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二三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查看: 1935|回复: 0

[原创] 桐东纪行(四)

[复制链接]

7

主题

3

回帖

111

积分

一星会员

积分
111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9-11-9 08: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桐东纪行(四)
    车子驶上北岭,开始向南下山。车内的左月球同志说,这应该是枞阳地界了。李作平反问道:你怎么知道的,你来过吗?左月球回答道:我没有来过,但从这路况我就知道。经他这么一说,我们这才发现原来平坦的柏油路,已变成了坑坑洼洼的沙石路了,车子在上面颠簸着行走。走了几步,前面果然发现了“铜陵界”界牌,李作平不得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左月球判断的准确。从三公山北麓进山上山,要穿过一二十里长的峡谷,从南面下山出山,照样也要穿过一二十里长的峡谷,正好形成了对称性。车子来到半山腰,我们展目观望,山梁上一片绿色的茶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的绿色,盘山而上,好像一片绿洲,一片绿色的海洋。那一行行茶树好像一条条绿色的丝带,浓浓密密地伸展着,虽然是深秋了,仍然是厚厚的绿。茶园的周围是婀娜多姿的翠竹,这些竹子将一方茶园团团围住,像一圈鲜活深绿的屏障。在竹林的掩映处,出现了村居人家,这就是钱铺镇廘狮茅田村。茅田村历史悠久,早在七百年前就已经存在了。村民大多是左氏后裔,这片山林原是左家的祖产,最先落户在这里的可能为其先人守墓的农户,铁骨御史左光斗母亲的墓葬,就落在村子背后公路旁,墓碑尚存,字迹依稀可见。由于高居深山,远离人群,这里人居环境古朴清新,所以现在成为了乡村旅游景点。
    下山来到井边大院。这个地方我太熟悉了,小时候进山打柴,经常路过这里。那时候全不是这样,那时候这里有电灯电话,有商店影剧院;巍峨的井塔穿山而过,高高的烟囱冒着浓浓的黑烟;马达轰鸣,人声鼎沸,好一派沸腾的群山,在这深山里藏着一座城市。我们路过这里,总要歇下柴担,观看鳞次栉比的厂房,聆听广播里唱着社会主义好的歌曲,好奇和羡慕牵动着我们少年多少的向往。有时候,我们走一二十里山路,来这里看电影和逛商店。这里就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井边矿,是铜陵有色公司开采的第二座大型铜矿。记得那时候,我在对面山上砍柴,柴砍好了,晒柴了,我躺在树荫下,山下的一切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我看到了矿区的工作人员在凉棚里歇息,有的捧着茶杯喝茶,有的在电风扇下吃西瓜。当时我多么羡慕:他们多好,不要砍柴的,不要爬山的,不要黄汗淌黒汗流的,他们简直是天堂。我要像他们一样,捧着茶杯坐在荫凉处,该多好啊!这种想法不知想了多少次。对现在的人们来说,这种理想是多么卑微可伶,但对那时的我,就是我整个世界里的最美妙的追求。八十年代末,铜矿开完了,厂房撤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堆堆的矿沙乱石,这里又恢复了寂寞荒凉。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这里也随着社会的大潮一起向前涌动。我们车子停在井边大院的广场上,观看这里的一切,这里并不是寂寞荒凉了:广场的南边落着一座四角翘檐的亭子,东西两面分别是景点的装饰物,这里的景点设计者告诉我们,这是井边村美好乡村的旅游景点,每年来这里的游客不少。说到美好乡村,我们展目远望,山边翠竹绿树下,掩映着一幢一幢的农家小院;宅旁篱畔,各种菜蔬长得郁郁葱葱。收眼近看,广场旁边的厕所,白墙红瓦,玲珑精致比城里厕所还好看,亭子旁边,摆放着上面有“铜陵”字样的垃圾桶。铜陵市倡导“厕所、污水、垃圾”农村三大革命,这里村貌不再是蓬头垢面,而是清清爽爽,眉清目秀了。村前的大涧不再是污水长流,而是泉水叮当响,涧水清亮得游鱼碎石可见。沿涧的公路,前面提到了枞阳的路不好走,现在铜陵市正在拓宽改造。广场的东面是一口清水塘,塘边垂柳依依,三两村妇正在石步旁洗衣,不时传来棒槌的捶衣声;一群鸭子在水面上游玩嬉戏,不时传来嘎嘎的叫声。好一派祥和宁静,我们坐在亭子里,观赏着这里的青山绿水,已是流连忘返了。
    下午三点,我们离开了井边大院,沿着盘山公路来到鹿狮口。站在这里回头望,从三公山下来,里面是一块盆地,过后左右山群延伸收缩,到这里只留有一个窄窄的口子。站在这里向上望,两边山峦陡峭耸立,西边的山更是险峻,它像一头雄狮,张口向着东方,那血盆大口的巨石,悬在半空中,路过行人,望着这块随时要掉下来的巨石,都不敢作过多的停留。在那血盆大口里,有一座坟墓,叫太子坟,被传说得神秘莫测。说到太子坟,这要讲到虎栈村。过了鹿狮口,向西走就是虎栈村,虎栈村有个自然村叫太子村,太子村有一座太子坟,是洪秀全太子的墓地。据传南京保卫战的时候,太子跟随李秀成征战于此,由于病重成为累赘,被李秀成一班人马杀害,后来葬在这里,这个村子也就叫做太子村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省级考古队前来开挖太子坟,并没有找到任何文物,而且根本就不是什么坟墓。所以人们说,真坟墓就是在这“狮子嘴”里。到“狮子嘴”去,悬崖绝壁,无法攀援,一直无人问津。但到了八十年代,听说周潭、男子巷的一班盗墓者来此翻了个底朝天,不知盗走了什么宝物。廘狮口地势十分险要,可以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以当地居民有很多传说。例如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从据点汤沟进来扫荡,听说鹿狮口,误认为有六十个口子,不敢贸然前进,只好退回据点作罢。
     告别鹿狮口,驱车走了四五里地,来到虎栈村的对面。虎栈村座落在向西的一条山谷里,它的出口处对面山梁上是原将军中学的旧址。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进去观光,但有一人值得提起,那就是王凤标。他号凤标,字即梧,取意凤凰栖落的标记必是梧桐,象征清亮高洁,但他一生穷困潦倒。他的书法极为有名,建国初,被誉为枞阳第一支笔。使他出名的是一次去武汉卖烟,由于住在店里老是阴雨连绵,弄得店费付不起,又到了年关,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答应用写门对子来抵债,结果字迹一出,酣畅淋漓,轰动了周围的人,纷纷向他索取墨宝。其中一位有名的军官,请他题字,走后付给他二百块大洋,从此名声鹊起,远近传扬。他的书法传播很广,甚至传到国外,例如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都有收藏。我小时候,在家里看到一副对联,是“横眉泠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笔力浑圆遒劲,听我母亲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即梧老先生的字,是他赠给我祖父王玉龙的。因我祖父是三十六名教士之一,他们是好朋友。后来几次搬家,这副对联也不知弄到哪里去了。在山沟里,还出现了这样一位文人,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二0一九、十、二十八草稿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