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 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复杂多样。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分别流经我省长达416公里和430公里,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间西耸崇山,东绵丘陵,山地岗丘逶迤曲折;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平畴沃野,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区层峦叠峰,峰奇岭峻,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 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 全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湖泊110多个,著名的有长江、淮河、新安江和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地处暖温带过渡地区,以淮河为分界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安徽黄山

黄山,黄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徽省南部,是黄山山脉的核心和精华部分,面积154平方公里。 黄山,和长城、长江、黄河齐名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以其举世无双的自然景观而享誉全球。泰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峨眉之清凉,雁荡之巧石,黄山无不兼而有之。“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黄山将以它雄奇的容貌迎接四海宾客。 黄山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
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黄山气候宜人,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没上黄山的人向往黄山,上了黄山的人更留恋黄山。它会使你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黄山四季景色各异,晨昏晴雨,瞬息万变,黄山日出、晚霞、云彩、佛光和雾淞等时令景观各得其趣,真可谓人间仙境。
破火山口

浮山破火山口位于枞阳县城北24公里处。平面上呈等轴状,直径近4公里。具有环形山脊和弧形地质体分布,构成盆状凹地。它的形成大致经历3个阶段:第1阶段是肢火山口前阶段,岩浆上侵拱起围岩,形成环状断裂系统,然后发生强烈爆发,喷发产物为粗面质角砾凝灰岩,凝灰熔岩,熔结角砾凝灰岩及流纹质凝灰岩等,随岩浆压力下降导致大规模塌陷,形成塌陷破火山口;第2阶段主要表现为次火山岩和浅成侵入岩的微弱岩浆活动,前者为粗面斑岩,后者为石英正长岩及正长斑岩;第3阶段是破火山口后阶,由于岩浆压力再次聚集升高,在北北东和北西西向两组断裂交汇部位的浮山又一次形成爆发,喷发末期由于岩浆冷凝萎缩,发生轻微的火山口塌陷,并形成新的环状和放射状断裂。
司空山

司空山又称司空原,位于安徽省岳西县西40公里处。相传战国时有淳于氏。官司空,曾在此隐居,故名。
古称“司空原”的司空山,在岳西城西四十公里的店前区。据《太湖县志》记载:世传周朝“淳于司空居此”,山因之得名。山上有传衣石,为释教二祖慧可传衣处,并有“二祖禅堂”。司空山二祖慧可大师传衣钵于三祖,即天柱山名僧灿大师。依佛教禅宗思想论说:“潜山的天柱山是三祖僧灿的‘合掌立化’之地,岳西的司空山是二祖慧可‘遁迹修禅’之所”。据此可知,司空山的地位在佛家心中似高过遥相对峙的天柱山。
司空山海拔1227米。北齐时禅宗二祖僧慧可禅师自嵩阳来此居留,遂成名山宝刹。唐代诗人李白避居此山,作《避地司空原言怀》和《司空山瀑布》诗两首。为怀念李白,后人在其住处“司空原”建了“太白书堂”,并将诗镌于堂壁。太平天国时,陈玉成曾率部在此安营、练兵。
白荡湖

白荡湖位于安徽省枞阳县境内,因湖水清澈白皙,湖面碧波荡漾,故名曰“白荡”,它连通长江,涝季为长江排洪,旱季又放水入江,默默的捍卫着长江,也抚育着它周边的人民。湖十分大,即使在普通的中国地图上,也能看见它大致的轮廓。走在堤上,湖水碧波荡漾,一望无际。秋高气爽的时候,远处的山峰影约可见,倒映在水中,青山绿水,景色醉人。
龙女潭

龙女潭,它位于桃花洞原始森林的中段,大家可以看到这里的泉水非常的清冽,凝碧,而且寒气袭人。传说呀是天上仙女戏水的地方,而且呀,至今岸边还遗有棒棰石,搓板岩等。
“龙女潭”圆形,直径18米,深不可测,彩波闪烁,幻光迷人,里壁瀑布垂悬,高15米,若巨剑插入潭中。传说此潭深通东海,有龙女常自潭中涌出,艳美无比,献珠呈瑞。潭旁有一大冰臼,直径2米,形似古镜,名宝鉴,系第四冰川遗迹。潭前有观景亭。龙女潭里壁“龙女潭”摩崖石刻,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女书法家袁晓 园于她九十华诞时书。
安徽天柱山国家地质公园

对于天柱山有人将其评价为:既有北方的山的雄奇,又有南方山的灵秀。沿袭了南方灵秀,自由、浪漫、丰富的文化;不乏北方有序的儒家的思想。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西部,因其主峰如“擎天一柱”而得名。1982年,天柱山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2000年又荣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和“全国文明森林公园”的称号。其规划保护区面积为333平方公里,其中主景区面积82.46平方公里。
天柱山乃历史名山,以雄、奇、灵、秀的自然风光和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据《史记》记载,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封其为“南岳”,后隋文帝杨坚拓展南疆,改封衡山为南岳,但天柱山仍以“古南岳”的尊号而备受世人仰慕。天柱山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奇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难怪诗人李庚在广历祖国名山大川后赞叹道:“天下有奇观,争似此山好!”
天柱山公园分为南北两区,北区为天柱山花岗岩地质园区,面积为102.72平方公里,其中天柱峰海拔1488.4米,景区最近处离潜山县城梅城镇仅9公里;南区为超高压变质带科学考察区,面积为32.4平方公里。总面积135.12平方公里。
安徽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天堂寨景区

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皖西金寨县西南角,与湖北省罗田、英山接壤。境内拥有千米以上的高峰15座,主峰天堂顶为大别山主峰。其间,雄关漫道,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龙潭飞瀑,奇松怪石颇多,古称“吴楚东南第一关”,可见其气势雄伟壮观。大别山是我国南北水系的分水岭,山北水往北流注入淮河,山南水往南流注入长江。所以在天堂寨峰顶北可望中原,南可眺荆楚,巍巍群山尽收眼底。天堂寨林区为水源涵养林,独特的气候条件,形成了这里山有多高,水也有多高。海拔1729米的天堂顶有一口天塘,塘水不溢不涸,俗称“瑶池”。
天堂寨是“花的海洋,动植物的天堂”,山以云为衣,云以山为体,烟云缭绕,气象万千。“踏遍黄峨岱与庐,唯有天堂水最佳”。飞瀑龙潭是天堂寨的中心景观,95%的森林覆盖率,涵养了丰富的水源。使天下名山相形见绌的是这里的瀑布,天堂寨共有大小瀑布100多道,在景区内有终年不断,高度为80米以上的瀑布18条:九影瀑、泻玉瀑、四迭瀑在万绿丛中脱颖而出,清灵圣洁的山水形成巨大的水帘,飞流直下,溅玉飞珠。奇松怪石更是各具形态,令人啼笑皆非:一只笨拙的石龟在白云缭绕的石崖上欲登高峰;调皮的石松鼠用前爪戏弄着生长在它身边黄山松上硕大的松球;企鹅石蓬莱方舟、五龙朝天堂更是传神写真,妙趣横生、令人目不暇接。
安徽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

在距今1.35 亿年左右的白垩纪是全球构造岩浆活动期,牯牛降、黄山、九华山等同处在环太平洋岩浆活动带上。公园主体的花岗岩岩石大约形咸于1.31~1.23 亿年,侵位深度在距地表4 公里以下。
大约从6500 万年(新生代)开始,伴随喜马拉雅山的崛起,中国东部地壳发生强烈的上升;覆盖在花岗岩体上的巨厚沉积物被风化剥蚀、岩体暴露在大气圈。同时,由于地球内部营力的作用,岩石发生断裂、节理等。自第四纪(距今约260 万年)以来,该区仍处于间歇性上升,形成园内的三级古剥蚀面,塑造出今天的地貌景观。
牯牛降花岗岩有两种岩性,早期为中粒花岗岩,易于风化;主体期为似斑状花岗岩,岩石坚硬,多形成花岗岩奇峰。由于岩石节理。断裂发育,在风化作用下产生断裂、崩塌,易形成巧石,峰林等景观。
安徽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万佛湖景区

万佛湖园区位于舒城县城东南20余公里,北起下五显――龙河口,南至河棚――三七,东连姚河――杜店,西接下五显――笔架山。海拔范围40~372米(黄巢尖)。地理座标为东经116°36′11″~116°53′04″,北纬31°12′00″~31°21′24″,面积约140平方公里。为中国首批、安徽首家"国家AAA级旅游区"。
万佛湖园区为一火山岩地貌区。在距今约1.45~1.28亿年的侏罗纪晚期,全球火山活动强烈。地处太平洋岩浆活动带上的万佛湖园区,先后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火山喷发,火山喷发过程中形成的锥状火山、古火山口、火山岩流、火山集块岩等遗迹,在园区内广泛出露。万佛湖园区的火山岩为一套安山质(中性)的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该套岩石类型齐全,代表性强,早在1958年被地质学家命名为“毛坦厂组”,一直在地学界沿用至今,具有重要的科教、科研和科普意义。
万佛湖是以龙河口水库为中心的湖泊型观光风景区。60多个岛屿,情态相异,各具特点;湖区四周群峰林立,妩媚动人;广泛展布的自然景观,美不胜收;万佛温泉更是景上添花,弥足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