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215|回复: 3

[独家报道] 历史如果抛弃她,许多诗文解释不通

[复制链接]

219

主题

1015

回帖

8540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8540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22-2-28 08:3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渡航 于 2022-2-28 08:40 编辑

晋熙诗话三石溪又称武城

   姚孔鋠家住石溪,乾隆二十三年沈筠仪在姚孔鋠《小安乐窝诗抄》序概述:“金貂奕采,辉煌丹桂之庭。玉树盈阶,馥郁乌衣之巷。则有万松宅畔,御史连镳。百子山头,阿衡再世。然而龙舒著姓,必推沩汭流长。桑落名家,犹仰柳梁公望。重簮笏则甘棠遗爱,门庭则棨戟联辉。犹忆童时,幸沾化雨。皖邑曾闻,贾父紫马南来。君家雅重,季常朱幡西降,仰托龙门之迹。识季方之有兄,遥兰省之华。知元方之有弟,玉昆金友,分道扬镳。薜凤荀龙,宣猷赞化。时则先生以青钱入选,奏颂金鸾”。【注】阿衡,指伊尹,商朝太甲老师。太甲放桐,三年思过。沩汭,指舜帝居地,舜帝陵遗址在石溪黄精园。这一段概述本地历史文化渊源。
百子.png 1.jpg
                              
      安徽省枞阳县项铺镇石溪街是古代州府设治地,称为武城。其来源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商武丁所封地,另一说法周武王时封姜子牙为武成王,目前没有找到记载。相形家说,石溪古城为龟蛇相恋(或龟蛇顾海),东有青龙,为振武,有振武堂,东门为长安门,东西街道为长安道。石溪街南边还有武城庙遗址,现存一石香炉,年代久远,上面文字因风雨侵蚀,无法辨认。祭祀方法有点特别,当地老百姓每到腊月三十日,从凌晨开始到十二点之前,用一升三格米、三个鸡蛋、猪嘴、打颈鸡(将活公鸡头直接砍掉,血祀)、焚烧香和黄钱元宝祭祀,其习惯流传已久。
2.png
      关于武城和龙舒的说法。宋朝华岳《翠微南征录》卷一一,有《上运管张平国》诗:
武城三载促公归,自合班行列禁闱。
计幕暂参知有在,野夫曾此便横飞。
【按】自注:野夫,平国侄,安国子,路漕管除龙舒守。明年。(张校:文义似未完)
   据《皖桐白扬张氏宗谱》记载:宋代张平国与张安国是张祁儿子,属历阳张氏支派。张祁有《庐州诗》存世。张安国即张孝祥,张孝祥《于湖居士文集》卷二五,载有《请舜老住浮山疏》。张孝祥于1151年10月给友人王虚中写了《龙舒净土文序》。据《石渠宝笈》记载:“跋李公麟石鼎联句图,张孝祥安国氏观于南郡冲公堂上,信一代奇笔也,养正善藏之。干道戊子(1168)八月十日”(《石渠宝笈》全宋文卷五七O二),张同之是张孝祥与李冲元孙女所生,字野夫。据张同之《宋故运判直阁寺丞张公埋铭》记载,他曾知舒州、淮西提举兼权转运判官、提点刑狱兼提点江淮湖北铁冶铸钱公事。从以上信息,历阳张氏,从张祁开始,祖孙三代曾经在本地工作和生活过。浮山有张公洞留有张同之石刻。
3.png
宋朝宋庠《送刁绎从事自龙舒西赴青城宰
东别群舒国,西踰二剑天。
才高邺都檄,政伫武城弦。
莋马征蹄苦,岩鸡瑞羽鲜。
离愁知远近,万里到桥边。
   宋朝路璪父亲曾于熙宁元年(1068)当龙舒守,浮山有石刻,未找到相关信息记录,笔者初步判断是文潞公相关。
4.jpg
明朝马敬思,字一公,号虎岑,家住石溪。《龙眠风雅》载有《武城》诗:
登临无限意,吊古有余情。
水退鱼梁在,秋深雁字明。
如何文学地,翻以武城名。
荒高浑游遍,萧条诵读声。
马敬思另一首《过画溪别业》:
犹是当年瀑,重来拽杖听。
水逢秋季白,山送晚余青。
别业空啼鸟,画窗冷照萤。
残僧若个在,在指石溪亭。
孙中彖,字易公,号连溪,司马余庵公第三子。顺治甲午与兄中麟同举于乡。《龙眠风雅》载有《武城怀古》:
小邑民风古,残碑卧浅莎。
城荒人径少,野阔鸟声多。
贤宰千年在,轻舟半夜过。
潺潺流水响,仿佛是弦歌。
晋代潘尼《赠河阳》,《诗纪》云。叔潘岳为河阳令。
虙生化单父,子奇莅东阿。
桐乡建遗烈,武城播弦歌。
逸骥腾夷路,潜龙跃洪波。
弱冠步鼎铉,既立宰三河。
流声馥秋兰,擒藻艳春华。
徒美天姿茂,岂谓人爵多①。
按:①《文选》二十四。《诗纪》二十八。又《类聚》五十作晋河阳令潘安仁诗。潘岳著有《金谷集》。
明朝胡俨《过枞阳》诗:
昔忝桐乡令,曾鸣单父弦。
重来新物色,不改旧山川。
往事从人说,虚名愧我传。
司农今已老,白首益萧然。
   从以上诗文明确记载了武城在龙舒、桐乡。据明朝《庐州府志》、《六安州志》记载,虙生墓在寿阳南一百二十里。虙生又称作单父,是虙羲氏后裔,向孔子求过学。汉朝舒县设有桐乡,是汉朝设置,其范围含今天的枞阳县大部分、桐城市东、庐江县南,王莽篡权后改桐乡为崑乡,昆乡出矾,庐江与枞阳交界有小矾山,古称崑山,枞阳人称矾母山。三国时,孙权设有祭天台。河阳设置或在汉代王莽时,不在晋代。历史政权更替,行政区划变化频繁,郡县名称也发生变化,武城这一名称在明末清初以前还存在。

晋熙诗话四石溪又称彭城
【写在前面】历史上,我们这里一座桥、一座山成了别的地方郡县名称。今天的人们不能用汉代行政区划去解读夏商历史,同样,也不能用今天的行政区划去解读汉唐行政区划。古代国都在河南或陕西,扬州、徐州地理概念也不是今天扬州、徐州,且徐州以前属于山东省。安徽的寿春、六安(非今天六安市)、典阿等为古代扬州刺史都督治所,南徐设置不一。古有四渎,用现在河流概念有的解释不通。从今天的枞阳到寿春,古代有一条河道,称南淮水。如果宋朝的池州、徽州人乘船到开封,绕到今天的扬州沿水而上,那大脑肯定有问题。用明清的行政设置去解读古代历史,许多诗文解释不通。
   范增属于秦时居巢人,家在彭城城内,也葬在居巢的彭城东北,必须具备居巢、彭城这二个条件。现在的徐州不在秦时居巢的范围内,当今的巢县古时没有彭城。清朝《禹贡九州图(局部)》,南鄛与巢标识是二个地方。明朝方以智《通雅•卷十》记载:《短长说》曰 “亚父归彭城邑邑”。 “邑邑”本当作”悒悒”,《说文》“不安也”。现在有人理解为彭城邑,是错误的。也不知道居巢有彭城。
41.jpg
   《龙眠风雅》记载,明末清初姚康吊亚夫的诗文有二章,选取一首:
姚康《再吊亚夫》(序略):
丈夫之生良有以,檄天只在一知已。
天之为公营此人,先营其目重瞳子。
三日之粮秦就累,六王之复楚为纪。
有何一事发纵指,示不由公以此,
抒吐平生亦足矣。
观公之气亦何激,狮子堂堂见胸臆。
鸿门玉斗触手碎,彭城归车应声傍。
嗔喜去住只自由,此事汉庭宁可得?
意见同异有听争,陈平草具何曾灵?
为问彭城范亚父,何似钟室韩淮阴?
刘季徒大言,得时夸好手。
以不用公为楚诟,此语决知公不受。
公之不受不为公,为知我者一重瞳。
42.jpg
一、宋朝人写彭城
   1、舒州有彭城。《扬州画舫录》:五代吴太祖杨行密女,年十六,适舒州刺史彭城刘公,生男女十二人,以顺义七年薨,年三十八,乾贞二年,葬江都县兴宁乡嘉墅村,称长公主。闽县丞危德兴作《寻阳公主墓志》。时村农掘地得石,今藏原乌程令罗素心家。《唐文拾遗》收录危德舆撰写的《吴太仆卿检校尚书左仆射舒州剌史彭城刘公夫人故寻阳长公主墓志铭》。杨行密是庐州人,在当庐州刺史时发迹的,吴王宫在今天的庐江县。舒州治所在彭城,即今天的石溪。
   2、临皋亭在彭城。苏轼在石溪时舒州,称龙舒郡,安庆府设置在南宋末,时间相差近百年。宋朝吕祖谦《卧游录》云:“苏子瞻曰:迁居江上临皋亭,甚清旷风晨月夕。杖履野步,酌江水饮之,想味风义,以慰孤寂。彭城佳山水,鱼蟹争讼,寂然盗贼,衰少聊可藏拙,寓居去江无十步,风涛烟雨,晓夕百变,江南诸山在几席,此幸未始有也”。苏轼能坐在彭城几席就能望到江南的山,显然不是黄州的临皋亭,黄州没有彭城。
43.jpg
   3、苏东坡在舒州,苏轼的夫人同安郡君王氏二十七娘墓还在石溪,除苏轼存世《堋头帖》记载以外,石溪还有传说。明正德《安庆府志》记载,苏轼当团练副使。收录在《四库全书》里的明朝陶宗仪《说孚》及《续骪骳说》等处记载:“东坡守彭城,参寥尝往见之。坡遣官妓马盻盻索诗,参寥笑口占绝句云:多谢尊前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坡喜曰:予尝见柳絮落泥中,私谓可以入诗,偶未曾收拾,乃为此老所先可惜也。参寥于内外典,无所不窥,能文章尤善为诗。秦少游与之友契,尝在临平道中,作诗云: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东坡一见,为写而刻,石宗妇曹夫人善丹青,作临平藕花图,人争傅写,盖不独宝其画也”。(注:后一首诗被人改了几个字,修《四库全书》的人没长大脑子。藕花即荷花,不管是江州还是汀州,藕花五月还没开,也满不起来,徐州就更不用说了,明显是粉花。古江州四、五月坠粉,又称花县。改诗也改得恰当。
44.png
   4、古江州有彭城。南宋洪迈在《论图谶星纬》和《论吉凶祸福》分别记述:宋文帝时,孔熙先以《天文图谶》知帝,必以非道晏驾由,骨肉相残,江州当出天子,遂谋大逆,欲奉江州刺史彭城王义康,熙先既诛义,康亦被害。而帝竟有子祸。孝武帝乃以江州起兵而即尊位,薄姬在魏王豹宫,许负相之当生天子,豹闻言心喜,因背汉致夷灭而其应乃在汉文帝。
二、彭城附近有赤壁。石溪(彭城)北约二公里有赤壁,赤壁在浮山东北,《庐江县志》、《庐州府志》有小赤壁记载。桐城文人记载为培嵝山。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江水左径百人山南,右径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处所也。”百子山在石溪对面,百子庵还在。
明朝林光诗《阻风二首 其二 》:
入夜长江骇万艘,畏途欹枕梦魂劳。
彭城震动来韩信,赤壁喧呼破老曹。
误怪江豚迎浪拜,几看鹰隼入云号。
中和位育吾人事,却笑寒毡坐不牢。
   这首诗无论写徐州,还是巢县解释不通。
45.jpg
明朝杨士奇《杨学士乃弟仲宜归建安以道中五景求诗赠之 其二 》
泊舟淮南渚,向昔闻清钟。
飒飒飞雨来,潇潇洒孤篷。
沿洄距几日,气序变寒冬。
望乡行有期,怀别坐无悰。
何时连枝会,将复彭城同。
         彭城在淮南,徐州过去属于山东,不属于淮南。
明朝薛雍《过古彭城夜灯读书》:
舟泊彭城江,夜听彭江水。
凄凄梧桐音,呖呖天鸿泪。
节序苦易迈,心绪生烦愦。
心绪江水长,往事今如此。
汉皇图远大,形祻重瞳子。
入关判鸱鸾,可怜范增死。
平生慕明哲,肝肺慎交与。
长途读易爻,今觉随**。
反覆中郎论,竟喜管宁虑。
风云依飞龙,盛平今日事。
伟哉马新丰,旅邸终自许。
【注】重瞳子,指范增,秦时居巢人。
三、范增墓的位置。《汉书》居巢。注引皇览曰:范增冢在郭东。《太平寰宇记》:范增冢在巢县。《天下名胜志》:县治范亚父故居。亚夫故居座东朝向西。明正德《安庆志·七》记载:《皇览》曰,范增冢在郭东,有庭。亚父井吏民皆祭亚父于居巢,庭二。长吏视事皆祭,而复从改,复吏造祠于东。康熙《安庆府志》、嘉庆《庐州府志》均有记载。
清大学士张英《黄茅冈》诗:
暮登黄茅冈,冈势俛平畴。
怪石何离奇,群羊满山头。
坡公守此地,醉醒时来游。
石上有遗字,笔势如银钩。
后人景高风,还为起朱楼。
名山不在深,此地直荒邱。
乃知贤达士,能令山川幽。
幻化同草木,林壑擅风流。
使君复何处,片石自千秋。
张英的《亚父冢》诗是这样的:
驱车路入古彭城,亚父坟前春草生。
历数天教分楚汉,英雄人岂谢良平。
碑留姓字千年恨,魂断河流午夜声。
往迹恰邻高帝庙,相看应使壮心惊。
【冢南有汉高皇庙,后有乱石山,黄茅冈前有狗尾湖】。
   据许嗣凡先生说,范增墓在上倪庄,其后小山名字我忘记了。从上倪庄到下倪庄叫黄茅冈,下倪庄及鲍家嘴前是狗尾湖,后来人们称桥头圩。范增墓后有石亭、有墓碑。清朝乾隆年间,有人乘着夜色给砸了,还有一些名人石碑也是晚上砸了,石溪老百姓发现后,就私发组织,夜间轮流看守没有砸的墓碑,通过跟踪发现,有人将砸碎石碑,拿一块碎片,到石溪街一个当铺,兑得赏银。老百姓非常气愤,就砸了当铺,此事闹到县衙,要求重修,结果不了了之,还禁止老百姓私修。
四、家乡人吊祭范增。《龙眠风雅》及古桐城人诗文集中,有许多人评论范增,祭吊范增或咏范增墓诗文,他们不可能都跑到现还巢县或徐州去祭吊,再者,这些在社会有影响的人物不会乱写。下面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古桐城藉文人诗词:
明代浙江右布政使(二品要员)何如申写的《范增墓》:
好向彭城解铁衣,鸿门一失事全非。
至今草野花如雪,犹作纷纷玉斗飞。
明代武英殿大学士何如宠(宰相)写的《范增墓》:
宴罢鸿门百事空,腰悬宝玦恨无穷。
可怜七尺英雄骨,归葬彭城属沛公。
明代抗倭名将阮鹗之子,福建邵武太守(五品)阮自华写的《亚父墓》:
君自入关将,如何身不王。
笑谈秦失鹿,去住楚亡羊。
白壁谁先碎,黄河空复长。
当时绝甬道,老大畏雁扬。
明朝齐之鸾孙齐鼎名(中山王徐达后人)《范增》:
鸿门玉玦不胜情,从此君王独远征。
骸体归来秋草里,汉家分醢过彭城。
据《四库禁毁书》中《木厓集》记载,明末清初著名诗家潘江《彭城八咏》。
五、乡音无改。亚父,石溪人称范增亚(ya)夫,不读亚(yà),可查《康熙字典》,我看也只有家乡人才这样读了。如同外地把六(lù)安读成六(liù)安,庐(yú)江读成庐(lú)江。亚夫庄在今枞阳县石溪小学东南角,现名亚(ya)庄。
   按照各朝代食货志记载,明末崇祯时期,桐城县只有四万多人口,清朝康熙初只二万多人口。宋朝一个县城一百户,二百户属于大城。《据桐城县志》记载,明朝初期石溪为宁江府设治。由于受到区域面积影响,加上长江航运迅猛发展,以致治所被移走。石溪虽然是个废郡、废县,但不能说没有历史,明代以前是通淮达江的重要驿站,其地理位置是中心。石溪又称彭城,至于如何得名,待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015

回帖

8540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8540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22-3-5 15: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正:【注】重瞳子,指舜帝,居在巢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20

回帖

1011

积分

三星会员

积分
1011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22-3-15 16: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宣酒为什么出名啊,就是发现了一个小酒窖,然后学者就开始有历史故事撰写了。枞阳作为一个文化大县,缺乏的就是吴老师这样钻研历史的人,会宫的华表有石人石马,不晓得是哪个古人之蓦,期望学者们解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015

回帖

8540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8540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22-3-15 20: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食者有毒 发表于 2022-3-15 16:41
宣酒为什么出名啊,就是发现了一个小酒窖,然后学者就开始有历史故事撰写了。枞阳作为一个文化大县,缺乏的 ...

首先感谢关注与支持。会宫华表小学位置,是明朝兵部尚书吴用先墓,成于崇祯初,由皇帝下诏特建。未毁之前,每到清明麻溪吴氏都去祭祀。吴荫祖老先生曾和他父亲及族人祭祀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发图教程|( 皖ICP备19025135号-3|皖公安备案号34082302000108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 13: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