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二三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查看: 32341|回复: 0

[转载] 钱澄之易学渊源考(2) 吴社教

[复制链接]

16

主题

7

回帖

220

积分

二星会员

积分
220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21-5-29 12: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钱澄之易学渊源考(2)
                                                        吴社教

                                                
bdbab60c6d45b86bd26867b658d6707.png
                                            05
        钱澄之的易学渊源除其家学之外,还接受过前辈师长的指点。钱澄之曾经特别指出的有两位:黄道周与何楷。在《田间易学》中,钱氏对黄道周直接称“吾师漳浦黄先生”。
       黄道周字幼玄,号石斋,福建漳浦人。天启壬戌进士,崇祯中官至少詹事,福王弘光时官至礼部尚书。举兵抗清至婺源为清兵所俘,坚贞不屈,于1646年被杀。黄道周学问渊博,以文章风节名于天下。精于治易,易学著作主要有《易本象》《三易洞玑》和《易象正》等。
        据《钱澄之年谱》记载,1644年甲申,钱澄之33岁时,因罹党祸,变换姓名流亡吴市。一日,“遇黄石斋先生过阊门,望见识之,招入舟,与谈东汉诸君子之过,因言:‘钱牧斋毕竟比尔多读几年书,学问不同。’府君(钱澄之)笑曰:‘如此读书不如不读。’先生正色责之,且劝学易以远害全身。授以所著《象正》”。几个月后,吴下大乱,钱澄之家室丧亡,于是窜身入闽。在困居闽山三年期间,钱澄之每每念及黄道周对他的教诲,便下决心研读《周易》,并依靠记诵章句,默寻经义,经常有所心得,久而久之便结成《火传》一本。
       在南明隆武朝廷时期,当时黄道周任首辅,引荐钱澄之为推官。对于黄道周的知遇之恩,钱澄之视为莫大荣耀,曾于文中写道:“在朝同人不以一官为生喜,皆以得大贤之荐争相羡也。”并决心报答师恩。他于《授官后呈黄石斋曾二云两师》中写道:“啸傲半生成小草,好持冰蘖报师恩。”黄道周慷慨就义后,他悲不自胜,作《哭漳浦师》:“总戎已弃全军遁,丞相何难匹马还?长啸请缨虚有愿,惟余涕泪洒龙颜。”
       黄道周的易学思想主要是继承了自汉代京房到宋代邵雍的象数学观点,试图根据《周易》中的卦象和数字推导出它与历代的治乱、社会伦理之间的关系,这对钱氏易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黄道周治易的另一个特色是常用易数来论《诗经》和《春秋》,这对钱澄之后来以《诗》继《易》、以《屈》继《诗》、《庄》《屈》合诂、会通诸经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如在《田间诗学》中解读《国风-侯人》时有以下按语:“《易》与君臣之相遇,比之婚媾。媾,遇之厚也。言此辈无功受禄,大负君之厚遇之意。不遂,犹言负也。”此处便是用《周易》之《屯》卦说《诗》;在解读《裳裳者华》中“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下按语曰:“《周易》凡曰有庆,皆通国家而言。又桓公为司徒,以典司文教为职。非其德之有彰,何以称其职乎。”此处是以《易》之通例解诗。这些诸经互通的治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过黄道周的影响。《田间易学》中甚至多次直接引用《易象正》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如论《蒙》卦辞曰:“《象正》曰:古之圣人,盖童蒙自求也。卫武公九十矣,犹警于众,曰:尔无以老耄舍我。《诗》曰:呜呼!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可谓童蒙之求矣。”在《田间易学》中,钱澄之共引用《易象正》达五十余次。
                                                                                       9be79f8324635d43bf376894687baba.png


                                                 06


       另一位对钱澄之易学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是何楷。何楷字玄子,福建晋江人,明天启五年进士。崇祯时迁工科给事中,唐王时为礼部尚书。他博综群书,犹精于经学。易学著作有《古周易订诂》,取材宏富,言必有据。钱澄之在《易学凡例》中说:“《订诂》,则何玄子先生宦留都时,出以相示,面相质问者也。”又于《诗学凡例》中写道:“晋江何先生作《诗经世本》,……何先生授余以《易》,又授以《诗》,其教不忘也”。
      何楷易学的一大特色,是利用所掌握的各种《周易》版本进行辨别和论述,试图恢复《周易》的古字音、古字体以及古体例。《田间易学》中收录《古周易订诂》内容达一百五十多条,大多用来解释卦名和爻辞。这对钱澄之准确理解《周易》中文字含义起到了重要作用。如辩说《大畜》《小畜》两卦名及大《象》时引《订诂》曰:“《大畜》有囊括宇宙、包罗万古之心胸,故《象》曰多识以畜其德。《小畜》有一言必谨、细行必矜之学力,故《象》曰以懿文德”。《周易》中有十二个叹时之卦,钱澄之引《订诂》辨之曰:“《易》有‘时’、有‘用’、有‘义’。‘时’,其所遭也;‘用’,其所致也。六十四卦‘时’而已矣。事若浅而有深意,曰‘时义大矣哉’,欲人思之也;非美事而有时或用之,曰‘时用大矣哉’,欲人别之也;大事大变,则曰‘时大矣哉’,欲人谨之也”。钱澄之易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时”的认识,他不止一次地提到:“易之道,因其时而已。”这种对“时”的认识指导着他对人生所持的出处的态度,同时也指导着他对社会变革的认识,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历史事件的评论。例如,他由此出发批评了王安石和魏了翁关于伯夷、叔齐当未死首阳山,屈原当未沉汨罗江的说法。他认为王、魏二人均未谙“时”之义。

                                                                                              1455bb1ed78dcb8f6b563a0f03d7424.png   

                                                   07

      钱澄之父亲早年学易曾师事桐城桂林方氏易学的开创者方学渐,所以钱澄之于方氏易学浸润最久,易学思想以及演易方法受方氏易学影响也最大。方以智之父方孔炤说:“王虚舟、曹白笴、钱尔卓皆事先祖(方学渐),虚舟晚穷河洛,白笴、尔卓善析名理。”《田间易学》中征引了大量的方氏历代学者或是与他们相关学者的易学言论,包括方学渐、方大镇、吴应宾(方以智外祖)、方孔炤、王宣(方以智老师)等,其中对方孔炤的征引达五十余次。方孔炤的易学成就也受过黄道周的影响。据方以智叙述,其父方孔炤巡抚湖广时,因得罪杨嗣昌而被捕下狱。“时石斋先生亦拜杖下理,同处白云库中。阅岁有八月,两先生脩然相得,盖无不讲《易》朝夕也。”后来归乡观玩环中草堂,折衷诸家之说,三易其稿,著成《周易时论》。方以智及其子在《周易时论》的基础上最后完成了《周易时论合编》的编纂工作。
      钱澄之与方以智同乡,年龄也相仿,在学行方面他们都是毕生的朋友。早年,在方孔炤所建的泽园中,方以智与钱澄之等一班好友成立了“泽社”。他们一方面,直抒政治抱负,纵论天下时势大事;另一方面,就是在一起切磋学问,并且共同就学于王宣。这一时期的经历为钱澄之易学思想的形成打下了深厚的学术基础。钱澄之在流亡吴中、窜身闽粤、归老乡村期间,亦保持着与方以智的频繁联系。二人一如既往地谈论时事、探讨学问,其中易学肯定是谈论的主题之一。在钱澄之诗作《寄药地无可师五十》中云:“我读羲文书,不从书中得。大《易》本在人,日月谁能测。易悟咸感旨,损尽安排力。”反映了二人关于易学探讨心得的交换情况。
       方以智父子在编纂《周易时论合编》的过程中,钱澄之也曾受邀深度参与。据其子钱撝禄编写的《钱公饮光府君年谱》记载,清顺治十二年,钱澄之四十四岁时,“无可奔中丞丧,出关成礼,葬毕庐墓,邀府君往注《易经》。”又于顺治十三年,《年谱》记曰:“春,过合明山无可墓庐,其尊公有《周易时论》,无可欲为订正。府君因遍阅其藏书,择其要言录成一帙。《时论》中引据多本诸此,而祖父所注《见易》及府君闽中所著《火传》,亦因以更进一筹”。在协助方以智编书的过程中,钱澄之对方氏易学的历代成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周易时论合编》中也征引了相当一部分钱志立《见易》中的内容。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