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铜陵新闻网—铜陵日报
“今天我特别高兴,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在列席常委会会议期间,首次参加座谈会对如何激发代表履职活力发表意见和看法,并得到了常委会领导的充分肯定,让我有了‘回娘家’的感觉。”4月29日上午,我市首次召开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代表座谈会,来自全市各个行业领域的10名人大代表与市人大常委会领导“面对面”交流。这对于做了两届市人大代表的国网铜陵供电公司工程师周信来说还是头一次。
今年以来,为充分发挥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聚焦党政所急、发展所需、群众所盼、代表所能,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列席代表座谈会制度”,并首次在常委会会议期间召开列席代表座谈会,进一步拓宽常委会直接联系代表的渠道和范围,有效推动了“双联系”制度由“虚”向“实”转化,确保人大代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加强培训学习,提升履职能力
“新时代人大代表要实现高质量履职,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优秀的综合素质,而加强代表学习培训是提高代表履职能力的重要途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分阶段、有重点地组织开展系统化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代表依法履职能力。”市人大代表查健首先发言。
本届以来,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培训工作,按照“走出去、请进来、互分享、下基层”的培训思路,系统谋划制定培训方案,先后分层分级举办代表初任培训班、履职培训班4次,实现培训学习全覆盖。同时,借力“智慧人大”建设,打造代表学习履职“一站式”平台,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实现“线上线下”常态化学习。市人大常委会人选工委结合学习计划,及时推送法律法规、党的二十大精神、代表履职基础知识等学习内容,定期提醒学习进度,并根据学习时长和测验成绩执行积分制排名,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丰富活动形式,激发履职活力
激发代表队伍活力,必须创设好的活动载体,搭建更广的履职平台。座谈会上,不少代表在谈起全市推进的代表联络站建设时竖起了大拇指。“我市人大在全省率先建成市级代表联络总站、50个标准化基层联络站,取得的成绩让人欣喜,作为本市的一名代表更加自豪。建议要管好用好代表联络站,不断丰富站内活动,激发代表履职活力。”市人大代表何琦说道。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断完善人大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全省率先开展代表联络站标准化建设,初步形成“1+4+50+N”四级网络体系,并在全省率先开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人大代表通道”,让代表反映社情民意更加快捷。
“通过扎实开展‘关注民生促发展,人大代表在行动’专项活动,引导全市3300余名各级代表深入基层一线,访民意、察民情,一批事关全市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和群众关心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推动解决。今年,我们将提高代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建立代表履职档案,将代表进站接待选民、参加活动列入代表年度履职考核评价,推动代表从‘要我履职’到‘我要履职’转变,从而真正实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市人大常委会人选工委负责同志答复道。
加强督查督办,提高办理质效
有效的督办是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整体质效的基础和保障,市人大代表许志对此感触颇深。“办好代表建议,是支持代表依法履职的具体表现。在日常履职过程中,虽然提了很多意见和建议,但政府相关部门在办理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重答复轻办理’的现象,一定程度影响了代表的履职积极性。”
随着各项工作的不断推进,单凭一个建议就能解决的“低端问题”越来越少,许多代表建议都指向需要多部门长时间研究解决的“高端难题”,过去所规定的限时答复往往不够解决代表所提问题,因此出现了个别部门“重答复轻办理”,用好态度换取代表“满意”的情况。
“去年首次实行市委领导领衔督办代表建议,构建党委、人大、政府‘大督办’格局,今年还将继续挑选50余件重点建议,提请市领导领衔督办(办理)。”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接过话茬回复道:“除常态化开展建议办理评价工作外,还定期召开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座谈会,对得分评价靠后的建议办理情况进行‘回头看’,通过滚动督办,要求承办单位进行二次办理,不断提升代表建议办理质效。特别是创设《代表之声》的做法得到省人大的点赞和推广。杜婷婷、唐迎满的意见建议通过《代表之声》,被省委主要领导批示,相关建议内容还被列为今年的全市重点工作。”
面对人大代表的期待,面对代表建议越来越“难办”的现实情况,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完善建议办理机制,提出了“分类研究、积极处理、明确答复、加强协调”的办理思路和“分类分层办理和督办”的工作方式。(汪伟 周明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