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21|回复: 0

[独家报道] 枞阳发现了多枚黄帝家族成员谱系图像

[复制链接]

219

主题

1015

回帖

8540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8540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25-1-11 21: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渡航 于 2025-1-11 21:43 编辑

枞阳发现了多枚黄帝家族成员谱系图像
学术指导:原北京人文学院初创校长周宏兴教授
      清朝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卷一》记载:“黄帝。帝姓公孙,名轩辕。一云姓姬。始服轩冕,号轩辕氏。一云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号亦云帝轩氏。一云帝鸿氏,一云归藏氏。有熊国君少典氏之子,亦号有熊氏。伐炎帝,杀蚩尤,以土德王,称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一”。这是根据《竹书》、《世纪》、《史记》等诸家之说汇总出来的。“伐炎帝”说法不敢苟同,炎帝与黄帝相隔千年。《山海经》云:“帝律生帝鸿。律黄帝之字也”。一个黄帝考出许多名字,究竟是什么原因?
       近几年,我先后在枞阳县项铺镇境内的石溪、白石、白云中学等遗址处,收集了黄帝时期人物陶像多件,经过反复对比陶像,梳理如下:
一、有熊氏文字图像发现
       发现一“熊”字陶头像。遗物材料为岩石粉和泥制坯烧制而成,有碳的残留。发现地:远庄台城遗址。
1.jpg
2.jpg
3.jpg
    远古时期,古人以动植物为氏族标志,本遗物明显以“熊”为氏族标志。
发现二】熊父石凿。遗物材料为铁矿石,外有包浆。发现地:白石村柳阳(廉)镇女岐山。
4.jpg
       顶面为“熊”字构成人物像。阳面为《大角帝廷图》,分别有左提摄、右提摄和亢池。
5.jpg
      阴面、右侧面、左侧面分别“襄、雚、箸”三个字构成人物像。
      此遗物解读为:熊父有三子分别“襄、雚、箸”,有熊氏为侯国。根据笔者在白石村柳阳镇发现“止”、吴女采桑图、吴姬、轩辕等遗物,判断在大庭时代为轩辕所居之地。
      还有“熊”字陶瓦片没有例举。大庭氏时代以“牛”为氏族标志,轩辕、神农为少典子,列山氏后人。与黄帝相差约二千多年,且氏族标志不一。

发现三】有熊氏头像。遗物材料为铁矿石雕刻而成,外有包浆。
6.jpg
       遗物阳面为云书体“有熊”二字构成面像。阴面为云书体“昌意”二字构成面像,与公孙斧上昌意像相似。
《云笈七签》、《路史》:黄帝有熊氏,身逾九尺,附函挺朵。修髯花瘤,河目隆颡。日角龙颜。生而神灵,鬐而能言。
二、有熊氏家族人员图像
【发现四】有熊氏家族成员陶头像。遗物材料为渌泥瓦残片雕刻而成。发现地:远庄台城遗址。
7.jpg
      阳面为“律”构成人物像,倒立像为“有熊”二字构成人物像,此像构成形式与上面“有熊”像基本一致。黄帝为有熊国君次子,这里是否可以理解,帝律是有熊氏的长兄。古人可能把帝律解读为有熊氏一个身上。
8.jpg
    阴面为“釐”字构成人物像,为帝鸿氏釐姓,名休。倒立像为“缙”字构成人物像。或为书中记载,帝鸿氏之子为缙云氏。
发现五】有熊氏家族成员陶头像。遗物材料为黄泥陶雕刻而成,有碳残留。发现地:远庄台城遗址。
9.jpg
     阴面为“律”字构成人物像。顺时针旋转90度,为帝鸿像。
10.jpg
      接着顺时针旋转90度,为“公孙”像,此像与“公孙”斧以及其它陶瓦片文字像基本相同。最后旋转90度,为“已”字构成人物像,是为少昊。
11.jpg
       阳面四人物像比较模糊,难以认读。前人没有对有熊国人物进行过考证,这四个图像也许是有熊国的国君。
发现六】有熊氏家族成员头像。遗物材料为铁沙掺和其它岩石粉末烧制后,雕刻而成。发现地:远庄台城遗址。
12.jpg
       阳面一人物像,比较模糊,或为史书中称少典之像,《路史》称小典,非轩辕神农时少典。
13.jpg
       阴面为帝律像,顺时针旋转45度,为帝鸿像,帝鸿是为帝休。为了方便大家看图,我在上面了一块小磁片。
14.jpg
       接着顺时针旋转45度为公孙像,公孙像构图与【发现五】公孙像、以及公孙斧像,基本一致。再旋转45度,为已像,少昊已姓。
15.jpg
      继续顺时针旋转45度为玄嚣像,再旋转45度,为乔极像。
16.jpg
       继续顺时针旋转45度为昌意像,最后旋转45度,为乾荒像。此物与黄帝及四妃的技法一致,以前文章中展示过,本文不再重复。
       遗物主要体现了古人的“四正四隅”的盖天说思维。四正:帝律、黄帝、玄嚣、昌意。四隅:帝鸿、少昊、乔极、乾荒。
       这枚遗物自发现后,我把玩了月余,不得不敬佩古人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制作技艺。看似简单,奥妙无穷,在一块看似石头的陶制品上,采用了朦胧和藏锋的雕刻手法,能显示出八个图像,真可谓是大道至简。

发现七】帝鸿氏陶瓦头像。遗物材料为黄泥掺石粉烧制而成,后进行雕刻。发现地:远庄台城遗址。
17.jpg
     遗物阳面为“釐”字构成人物像,釐为帝鸿氏,倒立像为缙云人物像。
18.jpg
       阴面为“渾敦”像,倒立像为“饕餮”。根据史资料记载,帝鸿氏子缙云氏,帝鸿子不才为“浑敦”,缙云子不才“饕餮”。黄帝时以云纪官,缙云氏为夏官。
       现藏于枞阳博物馆一残鼎,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官埠桥镇发现的青铜鼎,古称紫金,为生坑铜,属于本地铜。
19.jpg
      上面有云纹,脚为饕餮像。《春秋左氏传》:“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
      古人制物,通常是子为父作,要么为自己,要么为前人。《砚谱》记载:黄帝得玉一纽,治为墨海,其上篆文曰“帝鸿氏之砚”。古代有学者认为黄帝就是帝鸿氏,笔者认为“帝鸿氏之砚”应为黄帝表达对帝鸿氏思念情愫。据过去老先生说法,帝鸿氏死于蚩尤叛乱,黄帝伐蚩尤,平而代之,蚩尤墓在白柳镇山河村小张庄,已毁。古书所载的“阪泉”,或为以今天的枞阳与庐江交界的龙泉山为中心的周边区域。从有熊国君(小典)到尧帝,历时约四百左右年。黄帝时天下人口约百万左右,到夏朝人口增至约一千三百多万,地球上许多地方都处在原始状态。由于历代战争、流放、饥荒等因素,人们不断地开发新的地盘,岭南漠北都是古代流放之地。
      由于先前学者们在认读遗物时,理解不同,研究程度和花费精力不一样,解读遗物时产生分岐,也属于正常现象。后来有的学者坐在书斋里翻书,把前代不同的考证名字全部汇总在一起,黄帝有熊氏就弄成出许多名字。古代留存的遗物更多,那么多的遗物放在一起,想厘清不同朝代,是十分不容易的。但是有一点,如果没有古人留下的遗物,不管是汉代太史公也好,还是宋朝的罗泌等辈也好,是无法知道古人名字。说实在的,如果没有遗物,即使有许多传说,我也没有这个胆写。根据目前发现的遗物比对,尊重各家之说,归纳成《有熊氏家族帝系简图》。
20.png
       黄帝有熊氏,字公孙,居轩辕之丘。黄帝四妃:嫘祖、嫫母、女节、彤鱼。舜帝时所作二枚“五帝斧”: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为五帝。其遗物图像,以前文章已经介绍过了。后来的学者确定: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

三、关于黄帝出生地和都城
       黄帝出生地为寿丘,寿丘在鲁城附近,查有关资料,记载为:鲁城东门二里或东门之北等等。寿丘在鲁城附近是事实,寿丘应为鲁西门之北,或西门二里。即今天的枞阳县白柳镇山河村寿庄。汉末关羽封为寿亭侯,曾驻兵磨旗地。鲁城之北有大庭库,即后来的碳埠仓,在今天的石溪村王祖庄一带。
        黄帝都于彭城,本名涿鹿也写浊鹿,彭城即今天项铺镇石溪老街。古名曲阜,又名鸣条。鸣条一名来源于无怀氏时代,曲阜为神农氏时代的名称,为鲁城南经苍岘山向西南宛延约二公里的长冈。苍岘山与山河村的城隍庙所在的覆釜山相对,覆釜山与柳峰山(太华山)之间山谷,称谷口,又名寒门。方以智《通雅》中有黄帝明堂建筑形式记载。
       1、巢有彭城。宋朝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续集·卷二十八》“巢,彭城()。古今姓纂(有巢氏之后,尧时有巢父,夏殷有巢国,《左传》吴有巢牛臣,后汉司空巢堪。)”  看到记载,十分感概,这里彭城,为什么阙?《旧唐书·地理》,淮南路也阙?宋朝修的《同安志》,明修《浮山志》、清初修《浮山志》现在已经不见了。我看到明末清初的桐城文人们的文章里说法,三代之书毁于秦火,而吾邑志独存。有点像原创作者文章不见了,而抄改的文章确获奖。
   21.jpg
       2、“鲁”非山东省的“鲁”。石溪有一句彦语:“章庄府,鲁庄县,皇家冲,金銮殿”。鲁城的名称来历,地方说法,一是来源鲁班,二是来源于东汉末年鲁肃。石溪村的鲁庄东边山冈,这一带又称曲阿,为汉舒县遗址,又称半边街,现名小街叽,庐江郡设治在章庄。鲁肃为扬州都督时,曾驻兵于此,周瑜为都督时也是如此。现存清初王树泽撰《重修城阴安城隍庙碑记》中有记载,“阴安”另见《桐城县志》。据《龙眠风雅》记载,明末程烈《鲁都督肃》诗:“鼎足中原日,群雄转战劳。渡江宁背汉,匡主欠诛曹。万卷风似谁,一囷谊自高,纛(dào)旅来遑地,遗迹遍林皋”。
       3、鲁班是不是远古时代的鲁班,还是东汉末年的鲁班?据《吴志·后妃传》:“吴主权步夫人,临淮淮阴人也,与丞相骘同族。汉末,其母携将徙庐江,庐江为孙策所破,皆东渡江,以美丽得幸于权,宠冠后庭。生二女,长曰鲁班,字大虎,前配周瑜子循,后配全琮;少曰鲁育,字小虎,前配朱据,后配刘纂。”
       4、舒州有寿丘。《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九年(1016)闰十月丁丑,出舒州所获瑞石,文曰《志公记》。戊寅,建景灵宫太极观于寿丘。辛巳,建安军铸圣像”。
       是谁对《史记正义》进行了润色,把地名寿丘改到兖州,只须改一字“舒”字,由读者去思考吧!历史不是《西游记》,黄帝不是孙悟空,朋友你说对吧?
22.jpg

【参考索引】
1《路史》:“帝鸿氏,釐姓,是为帝休,母方累氏。黄帝厌帝休立,生白民,及嘻嘻生季格,季格生帝魁。《路史》还记载:缙云氏黄帝裔也,帝鸿子。(《山海经》云:帝律生帝鸿。律黄帝之字也。杜预以帝鸿为黄帝,陋矣。)”
2、《路史》:黄帝有熊氏,元妃西陵氏,曰傫祖,生昌意、元嚣、龙苗。昌意就德,逊居若水,有子三人:长曰乾荒,次安,季悃。乾荒生帝颛顼,是为高阳氏。
3、《云笈七签》:“轩辕黄帝。姓公孙,有熊国君少典之次子也。其母西乔氏女,名附宝”。
4、皇甫谧《帝王世纪》:西陵氏累祖,方雷氏女节,彤鱼氏,嫫母。
5、《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九年闰十月丁丑,出舒州所获瑞石,文曰《志公记》。戊寅,建景灵宫太极观于寿丘。辛巳,建安军铸圣像。龙见云中。戊子,御制配享乐章并二舞名,文曰:“发祥流庆”,武曰:“降真观德”。”元朝托克托《宋史·卷八·本纪·第八》
6、《通鉴续编·卷五》:“闰月上圣祖尊号,作景灵宫太极观于寿丘,(奉圣祖圣母也。且诏天下,天庆观并增建圣祖殿,而制二舞,文曰:发祥流庆。武曰:降真观德云)。十一月享玉皇于朝元殿,以应宫使。”
7、清-李光地《御定月令辑要·卷六》:“长春节(原《宋史礼志》建隆元年,群臣请以二月十六日为长春节,请立长春节,表轩帝生于寿丘,发绕枢之异。夏禹诞于石纽,流贯昴之祥,莫不炳焕灵符,延长宝历,谅惟圣德,允协昌符,禀天地之英,挺龙凤之表。请以二月十六日为长春节)
8、《史记·五帝本纪》:“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
9、明董斯张撰《广博物志·卷十》:“虞舜灰于常羊,什器于寿丘,就时负夏,未尝暂息,顿丘买贵,于是贩于顿丘,傅虚卖贱,于是债于傅虚,以均救之。”
10、《史记正义》:“黄帝者。《舆地志》云:涿鹿本名彭城,黄帝初都,迁有熊也。’【黄帝有熊国君,乃少典国君之次子,号曰有熊氏,又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母曰附宝,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于寿丘。寿丘在鲁东门之北,今在州曲阜县东北六里。生日角龙颜,有景云之瑞,以土德王,故曰黄帝。封泰山,禅亭亭。亭亭在牟阴。”
11、明梅鼎祚编《皇霸文纪卷一》:轩辕氏(神农轩辕并从,蔡邕独断。《世纪》帝居轩辕之邱,因以为名,又以为号,一云国于有熊,号有熊氏。《左传》亦曰:帝鸿氏。《春秋元命苞》禅通纪先自有轩辕氏。)
黄帝(初姓公孙,名荼,又名轩,字玄律。《史记》名轩辕,继少典氏之国,长于姬水,更为姬姓,邑于涿鹿之阿,一云都彭城。在位七十年,乃少典氏后代也,史直作少典之子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发图教程|( 皖ICP备19025135号-3|皖公安备案号34082302000108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 13: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