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75
- 注册时间
- 2013-2-4
- 最后登录
- 2024-12-3
一星会员
东方散人
- 积分
- 175
- 性别
- 男
|
铜陵市,简称“铜” ,别名铜都,安徽省辖地级市,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 ,铜陵市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延绵3500余年。1956年建市。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市,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于铜陵市,第一支铜业股票发自铜陵市,安徽省首个千亿元企业来自铜陵市 。
铜陵市坐拥长江岸线131.3千米,铜陵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国家首批对台直航港口和万吨级海轮进江终点港。
铜陵市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皖中南中心城市、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城市 ,是全国八大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硫磷化工基地、国家级电子材料产业基地、长江流域重要的建材生产基地。
2023年,铜陵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29.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69.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97.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5.2:46.3:48.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4530元。
截至2023年末,铜陵市常住人口130.1万人,与上年末持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2%,提高0.7个百分点。
作为中国青铜文明发祥地、桐城派文化发源地,古朴厚重、熔旧铸新的“青铜文化”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桐城派文化”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先后涌现出盛度、方以智、方苞、刘大櫆、姚鼐、章伯钧、黄镇、朱光潜、储炎庆、慈云桂、汪旭光、陆大道、丁汉、王福生、陈学东等著名人物。历代文人墨客踏访游览,李白、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都曾来此游历寻访。
唐代诗人李白一生遍历名山大川,在其晚年曾两次巡游到铜陵,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作。
铜陵的采铜业在唐代发展到鼎盛时期,李白理所当然地要把它记录在诗文中。
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李白巡游秋浦,往来于铜陵、贵池之间,写下了组诗《秋浦歌》,其中第十四首写道: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这首很有感染力的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工人劳作的佳篇,有很多高的文学地位和价值。
同年,在另一首《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中,李白以他惯有的浪漫主义手法写道: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陶公矍铄呵赤电,回禄睢盱扬紫烟。这首诗是李白告诉杜秀才在铜陵期间对冶铜场景的感受。
自李白之后,历代名人学士纷踏而来,多有诗文传世。李白的作品开以采冶铜入诗的先河
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水域条件对国家一类重点保护动物白鳍豚进行养护的基地也坐落于此
浮山有“中国第一文山”的美誉。现存483块摩崖石刻,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浮山孕育了明清时期以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方以智为代表的中国最大的家族学派“方氏学派”;孕育了清代独领风骚的文学流派桐城派;孕育了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孕育了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黄镇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浮山风景区包括浮山、白荡湖、白云岩三大景区,总面积76.7平方千米,主景区浮山面积19.1平方千米。
章伯钧(1895—1969年),今铜陵市枞阳县横埠镇人。中国政治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农工民主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长,《光明日报》社社长。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黄镇(1909—1989年),乳名百知,又名佩寰,学名士元,今铜陵市枞阳县横埠镇黄山村人。杰出的外交家,著名的“将军大使”。1948年底主持并亲自设计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
朱光潜(1897—1986年),号孟实,今铜陵市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
附:
黄镇(1909年1月8日-1989年12月10日),乳名百知,又名佩寰 [1],安徽桐城(现枞阳)人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外交家,我党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和文化工作领导者 。1989年12月10日,在北京逝世。
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五军团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34年,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历任中央军委直属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十五军团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和民运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冀豫军区政委,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副主任,太行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九纵队政委,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第一室主任 。
1950年8月至1954年9月,任驻匈牙利大使。
1954年11月至1961年6月,任驻印度尼西亚大使。(1955年4月,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陪同周恩来总理参加了亚非会议。)
1961年4月至1964年3月,任外交部副部长。(1962年,作为中国政府特使出访亚非6国,通报中印边界冲突真相。
1963年12月至1964年2月,在周恩来率领的访问亚非欧14国的中国政府代表团中任副秘书长。) 1964年6月至1973年3月,任驻法国大使。在驻法国大使任内,主持了同意大利、土耳其、扎伊尔、智利等十个国家的建交或复交谈判,并兼任中美在巴黎接触的中方代表。
1973年5月至1977年11月,任驻美国联络处主任。
1977年12月以后,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第一副部长、文化部部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中央外事领导小组成员、中国国际友谊促成会名誉理事长、中美友好协会会长等职。
1982年至1989年,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1989年12月10日,在北京逝世
“能文能武”的政委。(毛泽东评)。
“在外交战线上作出了很好的成绩。”(周恩来评)
“将军不辱使命”。(邓小平评)
“为党为民忠心耿耿无私无畏正气长存”——他就是著名的外交家黄镇将军。(江泽民评)
黄镇有三绝,就是书画诗。若能常写作,定为天下知。(陈毅在1952年夏天的即兴之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