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67|回复: 7

[转载] 认识马兰----余秋雨和马兰的师生恋

[复制链接]

510

主题

3662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扬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积分
16054
QQ
性别
发表于 2010-7-14 10: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余秋雨和马兰
    马兰虽然没有在课堂上聆听过余秋雨先生的课,但也应视作是他的学生。马兰从安徽省艺术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了省黄梅戏剧院。而余秋雨先生是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应该是说一条线上的人。  

    当马兰凭《严凤英》的演出而一举成名后,一位艺术界的前辈送给她一本书,嘱咐她从事戏剧工作必须得读读这本书。这本书就是余秋雨先生的《艺术创造工程》,就是这本书,使马兰得以结识大他十六岁的余秋雨先生,他们就是从探讨这本书开始了他们的恋情。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0

主题

3662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扬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积分
16054
QQ
性别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10: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余秋雨和马兰的师生恋----认识马兰

【个人简介】


  马兰,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是迄今为止国内既囊括了舞台剧表演全国最高奖项、又囊括了电视剧表演全国最高奖项的唯一人。2007年,荣获美国纽约市文化局、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和美华协会颁发的“亚洲最杰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

  马兰1962年4月23日出生于安徽太湖县,原籍安徽寿县。1975年学艺安徽艺术学校黄梅戏表演专业,1980年毕业分配进安徽省黄梅戏剧院。

  马兰从十八岁正式登台献艺以来,先后在黄梅戏的舞台和影视剧中精心塑造出张玉良(《风尘女画家》),李碧翠(《无事生非》),红杏(《遥指杏花村》),贾宝玉(《红楼梦》),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及云花公主(《龙女》),严凤英(《严凤英》),崔莺莺(《西厢记》)等等艺术形象,个个栩栩如生,光彩照人,是黄梅戏艺术宝贵的财富。她是一位功底扎实,才华横溢的演员,唱做俱佳,生旦齐能。她扮相俊俏,大度不凡,且功底厚,身段美,唱腔动听,行腔优美,吐字清晰,能唱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上不囿程式,而是刻划人物形象,她所扮演的各色各类人物,都能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都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风采,像一首首流动着的诗,即博人观赏,又耐人寻味。她曾领衔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巡回演出,赴港澳台演出,赴德国,瑞士,新加坡,美国访问演出以及日本访问,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马兰在强手如林的中国乃至国际剧坛上,相继在“全国黄梅戏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和“全国黄梅戏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中荣夺“十佳演员”之首,赢得了“文华奖”,“梅花奖”,“白玉兰奖”,“飞天奖”的优秀女主角奖,“金鹰奖”的最佳女主角奖,全国电视“十佳”演员以及海外“金猴奖”,“亚洲最杰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等最高的奖励,使她在全国艺术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为黄梅戏的振兴、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作用,作出了卓越之贡献,她是继严凤英之后黄梅戏中最杰出的旦角演员。她的艺术成就卓著,是继严凤英之后当代黄梅戏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马兰在海内外华人中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她的表演,品味高雅而又充满生命力,在人物性格塑造、内心刻划、舞台节奏和演唱厚度上广受好评,被学术界公认为“国内把传统艺术和现代精神结合得最好的极少数表演艺术家之一”。

  马兰从1983年起,连任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85年起,先后荣获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的“五一劳动奖章”,“优秀文艺工作者”,“三八红旗手”,“先进工作者”荣誉以及团省委“七五建功者”称号;198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1992年文化部授予“优秀专家”称号;1992年7月起享受政府特殊贡献津贴。现任上海大学文学院、浙江传媒大学兼职教授;上海戏剧学院特聘专家,主持戏曲音乐剧专业。

  【主要艺术经历与成就】


  1981年12月初:赴港演出《女驸马》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1982年出席会议。

  1982年:排《龙女情》。

  1983年元旦:《龙女情》于合肥上演,后在河南郑州、洛阳等十个地市和黑龙江省的大庆市先后公演六十余场。

  1984年2月底:电影《龙女》杀青。

  1984年:参加央视春节晚会 。

  1984年11月15日-1985年1月12日:安徽省首届戏剧节,《风尘女画家》参加演出,获剧本二等奖,演出一等奖。

  1985年:马兰获全国黄梅戏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第一名,经全国广大听众投票选出(按得票多少为序):马兰,陈小芳,黄新德,吴琼,韩再芬,潘启才,刘红,丁同,江丽娜,刘广慧。

  1985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86年4月:《无事生非》在上海演出(莎士比亚戏剧节)。

  1986年9月1日-9月12日:《无事生非》在首都人民剧场上演。

  1986年9月12日晚:《无事生非》在中南海演出。

  1986年10月13日晚9点30分:《无事生非》在人民大会堂演出(伊丽莎白会见)(演出前,马兰作为演员代表参加了李先念主席为欢迎女王举行的国宴)。

  1987年:荣获第四届全国戏曲梅花奖(主演莎士比亚戏《无事生非》)。

  1988年3月11日:马兰主演的电视剧《严凤英》于中央台播出。

  1988年春节:黄梅戏音乐电视剧《西厢记》于中央台播出,第六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戏曲片创新奖。

  1988年5月:马兰、黄新德出访西德。

  1988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1988年:荣获中国电视“金鹰奖”、“飞天奖”最佳女主角奖(主演电视连续剧《严凤英》)。

  1988年:拍摄《劈棺惊梦》。

  1989年:《罗帕记》全国首届黄梅戏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 十佳之首 (近千名黄梅戏青年演员参加初赛,126名演员进入复赛,46名演员进入决赛,通过四场决赛精选出“最佳演员”10名,“优优演员”32名,“优优新苗”4名)。

  1989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89年10月出席受奖大会。

  1990年:黄梅戏音乐电视剧《遥指杏花村》获全国第十届电视剧《飞天奖》二等奖,全国第五届戏曲电视剧多本剧二等奖 ,全国第三届“乌金奖”特等奖。

  1991年4月:《红楼梦》整体构思 。

  1991年6月6日:《红楼梦》初稿写成,后经修改,7月23日起进入120余天的创作主攻阶段 (演员边到街头赈灾边排戏) 。

  1991年8月2日:马兰、黄新德赴京赈灾义演。

  1991年11月24日晚:《红楼梦》在合肥长江剧院演出,后赴南京、北京、上海、武汉、长沙、广州、深圳等市区演出八十余场(统计截止到1992年)。

  1992年:参加央视春节晚会。

  1992年3月:《红楼梦》进 中南海怀仁堂 演出两场(当时还不曾有戏被邀连演两场) 《红楼梦》获1991年度“五个一工程”奖,马兰获“文华奖”,“白玉兰”奖。

  1992年4月:《红楼梦》因故停演10个月。

  1993年10月:《红楼梦》赴香港演出。

  1993年-1994年:《梁祝》第四、六两场在香港、澳门、深圳演出,第三场在中央电视台1994年戏曲春节晚会中播出,《梁祝》全剧在合肥、新加坡、台湾演出。

  1997年:参加央视春节晚会。

  1999年1月18日:黄梅音乐剧《秋千架》在安徽剧院上演。

  1999年6月8日开始:黄梅戏《秋千架》在北京长安大戏院 演出六场,后急加两场 (马兰下榻国际饭店) 。

  1999年7月10日:《秋千架》在淄博剧院演出。

  1999年:马兰赴美国演出。

  2000年:马兰赴台湾演出《红楼梦》、《秋千架》。

  2000年12月:与吴凤花合作表演黄梅戏.越剧《十八相送》(央视录制)。

  2002年6月9日9点30分: 录制央视《艺术人生》 (入住梅地亚)。

  2002年9月:与白燕升在福州一起主持央视戏曲频道中秋戏曲晚会。

  2002年11月:参加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安徽慰问演出。

  2003年9月:参加陕西卫视晚会,演唱《乡音已改》。

  2005年2月:参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守岁大观园》。

  2005年3月:在湖南卫视杨谰《天下女人》做嘉宾。

  2005年3月:在江苏卫视《女人百分百》录制专辑。

  2005年11月:参加广州.深圳中华戏曲名家演唱会,演唱《如此红尘》。

  2006年2月:在河南卫视《梨园春》当评委。

  2006年6月:在湖北担任“八艺节”剧目评选评委。

  2006年9月:在凤凰卫视录制节目,《锵锵三人行》之《中秋节里话习俗》。

  2006年10月:第二次参加广州.深圳中华戏曲名家演唱会,演唱《女驸马》。

  2007年:荣获美国纽约市文化局、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和美华协会颁发的“亚洲最杰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2008年1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领奖。

  2007年6月:参加走进余姚-戏苑百家演出。

  2007年12月:录制《戏苑百家·情归何处·马兰》访谈节目。

  2008年1月:和白燕升在合肥主持吴琼演唱会(暨五朵金花回家)。

  2008年3月:上海参加《非常有戏》。

  2008年4月:《戏苑百家·情归何处·马兰》访谈节目播出。

  2008年12月12日-15日音乐剧《长河》在上海演出。

  2008年:参加录制《文化主题夜》《陈蓉博客》《长河排练记录》《鲁豫有约》等节目。

  2009年5月:《戏苑百家·长河漫漫·马兰》访谈节目播出。

  2009年春:主持上海戏剧学院戏曲音乐剧专业在全国各地的招生工作。

  2009年9月:应邀担任“越女争锋”评委。

  2009年9月:参加湖北省第七届黄梅戏艺术节,9月16日晚在湖北剧院参加开幕式,并接受记者采访。

  2009年12月10日,上海财经大学甲申讲坛第六期暨中国十大文化艺术名家话六十年之中国系列讲座开讲,马兰老师应邀作了题为“黄梅戏艺术印象与人生”的讲座。

  代表剧目

  马兰演出的黄梅戏剧目:舞台剧《女驸马》、《龙女情》、《风尘女画家》、《无事生非》、《遥指杏花村》、《红楼梦》、《梁祝》、《秋千架》、《百花赠剑》,影视剧《龙女》、《严凤英》、《 西厢记》、《劈棺惊梦》、《遥指杏花村》。

  马兰演出或录制的众多老戏、小戏及新创曲目:《天仙配》、《牛郎织女》、《小辞店》、《打猪草》、《夫妻观灯》、《王小六打豆腐》、《戏牡丹》、《春香闹学》、《桃花扇》、《白蛇传》、《苏词新曲》等等。

  【艺术风格】

  


  迎风怒放傲黄梅

  历久奇葩永纯香

  委婉飘逸如行云

  清新悠扬似流水

  在二十世纪最后的二十年里,马兰凭借她的综合素质使黄梅戏变得典雅、大气。她的舞台呈现,品味高雅而又充满生命力,把传统艺术和现代精神结合得恰到好处,并且黄梅戏本身所固有的清新质朴、天然可爱的特点依然还在,于是,与时俱进的黄梅戏拥有了更加宽阔的舞台和更多层次的观众。无论是《女驸马》、《小辞店》这样的老戏,还是《风尘女画家》、《无事生非》、《红楼梦》这样的新编剧,统统都打上了“马兰特质”。马兰在舞台上的存在感是极强的,她就是戏中魂。她在舞台上的所有表演、对人物的刻画,不仅丝丝入扣,细腻传神,而且一直自然地诠释着典雅大气。马兰音域宽,唱法灵巧多变,唱腔朴实清丽,动之以情,不尚华丽与雕琢,自然洒脱圆润。因而马兰戏路广,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光彩照人的成功角色,这些角色若失去其所蕴含的“马兰特质”,将黯然失色。她的唱腔纯朴,洒脱,不事雕琢,有种返璞归真的朴拙;她的表演入情入理,细腻传神,有种玲珑剔透的灵性。看马兰的黄梅戏如同欣赏一幅气韵流动的书法作品,单看局部,或巧或拙,不尽相同;感受全局,浓淡疏密,和谐统一。形象地说,马兰和她的黄梅戏已经走在了这个剧种的最前头,产生的影响一度超越了剧种本身。可以说,马兰的黄梅戏达到了一个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很难超越的高点。

  戏曲艺术家必须有自己独特的鲜明的个性才能创造出与众不同有生命力的作品,而这样的作品因为打上了艺术家个性的“烙印”而更有感染力和生命力,是别人不能复制的。马兰的唱、念、做、舞颇具大家风范,其表演突出了马兰纯正、朴实、大气、幽远的个性----马兰特质。马兰以她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国内外广大观众的喜爱。马兰是继严凤英之后的又一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大师,马兰的艺术永恒!

  【角色素描】

  纵观马兰的表演艺术历程,除了人们常常赞誉的扮相俊美,唱腔甜润以外,呈现着两个鲜明的外在特点:其一她主演的剧目不太多,却演一个成功一个,不是以多取胜,而是以精见长。如果说《女驸马》有严风英的表演可以模仿,借鉴,那么《龙女情》,《风尘女画家》《无事生非》《红楼梦》《秋千架》中的海云花,张玉良,李碧翠,贾宝玉,楚云等形象却无可依傍,完全是马兰的独创,而且创造得十分成功,使的观众对这些本来陌生的剧目由熟悉到钟爱,成为新时期黄梅戏的剧目精品。这既是马兰表演艺术的成就,也构成了她的表演艺术的一个外在特征。其二,马兰的表演艺术又呈现着从成熟到独创的跳跃性发展轨迹。《龙女情》中的海云花美丽,善良而多情,性格还比较简单,传统因素较多,马兰在这个人物身上既体现唱,念功夫,同时也注意到用细节动作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如“洞房”一场中偷揭盖巾窥视姜文玉以及含情脉脉而又担心疑惧的眼神运用,都表明马兰在主演此剧时艺术上的成熟。而从《风尘女画家》开始,她扮演的人物或生活经历跨度大,或性格复杂,并且没有可以参照借鉴的对象,完全靠自己的创造。可喜的是马兰在这些角色面前,没有退却,而是激发了自己的创造力,成功地塑造了人物。从《风尘女画家》到《红楼梦》,她的创造力一现再现,她的表演艺术也伴随着新的剧目,新的人物迈上更高的台阶,不仅再现了剧作家创造的人物形象,甚至还丰富和弥补了文学形象。

  《风尘女画家》对张玉良的刻画,从她少女时代沦落风尘起笔,到她事业成就客老巴黎落笔,不惟时间跨度长,而且写出了她在事业与爱情,个性的伸张与封建观念的压抑多种矛盾交织中的忧愁,苦闷,抗争的多重情感。《无事生非》本就从个性化塑造的圣手莎士比亚笔下移植改编而来,剧中的李碧翠(即原作中贝特丽丝)既善良,又乐观,她的心中蕴藏着火一样的热情,外在的特征却是泼辣,锋利,令人不可亲近。《遥指杏花村》中的红杏同样是一个复杂的人物,敢爱敢恨,敢笑敢怒,又柔情似水。《红楼梦》是被鲁迅称为打破了以往小说“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经典小说,贾宝玉正是其中性格最复杂的人物,与林黛玉相处,始则带着儿童的天真,继则朦胧滋生爱心,最后彻心透骨的把爱情交给了林妹妹。而在爱的过程中,又夹杂着对封建家庭的叛逆,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诸种思想,情感。这些人物形象,在严风英的时代尚未出现,而马兰却必须在舞台上再现出来。她捕捉人物性格中不同色调的火花,扣紧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瞬间流程,并用唱腔和表演动作将它们传达给观众。《风尘女画家》中,她怀抱琵琶,双眉低垂,步履拘谨的出场,一个被受社会欺凌,在社会底层讨生活的少女形象立即深植与观众的脑海之中,拂之南去。随着张玉良生活经历的不断延伸,马兰紧紧把握着人物性格基调,悲时催人泪下,喜时也能让人感觉到悲的阴影。无事生非中,她把李碧翠性格的三个层次表演的清晰而生动:与白力荻和其他人 物的争辩,唇枪舌剑,如针如刺,机智泼辣,痛快淋漓;
落入情网之后,则缠绵缱绻,不能自拔,虽然还犀利,还机智,却已经温柔几分;在妹妹海萝暗算,爱情出现危机时,马兰又将其机智,善良的性格充分展现出来,在海萝“假死”的真戏假做中,她十分恰当地把握这表演的分寸,把戏演的妙趣横生。在《遥指杏花村》和《红楼梦》中,马兰也实在充分把握人物性格和复杂性的基础上,发挥唱念优势,将人物演得大喜大悲,出神入化,赢得了专家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除了舞台表演,马兰在影视艺术的天地中也慎重的进行着艺术创作。马兰的舞台表演与走上银幕相隔时间并不长,她主演的第二部戏《龙女情》在舞台演出不久,即被搬上银幕。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电视逐渐普及,相当多的演员,纷纷离开舞台,在电视剧中一显身手。马兰拍摄《龙女》于前,如果全力走影视这条路,或许对她个人的成名更为有利,然而她依然像对待舞台剧目一样,有自己的眼光,显示了慎重态度。她演的电视剧同样不多,仅《西厢记》《劈棺惊梦》《遥指杏花村》《严凤英》四部作品,部部精品。在《严凤英》一剧中,为了塑造好角色,她反复揣摩银幕上的严凤英形象,大量阅读有关严凤英的文章和资料,为艺术创造作了充足的准备。她像严风英一样,以对艺术的执著精神和对人物的挚爱之情去演严风英,将自己的艺术悟性,理性认识和黄梅戏舞台表演的功底融注在严凤英形象塑造中,把严凤英在旧社会的悲,在新社会的喜以及遭受迫害含冤之死前的痛苦心灵演得淋漓尽致,令观众潸然泪下。《严凤英》将马兰与严风英的名字紧连在一起,人们在剧中所看到的,除了严凤英这位杰出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的一生坎坷辉煌的历程外,也看到了作为新一代表演艺术家马兰的表演才能和艺术风采。

  在表演艺术理论中,有本色演员和性格演员之分。本色演员运用本人的容貌体态气质个性创造角色,而性格演员能对自己所创作的每一个角色按人物性格作各不相似的形象创造,人物形象中没有演员自己的气质因素。马兰的早期表演,本色意味明显,无论是冯素珍还是海云花,都是古代女性,与马兰恬静的性格相吻合,她自己的个星气质与角色形象之间差距不大。但从张玉良到贾宝玉,每个人物与她的个性气质都相距深远,或悲或喜,或柔或刚,要表现好这些人物,对于性格偏于恬静而且缺少生活经历的马兰难而又难。然而,马兰非但没有退却,反而因此激发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和激情,李碧翠、红杏、贾宝玉,这些人物的性格难度一个比一个大,而马兰演来一个比一个出色,她不仅再现了剧作家创造的人物形象,甚至还丰富和弥补了文学形象。这种创作中的反差既表明马兰戏路子宽,更显示了她身上所蕴藏的艺术潜力。从《风尘女画家》开始,马兰的表演由本色化向性格化的高一级台阶不断腾跃,并终于步入表演艺术的佳境,她已足以代表二度辉煌的黄梅戏女演员的最佳表演水平,反之,她的出色表演也构成了黄梅戏二度辉煌的一束绚丽的光彩。

  【名家评马兰】

  马兰,为什么你在舞台上这么亮?!马兰,她是用自己的人生积累和全部的生命能量,来展现剧中人物的光彩,她在台上,就有了一种摄人心魄的亮度。

  ——曹禺

  这折戏(指《红楼梦》)艺术的真、善、美,都从饰演宝玉的马兰同志举止歌唱中表现无遗。

  我怀念黄梅戏早年的代表人物严凤英同志,痛恨“文革”使凤英英年早逝。我又为黄梅戏有了马兰这一位出色的“艺术火炬”的接力者而高兴,我寄语她保重身体,珍重艺术生命。祝她鹏程万里!

  ——粤剧大师红线女

  台湾人把黄梅戏叫“黄梅调”,自从马兰在台湾演出后,台湾人就更加喜欢黄梅戏了,所以说是她最先架起两岸戏剧沟通的桥梁,马兰在台湾家喻户晓,家家哼唱黄梅调!

  ——白先勇

  当然首推马兰和黄新德了,他们配合默契,表演到位,唱腔的韵味浓郁,声情并茂,又是一对黄金搭档,多好啊!马兰是非常有才华的演员,形象好,形体漂亮,表演深入浅出,在表现人物方面更是有独到之处。

  ——时白林

  我必须承认,马兰是个非常优秀的、非常有品位的艺术家,她的素质,她的气质,包括她的演出的这个水准,我觉得恐怕不是什么人都能取代和超越的。

  ——黄新德

  此次来深参演的马兰是刘云程心目中最出色的黄梅戏艺术家,目前还没有人能超过她在黄梅戏表演上的成就。尤其是马兰演唱的《红楼梦》,更是黄梅戏历史上里程碑式的剧目。

  ——《徽州女人》编剧刘云程

  在我还是很小的时候,她(马兰)已经红遍大江南北了。我们也很崇敬她,看着她一出戏一出戏展示给大家,我是非常喜欢她,我就觉得作为一个戏曲演员,她在塑造人物的功力上非常深厚,不是一味的展示我们传统艺术的那种形式的东西,程式化的东西。

  ——袁慧琴

  

马兰的艺术魅力来自特有的、和谐的“诗意”,看她的演出,好象在读着一首首不尽相同但又风格统一的诗。

  ——剧作家金芝

  人们常以《红楼梦》《无事生非》作为代表作,以马兰与黄新德作为代表人物,把20世纪80年代概括为黄梅戏的第二个黄金时段,或曰“梅开二度”。但50年代时,是在戏曲整个涨潮声中崛起,这次则是自80年代初就显露出所谓“戏曲危机”,出现“夕阳论”、“消亡论”、“美死论”的日益严峻的落潮声中显现的“惟见黄梅俏”。

  ——金芝、杨庆生《中国国粹艺术读本·黄梅戏》

  古人唱曲兼唱情,今人唱曲只唱声。马兰,她不是只唱声,也不只是兼唱情,她是有了今天表演的新的高度,她是产生了真正的人物心理形体动作,她是以贾宝玉的立场在那儿想,在那儿倾诉,她就惊心动魄地唱出了那种境界。

  ——黄梅戏《红楼梦》导演马科

  形象地说,马兰和她的黄梅戏已经走在了这个剧种的最前头,产生的影响一度超越了剧种本身。

  我认为马兰是当代黄梅戏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某种程度上她甚至超越了严凤英。如果她不是我敬重的艺术家,如果不是艺术上可交流可过心的朋友,我不会如此在意一个人的去留。古人讲: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白燕升

  五朵金花排名第一的,理所当然是马兰,第一确定了,其她也就无所谓前后了。马兰那种特有的大气与高贵是其她人不具备的。

  ——吴琼

  她这种与生俱来的魅力不仅表现在艺术上还表现在做人上。我欣赏她独特的气质,圈中那些人云亦云和风吹易摆的事与她毫不沾边。

  ——杨俊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8

主题

1万

回帖

4万

积分

网站版主

人生努力,便是成功的开始!

积分
43686

新人进步奖灌水天才奖枞阳234社区帅哥勋章爱心天使勋章优秀斑竹奖

性别
发表于 2010-7-14 11: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严凤英第二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7

回帖

466

积分

二星会员

积分
466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0-7-14 11: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wr,认识认识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1

主题

6332

回帖

2万

积分

荣誉会员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不怕

积分
23842

枞阳234社区美女勋章原创先锋奖灌水天才奖幽默大师奖

性别
发表于 2010-7-14 11: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他的散文,喜欢他的黄梅戏。
我不坚强   谁来替我勇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6

主题

7171

回帖

3万

积分

社区发展支持团队

阳春 细雨 柔风

积分
36790

灌水天才奖贴图大师奖幽默大师奖原创先锋奖枞阳234社区帅哥勋章优秀斑竹奖

性别
发表于 2010-7-14 15: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师生产生感情,自古以来一直有之,感情,谁能说的清楚!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6

回帖

361

积分

二星会员

积分
361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0-7-16 00: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沈从文费尽心力才娶到张兆和,却不知道珍惜,是师生恋的典型反面教材。不解释。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7

回帖

0

积分

未验证会员

积分
0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4-4-14 15: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吗看来人有钱了都会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