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二三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查看: 1099|回复: 0

[文化] 田间故里麦园庄(连载之六) 钱奕珠

[复制链接]

16

主题

7

回帖

220

积分

二星会员

积分
220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23-9-25 18: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钱奕珠(桑榆) 于 2023-9-25 18:03 编辑

田间故里麦园庄(连载之六)
钱奕珠

麦园庄照 (2).png
田间故里麦园庄(陈靖  摄影)


011.旗杆夹上旗永恒

   在今天的麦园庄上,年纪六十岁左右的人们,恐怕还没有忘记过去在相公庙两旁、老堂心屋前、老虎山始祖如岳公墓下,分别立着一对对由花岗石雕凿成旗杆夹。
      旗杆夹一对两根,中间空隙约33.5厘米,每根总高度190厘米,入土毛坯。部分为76厘米,比上面粗大,大概是起着稳定的作用吧。地表高度为114厘米,厚18厘米,每根旗杆石上下各凿一个洞孔,直径8厘米,两个洞孔相距80厘米。
  令人扼腕的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这些经历了数百年风风雨雨的文物被挖出成了村前的戈家圩干渠沟的几座小石桥。所幸的是这些老祖宗的遗存还在,必要时可以让其回归到应该去的地方。比如钱澄之纪念馆。
                        旗杆夹.png
  旗杆夹的功用是什么呢?顾名思义,它是树立旗杆用的,它是古代一个家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若是谁家出了举人、进士等,就用它来夾住长大木杆,上面悬掛相关标识。
  那么钱家麦园族人历史上又为哪几位先贤树了旗杆夾呢?笔者对此作了认真考证,简叙如下:。
  第一位,是钱巨观(1528—1578),如岳公孙,字秋轩,嘉靖庚戌(1550年)间武举人,官四川铜梁县尉。他在任期间,铜梁县白莲教义军与明政权公开对抗,他以自已的智慧与谋略,设计擒获当地白莲教的魁首,其余党作鸟兽散,境内遂恢复平静,民心稳定,其事绩载铜梁县志。
  巨观公中举出仕,为迁居麦园始祖如岳公以来第一人,也是钱氏家族最值得庆贺之事。田间先生欣喜之情,流于笔端:“……自岳公以下,少有宦达者,……秋轩公,由国子生为县尉。……家声由以復大。(见《田间文集》)可见当时麦园钱氏族人的心情多么高兴与自豪。由是为其在祖屋前大塘边竖立两副旗杆夾,高竖旗杆,悬掛彩旗,大庆数日。
  第二位是钱光夔(1632—1706),号欧舫,字龙友,巨观公曾孙,田间先生从侄,康熙丙寅岁(1686年)贡生,主修峦漕钱氏四修流光谱。康熙三十四年(1695)撰歙县显侯支四修流光谱,该谱是皖桐流光谱唯一为上海图书馆收藏。贡生相当于副举人功名,也是一种不小的荣誉。因此家人在祖屋前为之竖立旗杆夾,以志庆贺。
  第三位就是钱斾(1664—1699),字叔鬯,号彭源,吴越钱王二十九世孙,康熙戊辰(1688)进士,官四川苍溪县令。钱彭源中进士,是整个麦园钱氏的骄傲。作为族祖的田间先生时年七十七岁,深感宽慰,他在从孙斾秋荐志勉的诗中写到:吾家灰冷百余年,赖汝孤生火再然。敢信文工投主好,定知母节荷天怜。读书有效功难竟,立品方新愿早坚。从此致身无限事,区区科第几人传。(见《田间诗集》)
  是啊,自先祖1550年以武举官铜梁县尉至斾中进士,其间相隔138年,灰冷火再燃,何其难哉!怪不得田间先生诗有此叹!钱彭源中进士后,其家人欢天喜地,竖旗杆夾于老虎山始迁祖墓下,感恩先祖庇佑,告慰老祖宗,同时大宴父老乡亲和亲朋好友,举族上下,喜庆非凡。
  第四位是谁呢?他就是麦园钱家外甥哥龙汝言(?—1838年),家住安庆市杨桥镇螺山村龙家湾,为麦园巨观公房良行(三十二世)外甥,嘉庆甲戌科(1814年)状元。我在《枞阳钱氏八百年》一文中叹道:枞阳自古多进士,唯有不见状元郎,钱家外甥中状元,外婆家门前高三尺啊!这样天大的喜事,钱家当然要与龙家分享了。于是乎舅父、表兄弟们一起行动起来,大操大办,旗杆夾竖哪里呢?合议之下,放在相公庙边、古井旁大路口最好,一则东进村庄上坡路边,行人一目了然,更有寓意更上一层楼之意;二则竖在井边,冀望外甥哥富贵之后能饮水思源,不忘记给表兄弟们沾沾浩荡皇恩。
  至此,钱家麦园庄的旗杆夾故事的来龙去脉都讲完了,丰碑不在,故事永存,愿给人们留下一片片美好的记忆。
  其实在钱麦园庄,还应该有一副比前述四位有功名者还要高大的旗杆夹,他就是明末初清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钱田间先生!
  就田间先生功名而言,他在闽南永历王朝特殿试名列第二,当是榜眼,谕授翰林院庶吉士,礼部主事等职,此为其一;就他的文学建树来讲,他诗歌古文满天下,被学界尊为桐城文派开山祖师,此为其二;就他的伟大爱国精神与气节更要为他树碑立传,此为其三。但其时局势天翻地覆,民不聊生,失去一切可
能。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田间先生那远比旗杆夾高大的魏魏丰碑,早已高耸在广褒厚重的枞阳大地上。

012.梵音袅袅宝莲庵

  在麦园老虎山左爪环抱处,有座宝莲庵,这里青松翠竹环绕,风景秀丽。登山远眺,大江上下,无限风光尽收眼底。近些年来,宝莲庵香火日盛,已被枞阳县宗教部门列入县级保护寺庵之一。
  宝莲庵过去是麦园宗庄钱彭源祖上家庙,始建於顺治乙酉年(1645),距今已370多年了。
  宝莲庵内原有两棵古罗汉松,现存一棵,树围数尺,高十数米,相传是田间先生当年路过闽北邵武宝莲寺顺道带回所栽。据县林业局工作人员说,这两棵古罗汉松树龄都在三百多年以上,实属珍稀,且在枞阳县内仅有三棵,另一棵在县北之浮山。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麦园宗庄有位年轻书生考中进士,他就是钱觉寰四世孙钱彭源,字斾,授官四川省苍溪县钱令。其同胞兄长浚城夫妇,同为顺治辛丑年生,养一子幼殇,无比悲痛,育二女,遂入庵吃素修行,不久又同年去逝,人皆奇之。乾隆戊午(1738年)合葬於宝莲庵右侧。所遗二女,由三弟钱江都夫妇含辛茹苦,抚养成人。长女嫁孝廉吴凡仲,小女嫁州同知王沛远,沛远有子名王燕词。同知夫妇,心中时刻怀念岳父岳母,惦挂庵墓香火能否为继,於乾隆十年(1745年)九月,命子燕词,专程到宝莲庵省祭外公外婆之墓,并为庵墓再购山场田地,以资永远祭奉。并刻王氏置祭外祖钱公墓田碑一块,详记其情,现存庵侧。
                                                                                              新宝莲庵.png
                                                                                               (宝莲庵新貌   钱新华摄影)

       这是一个相传278年、钱氏女婿外孙祭典外祖的真实感人故事。但是,人们维护宝莲庵山场田地的努力,并非一劳永逸。乾隆二十年
(1755年),宝莲庵山埸田地遭受严重侵蚀。其他省份,也有类似情况发生。朝廷相关部衙综合下属奏疏,上奏皇帝。丙戌年 (1766年) 三月十四日,乾隆皇帝圣旨恩准:“依议,钦此。”是年九月,圣旨抄出,施主王衍左、方德光,依据宝莲庵住僧“松彻”所存历年契据,刻“遵示勒碑”一块,详记本庵原有香灯田、茶园山地以及乾隆十五年至二十八年间庵僧所置田产具体情况,且碑首冠以“圣旨”二字。今碑亦尚存庵内。
  文革中,宝莲庵几遭灭顶之灾。后殿坍塌,前殿破烂不堪,所有文物,丧失殆尽。改革开放后,宝莲庵法悟尼僧并众施主,历经十余年的苦行募化,筹集资金,于1993年始得复建后殿,继于1996年拆建前大殿,并恭请菩萨佛像四尊,又新建素斋堂等生活设施。
  数百年古刹,历经沧桑,如今面貌焕然一新。原前殿门额由钱金庭先生题写的宝莲庵三个大字,古朴典雅,庄重生辉。后殿大柱上,已故觉先先生题的楹联,意境深远,令人无限遐想。游人拜佛之余,登高眺远,心旷神怡,怀古之幽情不禁油然而生。笔者赞曰:罗汉古松,英姿焕发,昂首云天,千年不老;宝莲佛刹,香烟飘渺,遥接九华,万世相传。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