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渡航 于 2021-2-15 23:50 编辑
初访古城记 正月走亲戚,闲聊中,我问:此地有没有叫神墩的地方?亲戚说:有啊!我们这里有大神墩、小神墩。看离吃饭时间尚早,于是,就携同前往探访。 来到大神墩,发现是一座古代台城。我用手机大致定位了一下,东径117.34° ,北纬30.85°,南面城脚海拔28米,为子午向,从相形角度来看,呈龟形。大城座北朝南向,东、北为圩田,西边有壕沟,长宽约100*20米,古称壁雍。位于大城正南边是小神墩,为小城,其面积约为大城三分之一。二城之间一条沟堑,小城西边有一广场,面积约2亩多。
以广场为基准,大城高度约十余米,呈龟甲状,目测面积约一公顷,南边城墙宽约4.2米,墙垣,依然可见。古人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果不虚传。南边墙为黄土夯成,分三个坡台。周边有曹氏坟莹若干。据当地人说:此城非常阴森恐怖,夜间没人敢去。上世纪,农民在城上面种植庄稼,有人曾见到过什么异象,可能大脑受到刺激,后来没人敢上去,现在杂草丛生,无法在城上行走。 我们在杂草、刺滕中艰难地行走,天赐良缘,在二城之间的沟堑处,分别看到二块石头,非同寻常,一块为血石,另一块为火黄石。 二块石头都非常沉,为天然石,均有一方折断。我用清水,慢慢地洗去上面尘土,血石为古代丹方所用。黄火石光彩夺人,仔细欣赏,发现石上有雕刻。从痕迹上可以看到,有过二次雕刻现象。首次雕刻,正侧面有凤鸟图案。旁边为二次雕刻,疑为“甲”字。侧边窄面有三个虫鸟雕刻,为第二次雕刻。角边有二个字雕痕。据一位砖匠师傅介绍,黄火石,石与碰击可产生火花,他砌房子时,常用锤子敲石时,火花四溅,完全可引燃汽油。 我查阅了地方志,没有关于此遗迹的记载。根据图案凤鸟图,前有一凤,后有一鸠,应为远古时官职或氏族部落标识。 《千字文》: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少皞氏以鸟名官。枞阳县境内出现凤鸟图腾,目前,发现有多处,浮山雷公洞石刻、青铜彝器上均有。 从痕迹上来看,这块黄火石首次雕刻有凤、鸠等图案,经历了年轮摩玩,非常光滑,很有岁月沧桑感。二次雕刻在凤鸟旁边有疑为“甲”字,侧边窄面有三个虫鸟文字雕刻,角边有二个字雕刻痕迹。庾肩吾《书品论》曰:蚊脚旁舒鹄,首仰立,正此书也”。“鸟迹孕于古文壁书,存于科斗符”。根据李公麟在《博古图》中考证,以及明代方以智论断,鹄脚的虫鸟文,为唐虞三代时使用的文字。陶隐居《刀剑录》云﹕“夏孔甲铸剑一名曰﹕甲。铭止一字”。说明夏代就“甲”字铭文。从痕迹上可以初步推论,二次雕刻时间不晚于夏朝。
这块黄火石应该是古代一种信符,它代表着称之为“甲”的氏族部落。《左传》郯子曰: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鴡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古代以鸟命名官职,其后代形成了氏族部落。所以,《诗经》中“关关睢鸠”,今人译成为鸟,不一定正确,“睢鸠”也写“鴡鸠”。 明代科学家方以智《通雅·天文﹒卷十一》记载:伏羲先天甲寅,自开辟至崇祯甲申六千八百四十年。就是说从开辟至崇宗甲申(1644)年,6840年。从1644年到2021年,397年,合计为7237年。我想此城建造时间在七千年左右,应该不成问题吧。毕竟我不是考古专家,有关时间问题论证,还是有待于现代科学技术来解决。 发此文目的,更希望大家要保护爱惜祖宗留下的遗物,再也不能让它受到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