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浮山,全国不少地方的山都用“浮山”命名,甚至有浮山县设置,看来这个名字很有魅力,但天下找不到其它的浮山能与安徽枞阳浮山相媲美。她三面环水,四周环翠,碧水中流。宋朝吴德常与苏东坡在石溪“飞霞亭”对句:月满江洲江满月,山浮水面水浮山。枞阳人只知道下联,而不知道上联了。 浮山最早记载见于《山海经》:“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多盼木,木虫居之。有草焉,名曰薰,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靡芜,佩之可以已疠。”浮山有薰草,曹操当年在浮山用它止痢。还作有《精列》诗“会稽以坟丘,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曹操饮马长江,没去过浙江。 现代人把伏羲、尧舜、大禹当成传说,伏羲、尧舜、大禹历史有记载,也是事实存在的。《水经注》:江州县水北岸有涂山,南有夏禹庙、涂君祠庙铭存焉。晋代常璩《华阳国志》:禹娶于涂山,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 《龙眠风雅》记载:丁倬,字彼云,原字汉公,家于柳峰之东。顺治庚寅以领军采芹,受知于李公嵩阳,五赴举场不利。他所写诗浮山诗句: 似穷禹穴读秦碑,想见洪荒结换时。 于中老我夫何恨,此外看山总不奇。 【注】浮山有张公岩陆子岩。 玉梯矗立碧天愁,金殿高悬万壑秋。 衡庐半逐炎荒落,江汉双环太岳流。 这二首诗是描写枞阳浮山,诗中分别表达了浮山是帝乡,秦始皇曾经祭祀大禹、伯益,后叫李斯刻碑,世称峄山碑。 清朝张云璈《簡松草堂诗集》中有《浮山禹庙观山海经塑像》: 毕方火为讹,闻
风是吼。钟山烛龙潜,平圃英招守。 既
怪多足,
又笑无口。山膏雅善詈,钉灵徒解走。 不知岁常然,抑或事有偶。无
既已死,何以心不朽。 昔读《山海经》,疑蓄不能剖。是书所由来,云出伯益手。 自宜比《禹贡》,同为百篇取。崇伯有世系,乃为骆明后。 每思起九原,质之文命后。龙威《遁甲》书,从此多纷纠。 除了诗文记载外,我们还可以用科学历史观去分析。 一、枞阳浮山经地质部门考证,列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她保留火山喷发后的原始地质特征。 在远古时,这里是一片水域,由于一亿四千万年前的火山爆发,形成盆状山脉,含有多种金属元素,在地表有多种小型矿床,如铜、锡、铁、矶、石灰岩等等。《河图》、《洛书》是人类最早的文明记载,其五行金、木、水、火、土,金是中华文明遗传基因。紫金开发最早,从近来枞阳考古,发现多处古代开采的矿口,可以通过化学分析,古代紫金的物质含量,与本地矿口进行比对。 二、上古有巢氏以前,人类利用天然洞穴居住。浮山、白云岩等火山岩洞,平均海拔在75米左右,为人类提供群居生存环境,方便人们日常生活出行。 三、浮山、白云岩处在北纬约30.9度,属于亚热带气候,具有植物多样性。除了陆上可食植物外,其周边水域,水生植物和鱼虾类等,可以为早期人类提供一年四季食物保证。 四、早期人类没有衣裳,亚热带气候,不是酷冷酷热,使人类能安全度过冬夏。 五、史书记载,古巢城在今天的枞阳县境。巢城即浮山。 六、《史记》记载汉武帝、秦始皇到枞阳祭祀尧舜,汉武帝作《盛唐之歌》,歌颂舜帝功德。 七、本地文人,一直说尧舜夏朝在本地,还有许多诗文作证。 八、现今枞阳出土青铜器,有夏朝以前的作品。李公麟《考古图》已今不见,但可从其它考古记载查证。 九、我本人在几处古文化遗址发现古代文字虫鸟文,陶器残片、石器、铁矿石耒耜头等。 十、夏以前的城郭为台城,我们称为神墩,在以白荡湖流域为中心,周边还有台城遗址可考。据老先生讲述,我所知道的,枞阳境内有许多神墩,有的为唐虞夏朝台城遗址,台城始于尧,止于桀。尧都在陈墩,束庄为舜城,为尧帝禅让之处,后为夏桀所居,又叫桀王城。邗城为伯益所居,在金山小学前。石溪舜城,禅让禹为夏都,舜帝陵在石溪黄精园。雨坛镇双丰村的,疑为夏朝孔甲所居。会宫镇的兰桥有郯城,这个我没有考证。 十一、夏商时期的墓葬,我们称之为墎。虽然有许多被破坏,但还有遗存。 十二、石溪周边的地名,含有《易经》理念。如拔茅、七星岭、四面、大宥、九卿山、三泖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