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姚鼐一首诗,赠署名丁云鹏的画一幅 “欲夺其族,先忘其史”。清廷为了长治久安,雇用了一批御用文人,组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对中华传统文化侵噬,就是《四库全书》纂修。姚鼐在编修中途以疾告退,时年44岁,而他去世时85岁,身体健康应该不是原因。他在后来的文章中提到“不留骂名于子孙”。《四库全书书目》纂修完成,姚鼐先生过目后,气得大骂纪晓岚“断子绝孙”。《与胡雒君·卷三》记载:“去秋始得《四库全书书目》一部,阅之,其持论大不公平。鼐在京时,尚未见纪晓岚猖獗如此之甚,今观此,则略无忌惮矣。岂不为世道忧邪?鼐老矣,望海内诸贤,尚能捄其敝也”。鲁迅先生曾说:“《四库全书》大抵非删则改,语意全非,仿佛宋臣晁说之,已在对金人战栗,嗫嚅不吐,深怕得罪似的了。‘贼’、‘虏’、‘犬羊’是讳的;说金人的淫掠是讳的;‘夷狄’当然要讳,但也不许看见‘中国’两个字,因为这是和‘夷狄’对立的字眼,很容易引起种族思想来的。”已故历史学家吴晗曾感叹:“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四库全书》都能这样,可想而知当时地方志编篡的混乱程度。 姚鼐先生辞职后,还有一个“鼐家之大忌”,不能私自乱讲。他只能以他的深博学识,将一些典故隐藏在诗词文章中。笔者也曾解读过这首诗,总觉得没有达意,现征求海内外诸贤解读。 姚鼐先生《怀叶书山庶予》,一题为《过黄陂湖》: 故乡东里隔齐安,马首才旋去不难。 略似霸陵临渭上,瑟声清怨走邯郸。 【注】庐江县有黄陂湖。 这首诗题目暂且搁置,第一句比较好懂,后三句关键,他的家乡齐安有什么历史人文背景和史迹,敬请解释。本人赠送家藏丁云鹏画的《罗汉图》一幅。见活动说明和附注。
【活动说明】 1、本活动为馈赠,目的是激发大家读书热情,意义在于对我国古代人文的探究。请不要发与本活动无关内容帖子。 2、参与者的解释文章直接发在本帖之后, 如果文章太长,可发至邮箱。只赠给第一个解释完整的人。 3、解释历史事件必须完整,可用论文形式。 4、解释不完整者,赠《渡航诗集》一本,聊表敬意。 5、活动截止时间:2022年8月31日 6、本活动属于个人行为,解释权归本人。
【附注】 丁云鹏自称白眉真隐,家在廉余堂,即今天的安徽省枞阳县项铺镇白石村张远庄。其山庄古有卧云楼,上有一副对联“疏花云阁映,斜月水帘明”。《白杨丁氏宗谱》记载:丁云鹏,恩锡知县,字九万,号白眉,行义三。生于成化壬寅(1482年)年六月二十丑时。配豸岭吴乡进士燦之孙女。生子三,珊、璿、玑。公卒嘉靖辛卯(1531年)年九月初四亥时,葬铜山。其长子丁珊,本郡医学正科,又为巡江守。另外,从丁氏一世开始,到七世丁云鹏及后代的墓均可找到。 《桐城续修县志·卷之十六·人物志》称:“丁云鹏,字九万,号白眉,成化时人。幼时眉即白,因以为号。家素封,助饷动以数万计,赐知县衔,精书画,其画尤见重于世。高宗纯皇帝《乐善堂集》中有题丁云鹏《罗汉卷》云:幻化空中传幻化,却教图作紫磨身。机心息后龙能伏,业境忘来虎亦驯。瓶钵缤纷饶法味,伽藜圉绕足精神。悬知笑会拈花处,倒退声闻八百人。仁宗睿皇帝,初集中亦题其画。王迪吉画谱载,丁云鹏《画僧读经图》”。《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三十》能查这首诗的记载,清朝张照《秘殿珠林·卷九》也有记载,印证了与《桐城县志》记录一致。 丁云鹏还有一个号叫南羽,明朝吴尔瞻家藏丁南羽《罗汉图》,曾向阮大铖索题。《咏怀堂外集》记载了《尔瞻以丁南羽画罗汉卷索题》,阮是否在画上题字,尚不清楚。吴尔瞻属麻溪吴氏。 天都山人绘水月,西来大意从笔生。 白云仙吏复好事,品题此绘水月情。 海雾霏微几上吐,衣珠灿烂诗中明。 高阳狂客兴亦静,碧酒到手不敢倾。 斋心漱齿花下露,讽赞如抚秋琴声。 点笔未已落花至,悠悠一鸟林间鸣。 此意忘言亦难绘,无数青山篱外横。 解诗用钱来馈赠,觉得有点太俗,以画求诗比较高雅。笔者家藏这幅丁云鹏《罗汉图》,纸质为一种白皮宣,周边有明显磨损痕迹,有些年代沧桑感。有人说这上面的白眉罗汉是他本人写照。我每看这幅画后都要洗手,据说他用的纸经过蒸熏,含有砷和其它中药,以防虫蛀。题字的落款后有丁云鹏、南羽二枚章,为了防止不必要误会,特出示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