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渡航 于 2021-7-19 12:18 编辑
这枚玉杵,会不会是从月宫中掉下来的? 玉杵 灵丹捣尽试真情,辛苦嫦娥守太清。 玉杵非唯天上物,人间早有石舂声。 荒石,被人们利用后,可体现出其观赏价值和劳动价值。用作工具的石头,有其使用价值和价值。在人类发展史,以石制成的工具,功劳显著,荣光史册。如果不是为人所用的,永远是荒石。 提起玉杵,中国人并不陌生,都知道是捣药工具,便赋予神话,玉杵为月宫中玉兔使用,长年捣药不停,其故事一代一代地相传。而真正古代玉杵是什么样子,几乎无人知晓。 2021年5月22日下午,枞阳县宣传部副部长方千、县文旅局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方绍兵等一行,来到项铺镇白石村陈墩(桀王城遗址)考察,《枞阳考古》标识为“唐山神墩文化遗址”。在察看中发现一枚玉杵。(如图)
玉杵:长16.5cm,最宽6.5cm,厚3.5cm,重量1020g。 外观:暗黄,不透光。形状不规则,象山芋。光滑、圆润,非我们今天所指的玉石。两端有明显附着物和打击痕迹,呈紫红色。内部结构待检测,年代未祥。 用途:古代用于和药。 古人对玉杵的描述。玉杵象金梭。清代张玉书编篡《御定佩文韵府》:玉杵/金梭。古人用玉杵对金梭,形象工对。 玉杵象山芋。我们叫山芋,别的地方人称红薯。宋代著名的史学家吴淑冬日煮山芋羹,招待客人。他老人家把山芋比作玉杵。《艺林汇考﹒饮食篇﹒卷四》说楛:小截山蓣(芋)为玉杵羹,黄雀脂膏为金绵鲊。吴淑诗“晓羹沉玉杵,寒酢叠金绵”。宋代陶谷《撰清异录﹒卷下》已记录了此事。
想象中,玉杵为玉兔所用。蟾宫折桂,寓意考试高中。宋代吴哲,字吉甫,以晚科试漕闱。他在《捣药兔长生》诗中写道:“真水黄芽长,香风玉杵鸣。不为三窟计,永伴一轮明”。 宋代王应麟《困学纪闻﹒卷一八》有记载。 玉杵臼的故事。我们没发现到玉杵臼,它还演绎着美丽爱情故事。《全唐诗话》:长庆中,裴航下第,游鄂渚。偶与樊夫人同载,航见其有国色,慕之。赂侍妾袅烟,以诗达意。夫人得航诗,若不闻。使袅烟持诗答航,诗云:“一饮琼浆百感生,元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航亦未达诗之旨趣,后经蓝桥驿,渴甚,向老妪求浆。妪呼女云英,擎浆与航,英色芳丽。航忆夫人诗句,异之,愿纳聘焉。妪言:已有灵丹,须玉杵臼捣之,有此当相与。航购得之,妪仍令航捣药百日,妪吞之,先入洞,告姻戚来迎航及女,就礼,引见诸宾。一仙妪谓航:应相识否?航不省。曰:不忆鄂渚同舟事乎?航惊怛,陈谢。始知夫人即云英之姊。后航及妻入玉峰洞为上仙。 清朝大学士张英看到《裴航游仙图》后,一下写了六首诗,《为友人题裴航游仙图便面六首》,其四云:“觅遍天涯道路长,故将辛苦试仙郎。岂应天上元霜易,翻为人间玉杵忙”。 古人写玉杵的诗词、文章很多,不一一枚举。《淮南子》曰:神农尝百草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帝王世纪》曰:伏羲尝和百药。和药必须有工具,我们发现的这枚玉杵,虽然不能肯定是伏羲氏时代留下的,但能充分地证明了远古时代医药及制作历史。托借于天上,事实在人间。这究竟是不是月宫掉下来,朋友,你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