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二三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查看: 11853|回复: 2

[独家报道] 枞阳发现最古老的文字

[复制链接]

217

主题

1007

回帖

7838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7838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20-5-11 16: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渡航 于 2020-5-11 23:06 编辑

我国最早的文字
作者:政协枞阳县文史委研究员   吴成立              学术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周宏兴

         我国夏代就有文字。据宋代陈振孙《书録解题》记载,李公麟作宣和《博古图》十二卷。李公麟,字伯时,家于龙山白石山房,名叫夏子岗(华子岗)。后为明末王天壁所居,即在原枞阳县白石公社和白石初中所在地的东北角的李家弄,前有白石滩,其东南有牧马市场(齐安厂)和桀王城。
       据史料记载,枞阳县项铺镇石溪街原为晋熙、东安、同安、盛唐、舒州等府治所在地,古属庐江郡,是安庆府前身。阴安城古称金城。明正德《南畿志》中的安庆府历史沿革表,记录了唐虞三代,属繇。日本明治十二年,河村与一郎编的《十八史略字类大全》,列有历代帝王世系。繇为金天氏。《续修桐城县志》记载,“禹贡扬州之域。《禹贡锥指》:扬州有古汪芒氏之封”。汪芒氏为夏朝第八代。禹娶嵞山女,筑夏氏宫,生启。舜让位于禹,在位八年,从启至汪芒氏,枞阳境内夏朝设都城有八个朝代,共有181年,后向北移。桀为夏最后一个君主,建有鄩城,“浔阳”一名来源于此。浮山为古鄛城,巢来源于“鄛”,演绎成“漅”。“放南巢”,“放”为“至”的意思,不是“流放”的意思。
1.jpg
                              
一、夏朝文字
      《四库全书提要》中的《重修宣和博古图》介绍:“蔡絛《铁围山丛谈》曰:李公麟,字伯时,最善画,性喜古,取生所得及其闻睹者,作为图状而名之曰:考古图。及大观初,乃倣公麟之考古,作宣和殿博古图。此则书踵李公麟而作,非黄伯思而作。且作于大观(1107年)初,不作于宣和中。絛,蔡京之子所记,皆其目睹,当必不误”。
2.jpg
         如今不见李公麟原作,现存《博古图》虽然来源它,但有所不同,其中夏朝紫金钿琱戈、钩带原图不见了。唯有宋代薛尚功撰《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记载,宋朝李公麟家藏夏琱戈、夏钩带,上有铭文。说明虞夏时代就有紫金铭文。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中存有夏朝文字四十一个,琱戈铭文六个,钩带铭文三十五个。如图:
3.jpg
识文介绍:“右琱戈铭六字,旧藏龙眠李伯时家,钿紫金为文,不可尽议,江西漕使蒋宣卿云:后三字乃作琱戈,王仲庚以琱为用误矣。然第一字主字无疑,下二宇未详。昔夏禹以九牧之金,铸鼎垂运巧思,以镌镂之书,以象形。庾肩吾《书品论》曰:蚊脚旁舒鹄,首仰立,正此书也”。
4.jpg
识文介绍:“右钩带铭三十五字,钿紫金为文,不可尽识,龙虎虫鸟书也。庾肩吾《书品论》曰:鱼犹舍鳯鸟已分虫,仁义起于麒麟,威刑发于龙虎,盖此类也。肩吾虽稽古,而为此说乃未之见也。钿金为篆,实出邃古张怀瓘书録云。往在翰林见古铜钟二枚,髙二尺许,有古文三百余字,纪夏禹功绩,字皆紫金钿,似大篆,神采惊人,盖虞夏之时,乃有此字也”。
       商钟淮扬石本,商钟共有四个,如图。
5.jpg
二、彝器文字图形
      紫金钿琱戈、钩带虽为同安县东(现枞阳境内)早期文字紫金文字。1989年,安徽省枞阳县周潭镇七井村汤家遗址出土青铜器一件,高44、口正面边长20、侧面宽18、正面底边长12.7、侧面边宽10.5厘米,重11.32千克。根据《枞阳商周青铜器》一书介绍,此器是目前安徽省内唯一一件特殊形状的彝,在全国也属首例。经鉴定,彝器物质结构为紫金,其化学成分与枞阳境内发现的古矿口的物质相同。彝器的正侧面,如图12。下面就彝器图形作初步解读。
       6.png   
         彝器分二个部分,盖与主体。
         1、盖的顶部。为“天”字造形。 1589173177(1).png ,甲骨文“ 1589173227(1).png 1589173265(1).png ”。方以智《通雅》中介绍 “碧落碑”刻本天作“ 1589173296(1).jpg 1589173312(1).jpg ”。如图3
    7.png
         盖顶的侧面。为“山”字造形,金文“ 1589173397(1).png ”。下饰有云纹。如图4
         2、盖的侧面上部分。正面和侧面鸟的形状相同,头上有冠“ 1589173445(1).png 。为“凤”字造形。说文小篆“ 1589173491.png ”。后面“ 1589173569(1).png ”为“川”或“水”字造形。《甲文编》“ 1589173587(1).jpg 、或 1589173612(1).jpg ”。如图5
15.png
         3、盖的侧面下部分。正面和侧面基本构图一致“ 1589173630(1).jpg ”意为山上取作,为“金”字造形。《金文编》“ 1589173655(1).jpg ”。正面的金字右边多一个“ 1589173693(1).png ”,为“火”字造形。《甲金篆》“ 1589173709(1).jpg ”。凤前面有一“ 1589173723(1).jpg ”,为“子”造形,金文“ 1589173780(1).png ”。如图6。
   8.jpg
         4、口下正面有十个柱形表示丛林,中间有一“牛”造形,牛首下方有一“父”字。各有一蘷环。如图7
9.jpg
         5、四角边均为蘷形纹造形,腹部整图为蘷面,四面图形一致,现以一面加以分析。蘷面二眉以“穗”字组成。鼻以上“禾”,中“田”,下“禾”,底“土”,整个鼻子成“”字造形,“ 1589173907(1).png ”。二目以“果”组成,二脸以“桃”组成,二边须由麻“丝”组成。如图8
16.png
         桃上有父字造形, 1589178498(1).png 《博古图》商鼎父字“ 1589178522(1).png ”、“ 1589178554(1).png ”。果上有“丁”字,“ 1589178580(1).png ”。二须由麻丝构成“作”字造形, 1589178607(1).png 。《博古图》商鼎“作” 1589178632(1).png 1589178652(1).png
  
         6、下腹部,四面图案一致,呈“龙”字造形。龙首冷刻有一“父”字。龙下方有“子”造形, 1589178682(1).png 。如图9。据方以智《通雅》介绍,古代的龙为一种大鳄。

10.jpg
         7、底部周边四方,中间有“日”、“月”造形,代表阴阳。如图10
11.jpg
         根据以上分析,用易卦之象表达:
造形文字:天、山、川、金、火、凤、牛、穗、丝、桃、果、蘷、龙、日、月、云、
冷刻文字:父、子、丁、作、禾、田、土。
整体图象:呈“彝”字造形,说文“ 1589178760(1).png ”,有天、米、丝等构成。
     【注】以上来源于《枞阳商周青铜器》一书中的图片,个别图案有理解偏差的可能。
三、历史上的唐虞时代
      《史记·五帝本纪》太史公曰:“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
      《三家注·史记·卷六·秦始后本纪第六》: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於九疑山。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正义】:括地志云:“舒州同安县东。”按:舒州在江中,疑“海”字误,即此州也。秦始皇也来祭祀虞舜。
       《史记·封禅书》:明年(元封五年)冬,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灊之天柱山,号曰南岳。浮江,自浔阳出枞阳,过彭蠡,礼其名山川。
       《汉书·武帝纪》:(元封)五年(前106)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登潜天柱山,自浔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盛唐为盛德唐虞的意思。也就是说汉武帝就认为唐虞时代在枞阳境内。
      《淮南子·汜沦训》:“东至会稽浮石”。东汉高诱注:“会稽,山名。浮石,随水高下,言不没”。
1589185369(1).png
       明末方以智《通雅·卷之十三·地舆·七》晋常璩《巴志》言:禹娶塗山,今江州塗山是也。江州县郡治塗山,有禹王庙及塗后祠。北水有铭曰:张太守于此仙去,有粉水,世谓江州堕林粉也。《安庆志》、《庐州府志》、《桐城县志》记载,枞阳曾有江州设治。
       明代方学渐《浮山赋》“表天柱以为栓兮,索地维以为缆。石峥嵘而夹桅兮,系九嶷于滟敛”。以上记载证实了古唐虞时代,在以浮山、白云岩为中心的大宥(有)乡区域。有巢、有虞,均为“有”的氏族部落。
12.jpg
         据《博古图》介绍:春秋宣公三年,王孙满对楚子问鼎之语曰: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则商之为法尔?基于夏而已,周继商故尔,有之耳,昔人即器以寓意,即意以见礼,即礼以示戒者,如此。
       《左丘明外传》称法度之器曰:彝器。邢昺疏《尔雅》,谓彝为法则尊彝者,礼器之总名。
      《史记•封禅书》记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嘉庆庐州府志·卷五十一·杂文志上》记载,公元63年,庐江太守献给汉明帝雒山宝鼎,《汉明帝赐庐江太守献雒山宝鼎诏》:“昔禹收九牧之金,铸鼎以象物,使人知神。奸不逢恶,气遭德则兴,迁于商周。周德既衰,鼎乃沦亡。祥瑞之降,以应有德。方今政化多僻,何以到兹。《易》曰:鼎象三公,岂公卿奉职得其理耶?大常其以礿祭之日,陈鼎于庙,以备器用(永平六年,王雒山出宝鼎,庐江太守以献雒,一作雄)”。“雒”现在写成“洛”。《水经注》记载,江淮之间有南淮水、施水、雒水。
13.jpg

14.png
   枞阳出土的青铜器
     《嘉庆庐州府志·古迹》:汉永平十一年(68年) 漅湖出黄金,庐江太守取以献。古代把铜称为金,阴安城古称金城。在阴安城周边发现多处古代开采铜的矿口和残渣。如:
腊鹅地古铜矿遗址.jpg
             腊鹅地古铜矿遗址
拔茅山古铜矿遗址.jpg 沙墩古铜矿遗址.jpg
  
        拔茅山古铜矿遗址                   沙墩古铜矿遗址
      鉴于此,枞阳出土的彝器和宋代李公麟家的夏代“琱戈”和“钩带”均为紫金构造,其金属成分与本地矿藏一致,我国最早的青铜器,为紫金。制作和发现地均在枞阳县境内,彝器上的造形图案,应该比夏代“琱戈”和“钩带”的象形文字早。也证明了枞阳县境域属古唐虞时代的都城所在地。
      彝的整体结构呈四面台体形,表示古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天有四面,地有四方。有江河,有陆地、高山、丛林、有天台。体现了古代五行 “金、木、水、火、土” 的理念。反映古代农耕社会用以祈祷五谷丰登,龙凤吉祥的心理诉求。所以,从形制上来看,象征着江山社稷,规格极高。或为传说中古代用于传位宝鼎。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217

主题

1007

回帖

7838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7838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20-5-25 08: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朋友对我说:你写的东西,我怎么不知道?我说:量子你也不知道,但量子卫星已经上天了。他接着说:这个应该找专家论证。我说:专家如果和你一样,怎么办?姚鼐先生曾说:学问之事有三,义理、考证、文章是也。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217

主题

1007

回帖

7838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7838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20-5-31 00: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通雅卷三十三     明 方以智 撰器用【古器】
余尝见夏琱戈于铜上,相嵌以金,其细如发。夏器大抵皆然,岁久金脱,则成阴窾,以其刻画者成凹也。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