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钱奕珠(桑榆) 于 2025-3-21 20:08 编辑
《桐谿存稿》整理說明
《桐谿存稿》,明代刑部尚书钱如京著。原书共四卷四册,卷一为诗,卷二为文,卷三为奏疏,卷四为书札。 《存稿》一书,在钱如京身后十二年,即嘉靖乙卯年(一五五五年),由其子孙汇编并刊行于世。该书为明刻本,现存于南京市图书馆。 钱如京,舒皖桐城(今枞阳县)人,吴越国钱武肃王的第二十二世孙,字公溥,号桐谿,世居桐邑峦漕里,退隐后居于安庆府城。钱如京生于成化十四年(一四七八年)四月初八,卒于嘉靖二十三年(一五四四年)九月二十三,享年六十七岁。卒后赠太子少保,赐葬桐城县治内旧讲学书院之凤麓。 钱如京于明弘治戊午科应天府乡试中举,壬戌科(一五○二年)进士及第,授青田县令,后历任云南道监察御史、累擢至右副宪,巡抚保定等府,转兵部左侍郎,兼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升南京户部尚书,改任北刑部尚书。 《桐谿存稿》有序言,但前半页残缺,仅知作者名为“焕”,撰于嘉靖甲寅年(1554年)冬十月。书中前为诗,后为文,共收录诗八十七首。在整理《存稿》卷一诗歌时,枞阳县韩双生老师查阅《龙眠风雅全编》,又发现钱如京佚诗十一首,作为补遗附于书后。因此,钱如京的诗作共计九十八首。此外,书中还包括序十一篇,记四篇,墓志铭四篇,说两篇,传一篇,跋一篇,奏疏二十四篇,书简三十六篇,祭文十三篇。书后有其外甥刘炯所作的跋。 钱如京一生历经明弘治、正德、嘉靖三朝为官,官居三品九年,任职军事、政事职位三十九载。他几十年如一日,心系苍生,清廉从政,为民办实事,深受民众称赞;他政绩卓著,官声斐然,得到明弘治、正德、嘉靖三朝皇帝的信任,仕途通达,生前身后,坊标府城,封赠四代,堪称枞阳钱氏八百年第一人,无愧为钱武肃王的优秀裔孙!他的事迹值得后人学习敬仰。 四百多年前,钱如京巡按河北省清河县时,发现了一起惊天税赋案。他不畏权势,上疏力陈为民减税免赋,这一感人事迹至今仍在河北清河、桐城、枞阳等地广为传颂。河北清河县纪委将其拍成微电影用于廉政宣传;桐城市“六尺巷廉洁文化陈列馆”将钱如京的廉洁事迹布展其中,并制作了浮雕铜像;安庆市政府倾力打造“钱牌楼”历史文化一条街,以“如京风华,盛启如今”的精神理念,弘扬传承钱如京的历史功绩,使其名垂不朽。 《桐谿存稿》内容丰富,尤其是二十四篇奏疏,是本书的核心内容。这些奏疏不仅记录了作者仕途坎坷的人生经历,更展现了他亲民为政、爱兵如子、胸怀宽广的精神境界,反映了明代社会交往、君臣关系的史实,是我们了解与研究明史的重要历史文献。 我多年来一直寻觅此书,十多年前编修钱氏家谱时,仅知钱如京“着有《桐谿存稿》传于世”,但无人见过此书,也不知其藏于何处。两年前,我在意外得到钱如京弟钱如畿着《柳溪遗稿》电子版并整理出版后,寻找《桐谿存稿》的心愿愈发强烈,希望能早日找到原书信息。 后来,我在网上结识了合肥的乡友左霄先生。得知他一直在搜集乡邦先贤历史文化遗产,对《桐谿存稿》同样高度关注。经他不懈努力,终于获得了《存稿》电子版,并与我分享,这让我喜出望外,非常感激。 得到《存稿》电子版后,我立即用手机软件释文,着手整理书稿。《桐谿存稿》的整理困难重重,但幸运的是,从释文、校对到句读、审稿,我得到了许多古文功底深厚的朋友的热情帮助。 正德、嘉靖两朝皇帝鉴于钱如京一生为国为民作出重要贡献,对其祖父、父母及本人,曾下诏封赠、谕祭圣旨达十二道之多。与此同时,枞阳文史学者陈靖先生在帮助审校本书时,又把他收集整理的一万二千余字的《钱如京传集》发给我,极大地丰富了钱如京的生平事迹,非常珍贵,我将其一并附录于书稿正文之后,供读者参阅。 本书共计七万余字,一百六十多页。 一幅好的封面能够准确地表达书中所要体现的内涵,为文字艺术增添色彩。在感受封面设计不同风格的基础上,合肥熙宇书院的钱志刚先生数易其稿,大胆想象,以新颖的设计思路,为《桐谿存稿》设计了端庄而又富含新意的封面。不仅如此,他此前亦为我无偿设计了诸多书稿的精美书封,在此一并深致谢意! 在《桐谿存稿》即将付梓之际,我要感谢合肥籍知名书法家钱开寿先生题写书名,感谢枞阳乡友何文宝先生为本书作序,感谢乡友左霄先生的大力支持,感谢云南宗亲钱俊豪先生帮助处理原书电子版图片,感谢枞阳诗词学会秘书长王坤、福建宗亲钱叶会、族弟钱国友等先生在百忙之中帮助校对与文字句读,感谢枞阳家谱馆馆长陈靖先生为本书审稿。 由于时间仓促,本人水平有限,书稿在编排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讹误之处,敬请读者见谅。 钱奕珠 二零二四年八月二十六日于枞阳旗山花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