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914|回复: 3

[原创新闻] 一张山水画,两国惜为珍

[复制链接]

219

主题

1015

回帖

8540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8540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22-4-14 18: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渡航 于 2022-4-15 17:16 编辑

李公麟《潇湘醉卧图》与枞阳山水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有我国北宋时期李公麟的《潇湘卧游图》,为清宫收藏,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后,流落日本。现今,中国和日本二国分别将其列为国宝。1902年初秋,吴汝纶先生在日本考察,异国他乡,看到家乡先贤李公麟描画家乡山水的《潇湘卧游图》,非常激动,欣然命笔疾书:“壬寅新秋,在日本东京获睹此珍宝,为之把玩不置。龙眠乡人吴汝纶率子启儿与杜生之堂,李生德膏,邬生钟韶同观”。李公麟的画历代有许多名家高评,无容置喙。下面谈谈《潇湘卧游图》与枞阳山水及其内涵。
1.png
2.jpg
   看到李公麟的《潇湘卧游图》,为之一惊,我家原在画图中!他是以家乡山水为蓝本,进行写真的。这幅图的画面雄弘,它涉及如今的浮山、金社、项铺、白柳四个镇的山水。我在琢磨着,想寻找出他当时的写生地点。2017年初夏,我与枞阳诗词学会会长汪贤猛先生相约在虎爪山上寻找,觉得位置不对。后来又上妙高峰,周边有树木,视线受到阻挡。今年4月3日下午3时左右,晴朗,我与浮山管委会陶根红先生联系,又上浮山。他说:以前潘玉良经常在飞来峰写生。于是,我们登上“置身天半”这块巨石平台,用手机拍下场景,其顺序由南到北,从会宫镇的拔茅山开始到白柳镇的龙泉(井)山为止,其中浮山镇的簿山、百子、三泖(纱帽)等山,因近景,拉远距时,没有拍下。画家都知道远景大,近景小,摄影正好相反。我在网上下载一幅高清《潇湘卧游图》与实景来对比,因此卷较长,按从右至左顺序分成五段截取:如图(一至五)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图一:拔茅山,古称涂山,又名会计(稽)山、南山、衡山等,有铜、锡、铁等矿藏,开发时间很早。图二:乌金渡,旧称湓口或曰夏口。灵山即灵鹫山。非常象一只大鸟,头对乌金渡口。东山又称箕山或匡山,山上有石床、石盆、脚印等,山南有凤凰台,今称凤凰山。前面有卧牛山,又称小匡山,现名安箕山。箕是相形而得名的,看上去像笤箕,箕与匡相似。图三:柳峰山,古称湘霍,又名太华、天台、太姥。柳峰一名出现在明朝,来源于《易》,这是后话。图四:连屏有崑山(矾山),即古书记载的昆吾,枞阳人还称为矾母山,“礬”今写成“矾”,崑山出玉,古人与今人认识玉不一定相同,礬石经打磨也是晶莹。缑岭有铁、矾、铜矿等。图五:龙泉山,又名龙井山。
   从拔茅山到龙井(泉)山整个地形是呈半环状。李公麟创作《潇湘卧游图》中的主要山峰拔茅山、灵山、东(箕)山、柳峰山、连屏、龙泉(井)山基本与现实的山峰位置是一致的,轮廓基本清楚。其创作作时间,应为夏天。石溪河一带水域,古称震泽,有濑湖、三泖等名,人称沧浪之水,静若处子,动则狂滔,微风习习,一片苍茫。如今是圩埂纵横,良田千顷。
   李公麟的画学吴道子,画界评价他是吴道子之后第一人。《潇湘卧游图》这幅画进入清宫之前为吴家收藏。慢看长卷,尾题为宋朝吴兴印鉴,跋文:“潇湘卧游,伯时为云谷老禅隐图”。吴兴为吴琮小名,甲辰科进士,王文公门人,官任郎中,《宋史》找不到他的传记了,以致有人误读为地名。图中所言云谷老禅,据南宋晓莹《罗湖野录》、《浮山志》记载,晓云禅师,即法云大秀,首参谒白云首端禅师,受远公悟。抗金名将岳飞儿子岳珂的《李伯时醉卧图诗帖赞》:“猗龙眠,本书仙。工而妍,画亦然。醉之趣,醒不传。题此诗,比逃禅”。
   我在疑惑:怎么长的画卷,为何不见李公麟本人落款?这与常理不符。李公麟所用的纸为徐氏家藏澄心堂纸,从纸色看,除原作外,其余题跋纸色不一。董其昌是明朝人,题跋不可能放在前面,这幅画长卷明显被乾隆剪裁拼接而成,其原名是《潇湘醉卧》,据传为苏轼所题,乾隆改为“气吞云梦”,从艺术角度来看,乾降在中间题了二首诗,损坏了原作的艺术之美。尤其是补的一幅竹画,是否想要表达潇湘竹,不得而知。不过乾隆剪裁拼接的名画不止这一幅,只要是名画,有不顺眼的,逃不过他的手,乾隆可谓是“PS”祖师爷了。一个本应日理万机的皇帝,确在古画上下功夫,恒古未有!人言他是太喜爱这幅画,我说如果是喜爱就不应该损伤,这岂不成了“横刀夺爱”!
8.png
                                             
   澄心堂纸的来历。唐朝末年,杨行密为庐州刺史,当时郡治在今天庐江县,他占得淮南二十八州。公元902年受封为吴王,吴王宫初设在庐江县。公元937年,徐温养子徐知诰(即李昪) 先封为齐王,夺得杨吴政权后,第二年改李姓,称南唐。其长子徐景游,避讳改为徐游,也封为齐王,为南唐太子太保文安郡公,别置澄心堂,在石溪徐山,徐氏后人及本地人称之“九龙廷”。南唐灭亡后,澄心堂还藏有南唐宫廷用纸,宋朝欧阳修、梅尧臣、王岩叟、王素、苏轼兄弟、李公麟、米芾、刘敞、郭祥正、沈辽等,包括我们吴家人都使用过澄心堂纸,徐铉第二女儿许配给吴淑。徐温、徐铉是东海派徐有功的后人。
  《潇湘卧游图》有一题跋说是花银子从吴升家买的,我看非然,或是有人献的,或是夺取的。吴德升孙子吴应宾,曾孙吴道凝,《桐城县志》记载,吴道凝“雅志石渠天禄之业”,著有《大指斋》十二集,今不见其书名。清朝康熙以前,吴家藏画很多,如:《清明上河图》、《千里长江图》、丁云鹏的《罗汉图》等等。据传《清明上河图》是张英从吴临坦家拿去献给康熙的,《龙眠风雅》中有《千里长江图》、《清明上河图》题诗,藏在吴家。方密之、张英、潘江等都是麻溪吴家外孙。
   话说回来,李公麟的《潇湘醉卧图》的写意重点是湘妃醉卧,其主笔落在今天的柳峰山。从浮山一带看柳峰山,象一个美人安闲睡着,头朝南,长长的柔发向南舒垂着,上有一块佝偻石。湘妃的神话传说不可信,但以山记人、记事自古有之。
方以智的《为了庵作画》一文,对李伯时的潇湘图是这样评述:“李伯时潇湘图尚泛苍莽,彼受之否?是亦太白所云,枕席烟霞之变夺乎?”
9.jpg
   有人说潇湘不是在湖南省么?《晋书》、《庐州府志》、《庐江县志》记载,庐江曾设过湘州。明朝徐鸾《与李卓吾书》:“读《洞庭湘妃辩》,援引博而弹驳精,大快人意。今鸣条冈即在安邑,舜陵亦在安邑,以孟子卒于鸣条一言断之,确乎无疑。再考《竹书纪年》:舜三十二年,命夏后总师陟方岳。三十三年,夏后受命神宗。三十五年,命夏后征有苗。四十九年,帝居鸣条。五十年陟。此本文也”。“《山海经》:苍梧山,帝舜葬其阳,丹朱葬其阴。舜以唐封丹朱,即今平阳,则古苍梧即鸣条地,可为一证”。鸣条,苍梧山,即今天的石溪苍岘山。“桀放南巢”,现在有人把“鸣条”写到山西省了,我想这是谁留下的杰作呢?
   李公麟家居白石山房。潘江《白石郎》:“白石郎,好随比目鱼,直引到潇湘。江水相接,淮南海西,任郎来往,道路不迷”。《尔雅·释地》:“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鰈。”《史记·封禅书》:“东海致比目之鱼。”比目鱼是一物证,还有零陵香,即蕙。《安庆府桐城县志•方物》“蕙,一杆数十花。今之山茎也,魏武帝以此焚香”。宋朝范成大、清代吴其浚都有考证,湖南省不产零陵香。人们忘记东瓯、钱越、八闽的历史,把古代的历史乱串。
   柳峰山古为湘霍山,又名太华山、天台山等。春秋战国时,吴灭楚,越灭吴后,改名太(天)姥山。大家都熟悉,李白曾作《梦游太姥吟留别》。方孔炤曾作《太姥山记》,其子方以智《太姥山》:“山石乐乐,大至数十百丈,九鲤一线,皆在山颠,山踞海澨。摩霄峰最高,观日为快,无云之晓,先碧后红,其红弥天,千里之岛如縨发然,盖水光荡漾,映其出没有,故悠忽而成此状也”。
10.jpg
   太华山非今天的华山,太华山在南巢,有巢氏后人燧人氏,燧人氏后伏羲氏。西晋陆机诗云:“宓妃兴洛浦,王韩起太华”。我看古桐城人的文章提到,“三代之书,焚于秦火,而吾邑之书独存”,以一邑之书释全国,地名被反复复制,重名太多。《庐州府志》有岳山记载,《无为州志》:岳山在西南一百二十里。姚鼐先生《五岳考》以及《左仲郛浮渡山诗序》都有古岳的说法。
元朝吾丘衍《赋得调冰》:
佩环初碎响齐庭,亚父锟铻玉斗惊
太华井寒云液重,金茎露冷雪花明。
欲浮仙浪归河汉,无复灵瓜破水晶。
相府碧筒君勿醉,凉风羽翼自身轻。
   每个朝代,都有人写太华、太(天)姥诗词、文章,我也不想考证他们的籍贯了。下面从《龙眠风雅》中摘录几首,看看本地人的说法。
孙临,字克咸。他与钱澄之先生在飞来峰上架起壚子,野炊起来。
《飞来峰前当壚甚可人意,同幼光醉饮喜雨留行二首》其一
一天阴雨滞云阿,桥上魂销奈若何。
翡翠绣衾随犊鼻,凤凰孤管咽蛮歌。
石郎隔水呼溪女,灵鹫移峰换苧萝。
不动琴心人亦解,欲将襥被近湘娥
11.jpg
明朝吴偆《登太华山》:
颢气高浮白帝尊,回翔势欲溯昆仑。
西郊云断仙人掌,东井星疏玉女盆。
鸟道半空秦树秃,猿愁绝岭汉祠昏。
蝗飞满目车箱谷,民瘼应能箭筈门。
   柳峰山还有一个仙女盆,不信大家上去看看!还有南岳庙遗迹可寻。
明朝秦嘉禾《登天姥峰》:
天姥崚嶒不可招,云岩雪壑傍青霄。
天台四万八千尺,俯首飞虹渡石桥。
明朝左国治《同探龙井》:
从此沿溪别有湾,半空晴瀑点衣斑。
携来太华峰头雨,散与终南树杪山。
密叶覆前翻覆后,落花飞去又飞还。
同心竟日谭丘垅,夜月扶筇拟再攀。
方大阶,字景玄,方密之童子师,著有《逸叟随笔录》,他的《读潜夫<太姥山记>》:
高手写山形,山形爛满册。
竹树半隐岚,层峦如列戟。
闪烁仙灵居,昆仑发来脉。
大岩高以峙,小岩幽且窄。
三十六峰头,搜奇更可索。
扪萝一线天,夹壁露微隙。
隐崖洞中泉,旱潦滴绎绎。
又见莲花排,可观不可摘。
蓝溪水潺潺,皎洁如白石。
摩霄顶上看,海日东方赤。
昔有维舟者,忽梦风雨夕。
消氛为前驱,鸾笙声奕奕。
乘龙上碧空,蝉蜕凡魂魄。
荒塚没烟云,千古太姥宅。
   还有以前许多文人描写舜帝、夏朝历史的诗文,不再一一枚举,青山依旧在。总而言之,李公麟的《潇湘醉卧图》是描写家乡美丽山水的,事是记录舜帝、湘妃曾经生活在这里,向人们诉说着家乡古代历史,以画传史,才是本画的真正内涵。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永远高于一切!





补充内容 (2022-4-16 09:14):
它涉及如今的浮山、会宫、金社、项铺、白柳五个镇的山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015

回帖

8540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8540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22-4-16 23: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大师们提出意见,我想在成书时,广泛收集大家意见。可以在枞阳二三事论坛上留言,到时把您们意见附上。有错必纠,表示衷心感谢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015

回帖

8540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8540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22-5-26 21: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渡航 于 2022-5-27 18:36 编辑

太姥山记
方孔昭
环山皆海,唯西北之向,蜿蜒直取桐城。北伫龙井,西枕浮丘,与之共鼎三足之势,此太姥山之大略也。又以尧时老母,种蓝于山中,逢道士而仙去,故吟传至今。其东南诸峰,林壑尤美,地势险峻,车马不行。以其不行,故苍茫天地,皆为原迹,山石不假人手,自拟奇状。鬼斧凿之以崇峰,神工竣之以旷岭。群山排闼以堆阙,骇浪拱舟而生津。千帆百舸,一碧万顷,海上仙都,名其固当。山中盛白茶,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茕孑于幽谷,特立于深丘。不经杀青,无害茶韵,取文火微醺,始成佳茗。甘之回味,啖之无忧,慨与君子同。君子好茶,恬而不愠;君子好游,乐而忘时。君子观太姥之鼎盛,足以夸物状以琼思,骋游怀以振袂。而后沐清风,溯肇源,师其刚毅,而去淫伪。故今之君子,必乐于山水,私其社稷,而后始能谈笑古今。人之兴怀,犹披荆以行道,乱棘掩目,湿露沾衣,山高水长,去日苦多。倘缺袂不缝,则赧于自短,囿于成见。故君子以不辩之态,敬其崇山,豁其碧海,无心于留去,不羁于宠辱,而千秋共瞻。君子宜静亦能动,静能修身而不誉,动能卫道而长吁。如其覆鼎之峰,愤而为青;如其桐城之海,怒而成澜。斯君子也,孰与吾同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015

回帖

8540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8540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22-5-26 21: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潜夫《太姥山记》
方大阶,字景玄。为从孙方密之童子师。著有《逸叟随笔录》。
高手写山形,山形爛满册。竹树半隐岚,层峦如列戟。闪烁仙灵居,昆仑发来脉。大岩高以峙,小岩幽且窄。三十六峰头,搜奇更可索。扪萝一线天,夹壁露微隙。隐崖洞中泉,旱潦滴绎绎。又见莲花排,可观不可摘。蓝溪水潺潺,皎洁如白石。摩霄顶上看,海日东方赤。昔有维舟者,忽梦风雨夕。消氛为前驱,鸾笙声奕奕。乘龙上碧空,蝉蜕凡魂魄。荒塚没烟云,千古太姥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发图教程|( 皖ICP备19025135号-3|皖公安备案号34082302000108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 12:5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