茶叶、水果,拥有全县最大的木材市场。圩区湖汊水网纵横交错,淡水养殖业发达,鱼产量大,白荡湖的青虾、大闸蟹,味道鲜美,倍受市场青睐。旅游资源厚重。七家岭华佗庵焚音远播,拔茅山乌金渡故事迷人,城山寨吊古战场流连忘返,陶公山观竹湖雁妙趣横生。
会宫文人辈出,翰墨飘香。姚康,明末大儒,史可法曾单骑造访,延为记室,并为预题墓碑“明读书人姚康之墓”。明亡后隐于竹影庵,著《忍死录》、《评货殖传》、《太白剑》、《姚休那诗集》等。吴汝纶,清末散文家、教育家。进士,授内阁中书,倡西学,讲洋务,重理财,兴教育,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创办桐城中学,是“桐城派”后起之雄。有《桐城吴先生全书》问世。萧穆,清藏书家、文献专家,任上海制造总局翻译馆编篡三十余年,重金购买、刻印孤本、善本,藏书万卷,著《敬孚类稿》十六卷。余霖,清著名医学家。乾隆年间,瘟疫流行。他结合临床,攻读医学,发现生石膏治“热疫”症病理,发明“清瘟败毒饮”名方,制服瘟疫。著《疫诊一得》。吴汝纶之父吴元甲、侄女吴芝瑛以及张皖光、方治、史恕卿(史大化)等都是才高八斗的学者。当代名流如雨后春笋,如徽学大家、原安师大校长张海鹏、育种专家方伯谦、导弹专家曹建国、农民诗人吴志学,女民歌手吴仕兰等。会宫中学升学率年年在全县稳居三甲。
会宫人民富有革命传统。大刀王胜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在会宫起义,响应朱元璋起兵,率三千子弟归之。在鄱阳湖决战中,参加三十五人敢死队,大破陈友谅,壮烈牺牲。明太祖谥为怀远大将军、太原郡侯。吴越,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参与黄兴、蔡元培组织的军国民教育会,宣传革命思想,于1905年9月24日怀揣炸弹,击杀清廷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不幸牺牲。1929年安庆命名吴越街以纪念。史逸,安徽著名民主人士史恕卿之弟,1914年留学日本,1922年与章伯钧、房师亮留学德国,1923年经朱德、孙炳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化学博士,奉命转赴莫斯科学习。广州起义爆发前,积极投入起义准备工作,被国民党逮捕杀害,时年36岁,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会宫扼守枞阳陆地要冲,区位优势明显。陆地交通四通八达,有六条公路穿境而过。三十分钟可达安庆机场,二十分钟可达合安、合铜高速。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建成后,将有纵横两条高速公路在会宫交汇,它就像两只隐形的翅膀,带动会宫古镇腾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