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渡航 于 2022-9-10 15:00 编辑
石溪周边地名与易象图 八卦是我国有文记载的最早文明之一,据明朝科学家方以智推算,伏羲建寅,距今年有7238年。《龙眠风雅》中收录了方苞曾祖父方大美《秋日同蔡宪长苏宪副二使君登伏羲八卦台》诗一首: 羲皇御世总承乾,八卦层台画宛然。 遥想虹蜺流渚日,争知龙马负图年。 象涵太极原无极,数定先天起后天。 始为百王开道统,扬雄谩草太玄篇。 汉代扬雄据伏羲八卦作《太玄经》九卷。有一种说法扬子江是因扬子而得名,石溪还有一个扬子江(音“杠”)口地名。 伏羲八卦台在浮山张公岩下,遗址尚存。伏羲台在张公岩左下。据《三坟》记载,伏羲氏,燧人子也。燧人氏有巢氏子,风姓。龙马负图,龙马,指龟。伏羲画八卦,建寅,定牛星,明四时。《路史》:“伏羲命潜龙氏造甲子以命岁时,配天为干,配地为枝。枝干配类以纲,维乎四象”。在伏羲氏时代,人们受到龟纹启发,结合本地山水,画出了地理位置图。观察日月星的运行位置和气候变化,分出一年四季的运行规律,建立年历。以前书籍中的图,南在上,北在下。为了方便现代人读,我把位置旋转了一下。
有人说河图是天文,洛书是地理,历代说法不尽相同,解释不完全一致,争论一直进行。明朝方以智先生说法,龟背相当于今天的柳峰山,古称太华山。 1989年,安徽省枞阳县周潭镇七井村汤家遗址出土青铜彝一件,其底部是具有易经理念的实物图。“乾建甲子于初,坤建甲午于上”。上面有一“子”字建极标志。冬至日见牛星,阴消阳长。代表日月星三光,按易经理论,一极生阴阳,阴阳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笔者还认为,如果在阴极上放一圭尺或指南针,在阳光下,根据日影,完全可以判断南北方向,是我国最早的罗盘。这可能是“禹梦玄彝”记录中的玄彝,理由是:“天有三玄谓日月星也”。大禹没有得到这个远古的罗盘定位仪器。
以前,石溪有老人去世,经常找徐扬武老先生看墓地。偶尔有空,老先生要我陪他一道到苍岘山上,边走边聊:苍岘山象八卦的阳位,浮山象八卦的阴位,呈龙盘虎距之势。四周的山围成一个八卦图,浮山北方有水,水生在六位,南有七星(门)岭,东有九峰山,九峰有九洼,形成九川,有九曲口,西山有八峰,石溪正好在土五之位,并背诵许多口诀给我听,其实,我对八卦一窃不通,只是听他讲,一点兴趣也没有,说实话,八卦上的许多汉字当时都不认识。什么“苍岘山上一只虎,夜夜起来敲钟鼓。谁人葬到虎形地,世世代代做知府。”有一次,王宜斌老先生在场,他也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对易经研究较深。他说,我还有一个段子:“苍岘山下一个祜,芒鞋竹杖灰打股。世人若如羊叔子,不诳代代做知府”。下面我根据老先生们所谈的,将我知道的古地名,画一个草图,有的地名由于时代变迁,已经消失了。
曾经有的地名与易象图: 大宥乡 大有:《易经》第十四卦大有。卦名:六五为全卦主爻,柔爻位于九五之尊,尊者大也。位尊九五,运行元亨,大吉。古文中有、宥、囿相通。 同安郡 同人:“九带卦名而曰:同人于郊也”。同人于野。则知炎上之势唯然也。易曰:“飞龙在天,大人聚也”。昔禹、稷与皋陶传相汲引,故贤人在上位,则引其类而聚之于朝。王安石《临川集》有一段解释:“同人于野,无适莫也。龙战于野,无君臣也。邑有事之地也,趣时而为之者也。郊,远乎有事之地,次师旅之安舍也”。 拔茅山(至公、嵞山、苗山) 拔茅:《象》说:“拔茅贞吉,志在君也。”泰卦: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故汤用伊尹,不仁者远,而众贤至,类相致也”。淮南子云:苗山之铤。许慎曰:铤,铜铁璞也。髙诱曰:苗山利金,所出苗山者,会稽山之别名也。 暘谷岭(暘岭) 暘谷:《尚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宾出日。” 吴虞翻奏,郑氏解《尚书》,违失古篆,卯字当读为昴,古柳卯同字,而以为“昧”。今本作“宅西,曰昧谷”,如仲翔之言,则是康成改“柳”为“昧”矣。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一•六》:古大篆,“卯”读当为“柳”,古“卯”与“柳”同字。而以为昧。 用今天的话解释:东方为木,日出于卯。古代柳卯是同一个字。《山海经》将“柳阳”写“橮阳”。暘谷有古铜井,可以考证。 连屏山 连山:《帝王世纪》:连山易,其卦以纯艮为首艮,为山,山上山下,是名连山。云气出内于山,夏以十三月为正,人统艮渐正月,故以艮为首。《汉上易解》:连山首艮者,八风始于不周,实居西北之方,七宿之次,是为东壁营室。于辰为亥,于律为应钟,于时为立冬。此颛帝之历,所以首十月也。 所谓连山,缑岭出铁、铜,昆山出玉(矾)。《庐江县志》记载为连屏。 九卿山、四面山,合九四数。在东。 七星岭,中有二山拔茅、至公山合七二数。在乾。涂山氏,在山阴。 六城,在北,为六一数。白柳镇土桥上有六亭,在神树庵。《庐江县志》有记载。“皋陶封六,其后封于英霍”。 西山为八,有三泖,为八三之数。 中央,五土。 东方为木,卯位,木卯为柳,柳峰山。上有岣嵝石。 北方为水,子位,由南出。古代由庐江县至浮山经石溪,从乌金渡,至长河,由枞阳出江。 艮位在西北,浮山,在艮位,肥水自西北而来经此,为南淮水。 四六:卦曰:四六生寅。宋代《翰院新书》有“四六警语”。《方舆胜揽》:疏荣凤(阙)出镇龙舒,古称佳郡,今号潜藩。市邑颇繁,里闾不扰。虽号次边,实为重镇。矧群舒之剧郡,控九江之奥区。 濡如:《易·贲》:“九三,賁如濡如,永贞吉。” 去贲之初,则有坎,坎为水,故九三有濡如之象。枞阳县东境有三公山和九卿山。 以上是初步整理,由于水平有限,朋友你有什么的建议,请及时提出,诚表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