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渡航 于 2024-12-12 21:24 编辑
如此说来,枞阳发现的祝融陶像也有三十多万年 学术指导:原北京人文学院初创校长周宏兴教授 不久前,我在枞阳县项铺镇白石村远庄台城遗址发现了祝融头像、有巢氏头像、辰放氏头像,以及陶瓦片等多件遗物,还看到了遗址中发掘了许多烧土及古人残骸。
【发现一】祝融氏头像。材料为混合岩石粉制坏烧制而成,左面侧像有牙、眼、文字雕刻,属于远古时期的陶像,上面有明显的碳的残留。是从远庄台城遗址挖出来的。 测得遗物后脑到前颌骨端最大距离16.5cm。一般情况从人的前颌骨顶端到头顶骨距离,与人的脚大致相等,由此推算祝融氏身高约为115cm。 在分析对比中发现,祝融氏陶头像与东至县华龙洞遗址中人物头骨相似极高,使得江南与江北得到相互印证。如此说来,祝融氏生活在三十万前。我和周教授交流时,他说道:就是石雕的也不得了,更何况是火烧的!
【发现二】祝融氏陶片。材质属于早期红泥粗陶。来源同上。 文字是最有力的证据。红陶片上“祝融”二字出现,说明我国文字出现非常早。综合祝融氏图像和文字的发现,证明了古人类离开浮山洞穴后的巢居时代,已经有了陶的制作和文字图案,更证明了在祝融氏时代,以浮山为中心的周边古人类早已进入原始文明时代,且有史料记载。《路史》、《通鉴》、《皇极典》等将祝融氏排在因提纪的辰放氏后面。 【参考索引】 祝。張亞初編著:《殷周金文集成引得》〈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融。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湖北教育出版社),頁.行:250.7、250.10
【发现三】辰放氏图像。材料为泥土制坯烧制而成,上面有明显烧土痕迹,属于古陶人物像,来源同上。 阳面为辰放氏正面像,阴面为辰字相形,辰放氏以风为姓。《路史》、《通鉴》、《皇极典》等将辰放氏排在因提纪之首,在次民氏之后,祝融氏之前,属于人类完全离开洞穴后的巢居时代。 【发现四】烧土。远庄台城遗址发现了大量烧土,我捡了几枚有特色的块状颗粒,有的看起像人物像。 烧土的发现,说明本地是陶的制作场地。 【发现五】 鞋样与足模型。 1、足模型为混合岩石粉制坯烧制而成,经光测含有石英,质地坚硬,鞋样模型为白色高黏土制坯后烧制而成。地点:距远庄遗址东约一公里白石村吴祖庄。 脚掌雕刻为“飞龙氏”平面图案的人物造像,内侧面为龙书体,龙的图案,左眼有“五边形”雕刻,含义为此人治五行,读为句龙氏。《明会典》:嘉靖九年,遵初制,太社仍以后土句龙氏配,太稷仍以后稷氏配。 前掌面有二个人物雕像。人物有鼻有眼有齿,门牙齿已进化为方形。 2、足模型与鞋模型对比 【分析】足模型长度约为17.5cm,前掌宽度7.2cm。鞋样模型左右两边都有星图案,鞋的长度约为18.3cm,鞋邦高度7.3cm,鞋样长度比足的长度大0.8cm,说明足是真实的长度,从而推算出古人的身高约为124 cm,与祝融氏身高相差约10cm。我国古代一尺的长度约17 cm多,证明古代“尺”的长度标准单位是以足的长度为标准的。古代的一寻为双臂张开或二跨步的长度。
【发现六】手模型。材料为黄色岩石粉制坯烧制而成,经光测含有石英,质地坚硬,有明显的碳残留。从腕到中指尖长度14cm.。来源吴祖庄。 早期人的拇指非常短,约在黄帝前后,人的拇指才能像今天的人们自由弯曲,毛笔、筷子是这一时期才开始使用,人的尾巴也是在这时开始逐渐消失,尧舜时人们才开始坐椅子。所以,我们看到图片模糊时,莫要怪责古人。
【发现七】男性生殖器。材料为铁矿石打磨而成,有明显雕刻痕迹。长度:14cm,龟头宽:3cm。目前发现人的生殖器模型有三枚,此枚在远庄台城遗址挖出来的。 遗物暂不能确定是什么时期,疑是泰壹氏。人的头、脚、手、男生殖器、鞋样的发现,说明我们的祖先非常有聪明才智,他们预知只有通过烧制和雕刻出他们形象,可以让后人明白他们长的模样。
【发现八】有巢氏、遂人氏头像。材料为混合岩石粉制坯烧制而成,从下颌端到头顶骨之间距离为19cm,可以推算出有巢氏的身高约为133cm。此枚在远庄台城遗址挖出来的。 阳面为有巢氏头像,右侧有六颗牙,说明在有巢氏时,人的牙齿为二十四颗。阳面倒立像为女子像,额上有梅花带苞图案,或有巢氏妃名叫梅花。 阴面为“遂人”二图形字构成人物像,右牙床有六颗牙,共有二十四颗牙。阴面倒立像为“华胥”二图形字构成女子人物像,遂人氏妃为华胥,他们儿子叫伏羲,女儿叫女娲。伏羲女娲蛇身,此时的人还不能完全直立行走。从严格意义上讲,人类进化到黄帝时,才是现代人的开始,按照书中记载,黄帝身长九尺,身高约为157cm。
我在远庄考古现场还看到二具古人尸骸和二具腐烂的棺木,均没有见到石灰。二具尸骨属于非正常死亡,较完整的尸骸长度约146cm,从下颌骨端到头顶骨距离约22cm,人的身高约在150cm左右。最大的一具为桧木棺,长度约为170cm,换成现代尺5.1尺。当代的老木匠都知道,棺木一般在5.5尺以上。棺葬始于夏禹,根据资料记载,大禹桐棺三寸,缞麻包裹,葬于石罅,不封不树。根据身高,初步推断为夏代人的棺葬。
以上均是根据人头像和脚推算人的身高进化过程。还有比祝融氏、辰放氏更早的古人类头像,前面文章已介绍过,不再举例。古人类是从穴居、巢居再到室居,是经过千百来的论证,形成了史载。枞阳浮山是1.4亿万年前火山爆发后形成的特殊洞穴地貌,有32岩72洞,洞穴平均海拔约在75米,她孕育了古人类,为古人类提供了优质的群居条件,其周边山水环境为古人类提供了多样性食物链。历史是有系统性和传承性的,祝融氏、辰放氏、有巢氏、伏羲氏等属于巢居时代,除我国史料记载外,日本、韩国的史料也有大量记载,这些历史人物早已深入东亚人的心。我与当今学中国古代史的学生沟通都是非常困难的,他们根本不知道我国古代这些历史人物,也怪不得韩国人敢将八卦申请非遗,人家还在承认伏羲氏,而我们的学生们确不知道这些远古时期的人物。 以上是从人文方面进行分析,欢迎有识之士参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