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7月3日,教育部高中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北京中加学校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别开生面的高中学生的毕业典礼。出席大会的有国家、北京市及其他省市政府、教育系统的领导、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加拿大纽宾士域省教育部等中外嘉宾、毕业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共计1700余人。
今年北京中加学校的高中毕业生共有342名,申请国外89所大学,涉及专业22个,全部被国外大学录取,录取率100%,其中310人被2-10所大学录取。报考中国大学的学生正在等候佳音。本届学生221人次分别获得200-17500加元奖学金,获得一万加元以上奖学金7人,最高获奖学金17500加元,获得奖学金总额387330加元。7人次分别获得11500-92000美元奖学金,一万美元以上奖学金7人,最高获奖学金92000美元,获得奖学金总额250860美元。
其实,自1997年成立以来,中加学校历届毕业生的升学率和国外大学的录取率都是100%。每年的奖学金获得率也是逐年提高。13年来,中加学校硕果累累,已经培养出近5000名毕业生,很多学生学成毕业后回国效力并被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作为人才引进,更多的大学生在国际上知名的跨国公司任职,这成功的一切有赖于中加学校一直秉承的人才培养理念。那么,中加学校培养人才的理念是什么呢?中加学校董事长彭建华博士概括道:“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而这些也是21世纪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四个最重要的元素。”
中加学校是中国政府批准的第一家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1997年,北京中加学校在人民大会堂宣布成立。它开设中加两国的高中和高中后课程,颁发中加两国学历证书。中加学校融合中国教育优势和国外教学理念,创造出全新的高中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加学校与其他很多高中截然不同的“因材施教、差异发展;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理念及实践越来越得到更广层面的认可。2003年7月,中加学校被教育部指定为全国第一所高中新课程改革联系校,率先在国内实施新课程。2007年10月,中加学校又被批准为北京普通高中自主安排新课程实验校。教育部希望通过中加学校的实践探索出更适合中国学生的课程体系。从1997年至2003年,北京中加学校花了六年的时间,已经成功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
中加学校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出不仅适合在中国发展,也能到世界各国施展才能的国际型人才。中加学校董事长彭建华博士认为:中国要强大必须培养、储备国际型人才。因此,他在中加学校实行双语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鼓励学生活学活用,不死记书本内容。如此,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减轻了学生负担,更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