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二三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查看: 29581|回复: 0

[人物] 戴名世、方苞轶闻 钱奕珠

[复制链接]

16

主题

7

回帖

220

积分

二星会员

积分
220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21-5-28 14: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钱奕珠(桑榆) 于 2021-5-28 15:11 编辑

                     戴名世方苞轶闻
                                                         钱奕珠

                                                3fda29117c72c2b9bddf0839395e575.png        戴名世(1653—1713),江南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别号忧庵,晚号栲栳,晚年号称南山先生。年逾50时,获得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南山集》案发,被逮下狱赴死,年六十一岁。为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戴名世长方苞十五岁,二人为姑表亲(戴的母亲是方的姑母),关系密切,又同为文学挚友。
      方苞(1668—1749),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江南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市凤仪里)人。为《南山集》案牵连,下狱处死刑,为李光地极力营救,免死出狱,破格以平民身份入南书房行走。是清代散文家,与戴名世、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派“四祖”。
                                        “沙溪小镇,四斤十六两先生”
                                                 c0600068b9da9a76db08459ad8198cd.png
     某年五六月间,戴名世与方苞应邀来到沙溪镇(今属广东省中山市)讲学,这是个文人学子,设宴款待他俩,酒过三巡,宾主雅兴大作,谈古论今,吟诗作赋。戴、方更是才华出众,独占鳌头。这时沙溪镇一位名士情不自禁的站起来,一面向戴、方劝酒,一面口吟一联语道:“桐邑大邦,不少七斗二五升才子;”方苞忙谢道:“过奖了!过奖了!”戴名世心想:岂止是奖,还包含着“试”哩!便不假思索地答出了这一联语的下联:“沙溪小镇,也有四斤十六两先生。”“妙对!妙对!”席间爆发出一片赞扬声。
       所谓“七斗二五升才子,”是把“才高八斗”有意拆开来讲。所谓“四斤十六两先生”也是有意把通“五经”(“经”与“斤”谐音)拆开来对的。确实是出得对,对得妙呀!宾主至此雅兴更浓,频频举杯,互相祝勉。
                                                 “两个夫子笑颜回”
                                                       0a0c3f5e7411afde9de381c5bd052d5.png
       戴、方走出沙溪镇,想饱览一下这里的风光。忽然见到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个老叟把一担梨子放在路中央,一动也不动。待戴、放走近时,那老叟笑吟吟地口诵一联语道:“一担重梨拦子路;”明眼人一听就知道这句话的含意,表面是指一担重梨拦了你们的路。其实“重梨”是“仲尼”的谐音,“拦”是“难”的谐音,“子路”是仲尼的学生。意思就是说:“我这个仲尼要难一难你们这些学生哩。”老叟在联语中有意抬高自己,显然不是等闲之辈。下联怎样对的巧,对得妙,才不让他捞到便宜呢?戴名世有点犯难了。方苞一见此情,便拉着戴名世也往回走,免得出洋相。谁知还没有迈出两步,戴名世灵机一动,一个妙对应景而生,又把方苞拉转来,朝着老叟笑到:“两个夫子笑颜回。”这句话表面也是说,我们两个笑颜满面的回来了。其实也是把自己比做仲尼(即孔夫子),把老叟比做孔夫子的学生颜回。这个“笑”字当然含有讥讽之意。原来那个“老叟”是一个不服戴名世的儒生所扮,至此谦虚地说:“班门弄斧,学生冒犯了!”
                                     “城墙千万垛,倒生牙齿咬青天”
ea6b893424b2086b61f83d3fd3174d4.png        戴名世虽然比方苞年长15岁,但亲如兄弟,他们经常一起喝茶、唱诗、出游。有一次,戴名世、方苞从沙溪镇绕道来到安庆,两人乘兴去游塔,谁知道赶到塔前,这里早已挤满了黑压压一群人,都争着要先登塔。             戴、方被拦在外围,怎么也挤也不进去。这时,塔门忽然“咿呀”一声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个官员和一个随从,只听那官员亮着嗓子道:“大家不要争了,我出一个对联,谁能抢先对出,谁就先上。”戴名世听了高声喊道:“请出上联。”那官员念道:“宝塔六七层,直竖钢鞭驱白日;”话音刚落,戴名世就对上了:“城墙千万垛,倒生牙齿咬青天。”“对得好!”场上一阵喝彩声,戴名世拉着方苞就去登塔。那官员止住道:“你也得对。”接着就把上联念了出来:“宝塔六七层,层层设门,门朝东西南北;”方苞一时对不上,戴名世想道他身上揣着一本历书,便作了暗示,方受启发,马上答道:“历书十二页,页页有节,节载春夏秋冬。”“对得妙!”场上又响起了一片喝彩声。寺中主持、众和尚等人皆大欢喜,说着两人就游塔去了。
                                                   “龟团鳖扁蟹无头”
efe4706ac6b00485e095f3a3e5755e8.png        康熙年间,石溪镇一家书馆的老先生,经常把街上活鱼、龟、鳖之类买回来,放生到塘里。有一天,有一个打鱼的,提着网到塘里打鱼,老先生前去阻止,打鱼人说:先生,你要是能对上我的对联,保证不来打鱼,还把打起来的鱼放到塘里,如果对不上来,我每天都来打,先生,您说如何?先生说:行,一言为定,请出题。
       打鱼的说出上联:鳅短鳝长鲇没耳。请先生对下联。先生沉吟了许久,没有对出。打鱼人打满一篓鱼,满载而归,先生只好瞪着眼。第二天,打鱼人又来打鱼,先生口中念着“鳅短鳝长鲇没耳”过来了,打鱼人问老先生对上了没有,先生说没对上,打鱼又继续打鱼,一连数日,老先生连吃饭睡觉,口中总是念念有词:鳅短鳝长鲇没耳。打鱼人还是如此,先生还是对不上,眼看一塘鱼快要打完了,先生一气之下,呜呼哀哉了。
       这老先生死后,每天晚上总有一只鸟儿,在放生庵屋上叫着:鳅短鳝长鲇没耳。过了数月,方苞、戴名世二表兄弟一起上京赶考,路过石溪镇,在放生庵投宿,半夜,一只鸟儿叫着:鳅短鳝长鲇没耳。方苞说:表弟,这鸟叫声好象是一个上联,戴名世马上答了一句:龟团鳖扁蟹无头。小鸟马上飞走了,从此也就没鸟儿再叫那鳅短鳝长鲇没耳了。
                                                  “竹篮装笋母搂儿”
7d8bd2bb42768770a14d44efdbd5530.png       方苞幼年时聪颖过人,四五岁能对对子、诵章句,七岁读《史记》,十岁开始读经书古文,皆能背诵。一天,方苞在野外玩耍,时值乡村五月农忙时节,男女老少在田野拔秧、插秧。田头一个拔秧的农夫一边用稻草捆秧,一边念道:“稻草扎秧父抱子。”方苞听了,伫足田头。农夫见是一小孩站在这里,口里又念了刚才的一句,笑着问方苞:“你能对出下联吗?”方苞认真寻思,自言自语道:稻草,父也;秧,子也。他举目然后前望,见不远处的竹林里,几个妇女正在挖竹笋,把竹笋一个一个投入竹篮里,他眉毛一扬,自信地点点头,高声对道:“竹篮装笋母搂儿。”农夫惊喜不已,夸方苞真是个“神童”。
                               “观圣孙!佳子佳孙,可保大清三代昌盛”
a9ef1eca41d4280085d55b2ce28994a.png        有一次,康熙问方苞:“诸子皆佳,出类拔萃者似为四阿哥与十四阿哥,然天下唯有一主,谁可当者?”方苞答奏:“唯有一法为皇上决疑!”康熙问:“何法?”方苞答:“观圣孙!佳子佳孙,可保大清三代昌盛”康熙听了拊掌称善:“大哉斯言!”
      这话很明显就是让康熙传位于四阿哥,虽没有明说,但康熙明白,他的“好圣孙”就有一个,说白了,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如果没有方苞这句“观圣孙”,恐怕雍亲王胤禛继承皇位问题还有待康熙的考察吧,正因这句话,才使康熙下定决心传位于四阿哥,这么说雍正的继位,还是沾了乾隆的光一呢。

                                                                              2021、5、28于枞阳旗山花苑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