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渡航 于 2024-8-16 08:58 编辑
大庭氏时代世系考 学术指导:周宏兴教授 大庭氏这个称呼,对于当代人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从大庭氏到神农氏传承五代,时间跨度约有一百多年,距今约在7100年前。他们沿袭伏羲氏,继风姓而王。大庭氏娶姜原为妃,其后人,有的以姜为姓,有的别为他姓,早期是以“牛”为氏族标志。据史料记载,神农氏后传八代,约在6800年前,相距黄帝有熊氏约2000多年,到尧舜时期传有七十余代,而当今的人们只知道“炎帝”神农氏。 查阅相关史书,普遍认为大庭氏在女娲氏之后。关于大庭氏世系考证,“炎帝”有二种表述:一种观点,炎帝大庭氏,另一种认为神农为炎帝。农、轩辕氏为厉山氏子,大庭氏古天子号,或是国号,夙沙氏为神农氏之末世。烈山氏就是列山氏、厉山氏或历山氏等等。 有的认为炎帝神农氏在“农”后。关于“农”史书也有二种记载:其一,《礼记》:“祭法,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韩非子《说难》:“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圳亩正”。其二,《路史》:神农是少典子,母女(安)登,生于姜水,为姜姓。继风氏而王,人身牛首。还有一种说法,炎帝与黄帝为兄弟,同为少典子。更有一种将“神农”解读为“神由”等等。弄得人一头雾水,不知如何辨别。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认为这都是古人在考证过程中产生分岐。下面还是从发现的遗物上去探究。
一、大庭氏家族人物像 1、大庭氏货币 遗物的材料以本地丹朱色岩石为主的混合石粉烧制而成,为头部分模型。发现地点:白云中学。
【简析】左面为“庭”字构成人物像,右面为“列”或“厉”构成人物像,顶面为“牛”字人物像。这枚遗物上的文字使用了伏羲龙书体。从遗物可以看出,大庭氏、烈山氏,为伯牛后人。这个“牛”字演绎为后来的货币上的“¥”。遗物上的文字图像明显有三个人物像,不能混三为一,可以解读为伯牛—大庭—烈(厉)山。 2、大庭氏头像 遗物发现地点:白石吴祖庄。时间:2022年11月,见证人:汪艮明及当时部分村民。材料为本地原岩石烧制而成,赤黄色,在光下有晶莹颗粒发光,为头部分模型。以下未注明地点的都是在吴祖庄。
【简析】遗物的头面形象为牛,上有二个简笔牛的头形像,拟牛声,意为“安安”,古写安字有四个“△”。大庭氏是以牛为氏族的标志,这可能就是史籍上记载“神农牛首人身”的原因。底面明显为“姜、原”二字构成人物像,可理解为大庭氏妃姜原,古写“原”与“泉”结构一样,这个头像很容易认读为“神农”,所以,有的理解为神农生于姜水。
【简析】遗物的左面为“庆”字,右面为“甲”字。大庭氏,又叫庆甲。陶弘景《真诰》:“炎帝大庭氏,讳庆甲”。陶弘景认为炎帝是大庭氏。我认为,左面“庆”字可读“庭”字,右面可读“大”或“太”字。
【简析】遗物头像右面与《大角帝廷图》比对,相似度极高。据《星经》记载,“八月秋分见角、亢。十一月冬至见牵牛”。这是大庭时代给天上星星命名的证据。此物可解读为大庭氏(安)、姜原。
3、牲品。遗物材料为本地原岩石烧制而成,赤黄色,在光下有晶莹颗粒发光,阴面最大长宽约:42×23cm。 【简析】阳面与阴面相交处有一“羲”字长划,阳面为猪头像造型,上面为“庭”字。
【简析】阳面横像有一“姜”字。阴面人物像不好判断,疑为大庭氏。
【简析】阴面侧像为人物像,结合后面遗物像判断为列山氏。正面像与少典斧相似,判断为“少典”。 4、大庭氏家族人物像。遗物呈不规则形状,材料为本地岩石,含有晶莹颗粒,颜色赤黄色。左面有黑色碳物质残留。
【简析】遗物顶面横像为“庭”字,顶面纵像呈“凤栖于梧,集于庭”之像。《说文》:“庭。宮中也。宮者、室也。室之中曰庭”。遗物正面下颚有缺。为“农”字,“农”字在古代写法上出现多种。
【简析】左面为人物像,头部为山丘起伏之状,嘴部为缺口,其上为“列”字,解读为列山氏或厲山氏。列、厉、歷。毕竟遗物像是由文字组成的图像,可能每个人看到遗物时,认读思路不一样,因而产生了分岐。我认为列山氏时,可以开山裂石,因为将大石头改成小石头只需要铁手凿就可解决。右面人物像呈“辇”字形状,断为轩辕氏,与轩辕币对比,上面的“轩”字形状基本一致,图像上的“▽”、“△”表示车轮。《说文》“轩。曲辀藩车也。谓曲辀而有藩蔽之车也。曲辀,所谓轩辕也”。这段解释意思是“轩辕”是象曲辀一样的车子。这四个人物像解读为:大庭—厲(列)山—农—轩辕。
5、列山氏。人物像雕件,呈不规则形状,材料为本地岩石,含有晶莹颗粒,颜色赤黄色。
【简析】阳面人物像比较模糊,经电脑技术分析,面部为“列”字构成,综合西周晚期晋侯钟拓片“列”和《说文》上“列”字,判断为列山氏像。阳面倒立像左为“有”字,面部为“娲”字构成人物像。此面解读为列山氏、有娲氏。
【简析】阴面的嘴部为“典”字,与其它遗物一致。估计史籍中记载,有人可能将此字读为“农”或“由”,这是认读上分歧。阴面倒立像为“登”字。可解读为“少典”和“女登”。 综合上面五个遗物,大庭氏妃姜原,生子厉山氏,其妃有娲氏,生子少典,其妃女登。
6、少典币。材料为本地岩石粉制坯烧制而成,赤黄色,含晶莹颗粒,阳面有黑色胶膝。
【简析】遗物阳面为“庭”字构成的大庭像,阴面倒立像为“少典”二字构成少典像,表示少典能口述经典或曾掌握府册,少典以大庭为国号。
7、少典斧、星图、货币三图像。这些遗物的材料为本地岩石粉制坯烧制而成,赤黄色,含晶莹颗粒。
A、少典斧。重量1075克,右侧面有黑色物质残留。下图为干燥和潮湿二种情况成像。
【简析】阳面人物像,头顶华盖,呈五帝星座。阳面倒立像上面为“弘”,下面像“卐”形状,疑为“共”字。此像判断为列山氏,列山氏名叫共,少典名弘。
【简析】阴面为“少典”二字组成的人物像。阴面上方一凹像,下面为“少”字,阴面倒立像为文字组成少典像,嘴部为“典”字。
【简析】顶面为“庭”字,右侧面为“姜”构成人物像。左面有点模糊,经反复对比,为“公孙”二字构成人物像。据明朝赵釴《古今原始》记载,神农制陶斧可断木。斧最能说明家庭体系,是判断家庭成员重要依据。斧,子为父作,即少典为父列山氏作,庭是其祖,二子名分别是公孙、姜。大庭氏家庭体系解读为:大庭氏(安)—列山氏(共)—少典(弘)—公孙(轩辕)—姜(神农)。 B、星图。
【简析】左面为列山氏的图像,右面为少典图像。
【简析】顶面有少典二字,底面呈足状,为足货币,有《紫微帝座图》中的三星座,天皇大帝、极、帝。 【简析】左面倒立像为《太微帝座图局部》,绘图作者为少典。这也是人们称大庭氏、少典、神农氏为帝,而不是皇的原因。
C、神农货币 遗物中含有铁矿石和其它岩石粉末制坯烧制而成。
【简析】顶面上面“大庭氏家族人物像”基本一致。右面为“泉”字。
【简析】这二幅图像与上面“少典斧”基本一致。
【简析】这三幅图像与上面“大庭氏家族人物像”基本一致。农的嘴部有缺。
8、吴姖像 遗物中含有铁矿石和外用岩石粉末制成包浆。发现地点白石村廉镇。
【简析】遗物阳面为浮雕“吴”字人物像,阴面为“姬”字,也可读成“姖”。
【简析】阴面倒立像为少典二字组成人物像,阴面倒立像为轩字,写法与轩辕货币一致,使用的是龙书体。 二、轩辕氏遗物 9、轩辕货币 遗物的材料为本地混合岩石粉行制坯烧制而成。
【简析】遗物阳面为少典二字构成人物像。阴面为龙书体“轩”字构成人物像,阴面倒立为龙书体“姬”字人物像,阴面横像为“句吴”二字构成动物头像。这枚货币说明了少典娶句吴妃生子轩辕,所以,姬姓始于轩辕氏,而不是有熊氏。
10、轩辕氏祭砖 遗物材料为绿泥,面上有褐色残留物。发现地点在石溪街黄精园附近,见证人桐城市谢小龙及其朋友。
【简析】阳面为穗书体“轩”字,左下角有“△”表示车轮,阴面疑是“辕”字,顶面不可读。《路史》:“炎帝神农氏命屏封作《穗书》,以同文攽令”。
11、砖轮 遗物材料为青泥,轴孔有木轴糜烂后残留。发现地点,白石村油坊。 【简析】阳面可以看到木轴腐烂残留,阴面破损,轮面有一人物像,与轩辕币相似。此物为砖雕刻的手推车轮。 特别说明一点,轩辕氏,名公孙,非黄帝有熊氏,轩辕氏与有熊氏相差约二千年,从二人的相貌特征以及文字书法体相差很大,许多史籍中也把轩辕氏单独列出,留与后面讨论。
三、神农氏相关遗物 12、炎帝像 遗物呈不规则形状,材料为本地岩石,含有晶莹颗粒,颜色赤黄色。左面和阴面有黑色残留,阳面最大长宽约24×9.5cm。
【简析】阳面人物像,嘴唇缺陷,有“尝、皕”二字,呈“尝百草”之意,神农尝百草中毒,此像与上面遗物4、7(C)的神农像嘴角缺失相一致。顶面为“谷”字与“穀”通用。左侧倒立像为“炎”字。
【简析】右侧面为“农”,表示从事田间耕作。阴面呈“申”图像。这枚遗物解读为:炎帝神农氏尝百草而中毒,教民播种五谷。据老先生们说法,神农氏早年负责蚕桑,后又负责田间耕作。 13、神农氏墎门封砖
【简析】此砖为封墎门用。古代墓葬制度,早先是依附在坎边用砖砌成后,在周围堆土,留在门,人在弥留之际,进入,我们称为“墎”,而不是埋在地下,远古时期没有深挖坑的工具。《盐铁论》:“古者,瓦棺、堲周,足以收形骸,发齿而已”。砖的阳侧面穗书体“农”字,上面是田,下面是匡,呈收获之状。砖的阴侧面比较模糊,判断为“申”字。
【参考索引】 农。金文編(中華書局),頁.行:168.1、168.2、168.3 申。金文編(中華書局),頁.行:10.4、999.2
14、悉诸像 遗物的材料为黄色岩石粉行制坯烧制而成。有大量的胶状物残留。
【简析】阳面人物像的右额角有“悉”字,右腮有“诸”字,诸字写法与后来的篆书相近。阴面为“农”构成人物像,此“农”字为蚕农,表示神农氏在早年时负责蚕桑生产,是悉诸教他的。《吕氏春秋》:“神农师悉诸”。
15、神农氏石锛 遗物为黄色铁矿石制作而成。发现地点:石溪刘园。
【简析】石溪发现神农时代遗物多件,其中石锛一上的“农”字与小步桥发现的货币上“农”字一致。石锛主要用途用于挖土。 16、神农铁刀 遗物最大长宽厚约:13×7×2.7cm,材料为铁熔浆和其它矿物质混合物,范模后制成,有明显包浆。发现地点:白石村陶家油坊。
【简析】神农刀的阳面左边痕迹可辩别出为龙书体“姜”①字,右边为流水之状,为古写“泉”或“原”字。这里解读为“泉”②,泉与后来的钱是相通的。阴面破损,不好解读。 【参考索引】 ①金文編(中華書局),頁.行:786.3 ②殷周金文集成引得(中華書局),字號.頁:3184.1015
17、姜泉 遗物为赤黄色泥制模烧制。发现地:白石村唐山文化遗址。
【简析】姜泉,阳面左上方为一“羊”头向下有一“女”字,构成古写“姜”字,右上方为“安”字,中间向下呈水流之象,为古写“泉”字。炎帝神农氏姜姓。阴面右上角有一“金”,中间有“五千”二字,左边为倒立“贝”字,可解读为“货”字。 【小结】根据以上人物像可以得知,伯牛后人大庭氏,娶妃姜原。其子厉山氏,厉也写成烈、列或历。厉山氏妃有娲氏女,生少典。少典元妃吴姬生轩辕氏名公孙,次妃女登生神农氏。大庭时代轩辕氏非黄帝有熊氏,他们相隔时间约二千多年。 限于篇幅,还有遗物没有列举。大庭时代的几大历史贡献:一、继承伏羲氏时代原始农业,扩大了播种面积、以及物种——五谷。二、观测天文,将星星命名,绘制星图,创建八卦六十四爻。三、发展原始市场交易,创建原始度量衡制度。四、创建了原始国家仓库,大庭库。五、创建原始中医方药理论体系,《神农本草》。六、少典对原始历史记录,其前有三皇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