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ou山镇白荡湖畔有这样一位“余大姐”,55岁的她勇做致富带头人、孝敬公婆、支持丈夫工作、严格教育子女。她不仅是位好母亲,还是支持丈夫工作的好妻子、孝敬公婆的好儿媳、关心邻里的好村民,在白荡湖村被传为佳话。她就是“平凡中透着不平凡”的余宏香。
多样经营,做致富的“带头人”
6年前,余宏香通过创新方法,从外地引进先进技术,培植经营大棚反季节蔬菜。由于是新鲜事物,大家都不敢尝试。她就自己刻苦钻研种菜技术,还从外地聘请了一位专业人员,起早贪黑,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很大的收获,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村民这才相信种大棚蔬菜能挣钱,都想经营。她就义务地帮助大家经营,传授技术,使村民的收入又增加了可观的一笔。
细心的她看到村里有很多女性手工活都不错,平时除了农忙,大多时候无事可做。她就有了建立一个小型制衣厂的想法,于是她耐心说服本村在外地务工的一对小夫妻,带回技术、经验与销售渠道,并积极联系厂房,自已还投入了5万元的资金。就这样,一个虽小但各方面管理健全的小型制衣厂开业了。经过几年的发展,制衣厂已走上正轨,不仅带动了村民就业,增加了村民收入,还有力地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只要有机会,她就想办法、找路子为村民致富出谋划策,身体力行。每逢村民怀着感激的心情对她说谢谢时,她都会说“只要能让大家都能致富奔小康,我心里就快乐,再苦再累咱都不怕”。由于示范带动作用突出,在2005年3月份举办的安庆市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中,余宏香被授予市“巾帼科技致富女状元”荣誉称号。
孝敬公婆,做邻里的“好模范”
余宏香对公婆敬如父母,30多年来,她坚持每月给公婆生活费,从无怨言。4年前,公公患病,她主动把公公婆婆接来同住。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有时间就陪他们聊天,给他们一个幸福愉快的晚年生活。村里经常有子女不孝敬公婆的事情发生,余宏香都会上门给他们做思想工作,以“老大姐”的身份教育他们。她还专门组建了一个“夕阳乐园”,让村里的老年人在一起谈谈心、下下棋,给他们交流娱乐的平台,排解他们的孤独感。就是在这样一位热心大姐的教育与带动下,白荡湖村已初步形成了以“孝敬公婆为责为荣”的良好氛围。
互敬互爱,做丈夫的“强后盾”
余宏香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她与丈夫汪锦来结婚30多年来,夫妻恩爱,相敬如宾。丈夫汪锦来原是镇建筑公司经理,公司经营业绩很好,个人年收入十分可观,在当地威望很高,几年前,镇党委做工作,希望他其能“舍小家、顾大家”,从经营企业到经营村集体,担任白荡湖村支书。当汪锦来在犹豫不决时,她主动劝说丈夫不要光顾眼前利益,更重要的是要带领全村人走向富裕,勇敢地接受组织的召唤。有了妻子的大力支持,汪锦来毅然挑起了村里的大梁。上任后的工作艰辛可想而知,余宏香经常鼓励丈夫,并且承担了家里的一切事务,让丈夫全身心地投入到村里工作中去。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白荡湖村日益发展壮大,多次被授予“省民主法治村”、“‘五个好’村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在2008汶川地震发生后,余宏香和丈夫毅然捐出1万元给灾区人民,在当地传为佳话。在谈到所取得的成绩时,汪锦来充满感激与骄傲,“这里有我妻子的一大半,没有她的支持,我不可能干出今天的成绩”。
严慈相济,做子女的“领路人”
作为一位母亲,余宏香和其他人一样,用无私的母爱,细心呵护着子女,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影响、教育着子女,通过言传身教感染子女。在孩子面前,她既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又是一位严格的教师,还是一位亲切的大姐姐,与孩子同喜同忧。她始终坚持从小事抓起,寓教育于日常生活之中。在平时的生活中,她时刻注意让儿女分辨真伪和丑恶,让他们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指导他们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母亲就是一盏灯,使我从懵懂走向了成熟”,孩子们这样说道。现在余宏香的三个孩子都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
谈到培育孩子成长,余宏香说,“作为母亲,对孩子的关怀、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锻炼和提高的过程,为孩子今天取得的成绩而开心、而自豪。同时,也将继续努力、继续付出,践行“母爱”的真谛。”正是这样,余宏香于去年6月份作为枞阳县的优秀代表入围安庆市第二届“杰出母亲”候选人评选活动。来源先峰网(钱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