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渡航 于 2021-8-16 09:28 编辑
铁的开发与利用应从新石器时代开始 轩辕氏发明车、大禹治水,都离不开金属工具。《虞书·大禹谟》就有﹕“水、火、金、木、土、谷,惟修”记载。古玩市场上普遍认为:安徽的铜最老。古代把铜称之为金。最早的金,称为紫金。其来源于原始绿铜矿,早期的分布在地球表层,容易开采。由于受到条件限制,其提炼精度不高,质量较赤金和黄金差,但它开发时间最早,为中华民族文明基因。《路史》云﹕燧人为釜。燧人发明火以后,就有冶炼。燧人氏在伏羲氏前。按明代科学家方以智对甲历的推算,从伏羲氏画八卦建甲寅起,到2021年有七千二百三十八年①,也就是说我国冶炼历史可以追溯到七千三百多年前。 青铜器的发现,无论是古书记录,还是当代考古,枞阳县境内都可找到证据,而铁的考证最难。大家都知道,铁除了可以循环利用外,无论是埋在土里,还是放置室内,容易氧化腐烂。枞阳考古,发现了牛头山古代铁矿开采坑口。据地质部门资料,项铺镇龙虎村到白石村一带有铁矿床,龙虎山有古代铁矿开采坑口。 位于枞阳县项铺镇柳峰山南麓的安箕山(卧牛山)与东山(凤凰山)之间旷野,名叫百箩湫的周边,现已找到人类最早使用铁矿石的证据。 【发现一】2021年5月22日下午,枞阳县宣传部部长方千、县文旅局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方绍兵,在白石村党支部书记陶金明等陪同下,专程对远庄、束庄、陈庄、陈墩进行考察,在束庄后面,距百箩湫南约一百米地方,方绍兵先生发现的一块石耒耜(lěi sì)头。 石耒耜一的正面为四边形,对角长为16×10cm,厚度3cm,重630g,有磁性。底呈渐隆起孤状体。石质为当地的麻铁石,做工比较精致,有磨损痕迹。 【发现二】2021年8月3日傍晚,我与汪艮明先生在百箩湫一带散步,在田埂边发现一枚石耒耜头。我当时用手机定位了一下:30.879N,117.343E,如图。 石耒耜二的正面为三角形,边长为18×13.5×11.5cm,最厚处6.5cm,重865g,有磁性。底呈渐隆起孤状体。石质为当地的麻铁石,制作比较精致,有磨损痕迹。 【发现三】我们同时发现铁矿石磨制的工具。如图 五面石刀具正面边长7×4×5×7×6cm,最厚2.5cm,重400g。四面石刀具正面呈梯形状,上底、下底、腰长分别是3×7.5×7.2cm,厚4.5cm,重515g,均有磁性。棱角分明,做工比较精致。 【发现四】我们同时发现的早期石耒耜头。如图 石耒耜三的正面呈四边形,边长分别为:10×7.5×6.5×10cm,厚3cm。石耒耜四的正面呈四边形,边长分别为:8.5×10.5×8×10.5cm,最厚5cm。棱角分明,做工粗糙。 分析:以上遗物,通过磁性检测,石耒耜三、石耒耜四不带磁性。石耒耜一、石耒耜二,以及石制刀具上放一枚小磁铁,均能吸引。从制作工艺上可以看出,不带磁性的石耒耜头,虽然棱角分明,工艺粗糙。带磁性的棱角分明,工艺精致。从功能上看,带磁性石耒耜比不带磁性石耒耜的表面积与体积增大,在使用过程中,起泥深度增大,犁的面积增大。从使用年代的苍桑感来看,不带磁性的石耒耜头比带磁性的石耒耜头使用时间要早。 【历史链接】 一、铁的记载。《康熙字典》对铁的解释:“【说文】黑金也。【书·禹贡】厥贡:璆、铁、银、镂、砮、磬”。《山海经》曰﹕会稽之山,其上多金玉。《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山镇曰会稽。南镇会稽山﹕会稽山,一名茅山(拔茅山),一名苗山,一名覆釜山,一名衡山,一名涂山,一名覆釜山,一名南山”。《周礼﹒大司乐注》四镇:山之重大者,扬州会稽。 《淮南子》云:苗山之铤。许慎曰:铤,铜、铁、璞也。高诱曰:苗山利金,所出苗山者,会稽山之别名也。陶弘景《刀剑录》记载,太甲以甲子,铸一剑刻“甲”字,曰“定光”。魏文帝《大墙上蒿行》:苗山之铤,羊头之钢。 从以上记录,可以得知古扬州会稽,在夏朝以前就有铁的开采和利用。明朝《庐州府志》记载,扬州的扬来源于阳帝所居,古字“扬”与“阳”同源。枞阳县拔茅山,古名苗山,又名嵞山,又名会计(稽)山。枞阳考古,在拔茅山发现古代开采的铁矿和铜矿口。会宫名称来源于会计山和夏后宫。我们发现石耒耜地方,与拔茅山一河相隔,另外,龙虎山也有铁矿口,石耒耜究竟是什么地方,有待进一步论证。 清朝以前桐城人对会稽和夏禹的说法,有诗文见证。《龙眠风雅续集·卷二十三》收录,明末清初姚士堂《南镇》(【自注】周禮南镇曰会稽):“禹陵南指岭云重,野饭停舟托短筇。径转石梁开大陆,秋高玉取拱群峰。千年名镇苍松古,历代祠碑碧藓封。小立雕斋贪茗话,霜林冉冉暮烟浓”。 《龙眠风雅续集·卷二 四十》收录明末清初方景与,方坦庵第四孙。《人日谒禹庙》:“占暦兹辰贵,旭气遍江洲。晨光动游兴,步屧随山幽。振衣会稽冈,烟峦迷九州。缅想神禹会,功烈古无俦。巍庙宛委下,蒸祀历千秋。金简窆石藏,云封不可求。丰碑树道偳,咸曰衣冠留。逶迤接南镇,庙貌何修修。老幼争祈禳,旦夕歌钟稠。来逢始播日,益仰四载休。微馨荐涧藻,百拜溯徽猷”。 古桐城人写的还有许多诗文不再摘录。周朝有四镇,礼会稽南镇,周朝基本以长江为界。吴周章被封,是在周武王封建的,跨江北江南,也就是江南属于吴地,不属周。由此可见,周以前枞阳的“会稽”不是后来的浙江“会稽”。 二、原始农业记载。《易》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伏羲,本为虙牺,后又写宓牺。根据多种志书记载,枞阳浮山为古巢城。浮山、白云岩有大小三百多个洞穴为远古人类提供群居之所,有巢氏后人燧人氏,燧人氏后人伏羲氏,浮山有伏羲氏留下遗迹。项铺镇白石村的陈墩、束庄后古墩为古代城郭,相传为尧都②,夏朝最后一个君王夏桀居于此。 原始农业在伏羲氏时代就已开始了,《工部部汇考一》记载:“太昊伏羲氏,命大庭治屋庐,阴康治田里,栗陆主疏导泉源,始立冬官”。伏羲氏时代设置有治田、治水官员。据《易经·系辞》记载: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断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月令》曰:“天子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亲载耒耜,躬耕帝籍”。宋代梅尧臣曾当桐城县主簿,他的《耒耜》诗:古圣通物宜,耒耜资粒食。曾当过舒州通判王安石的《耒耜》诗:山林尽百巧,耒耜无良材。 亿万前浮山火山爆发,形成了含有多种矿物质的火山地貌。有丹砂、铜、锡、铁、铅、矾、石灰岩等元素。如果我们发现铁矿石耒耜来源于龙虎山,那说明比拔茅山发现铁的古矿口开发的更早。如果将伏羲氏时代定为新石器时代,那么,铁的开发与利用应该从此时开始。限于篇幅,不再赘说。有不妥地方,欢迎赐教。
【参考资料】①明朝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一﹒撰天类》开辟纪年及《通雅·天文﹒十一》。 ②明初《浮山县志》记载,晋州浮山县有尧都,尧都在陈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