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安徽省枞阳县坚持以激发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实施党员队伍“活力工程”,较好地解决了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村里的干部谁来当,党员群众来掂量。坚持把“育强选优管好用活”村干部特别是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作为“关键工程”来抓,把选择权交给党员群众。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全面实行“两推一选”,10%的村党组织和村党总支下属的所有党支部推行“直推直选”,党员参选率高达96%。村干部工作干得好不好,经济报酬多与少,将评议权交给党员群众。对村干部实行“一诺双评三激励”量化考核,年初,村干部就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在党员大会上进行公开承诺,年底,由乡镇党委和党员群众分别进行民主评议、量化考核,根据评议考核情况,县、乡两级分别从经济、政治、精神三个方面给予激励、奖励和鼓励。
村里的大事谁来定,党员代表先商议。率先推行“农村党员代表议事会制度”,分区域、行业,由党员选出代表,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按照“进组入户、听取意见—提出建议、商定议题—集中回访、征求意见—开会商议、形成议案—提交到村、作出决定—监督实施、结果评议”等六个主要程序,商议村级重要事务。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都先交给党员议事会进行调研和讨论,立议立行,办事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党员在村里各项工作中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得村里诸如土地流转、集体资产发包、公益事业建设等敏感和复杂的工作,在党员代表议事会的努力下,均能顺利完成,党群关系得到明显改善。
村里的建设谁来干,各类党员领着办。在全面实施“双向承诺制”等“五大载体”建设的基础上,探索总结并全面推广了“党员领办制”。一是科学分类,公布待办。将党员议事会商议并经村党组织或村民代表大会决定的重大事项,划分为党务类、民生类、经济类、临时类、其它类,在党务公开栏上公布,让党员进行选择。二是作出承诺,主动承办。将党员划分为干部类、无职类、能人类、流动类、其他类,并引导他们对照载体建设要求,根据自身能力和条件,“对号入座”。领办事务的党员与村党组织签订《党员领办事务承诺书》,对目标任务、完成时限等作出承诺。三是把握重点,过程督办。议事会成员跟踪督查,定期报告,村党组织督促进度,协调解决问题。四是综合情况,结果考办。年底召开党员大会,对党员领办事项的完成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结果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
村里的发展谁来帮,城里党员来参加。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采取“1+X”的办法,实行“五联共建”,即领导联点、组织联建、党员联帮、党群联心、工作联创。目前,县乡党员领导干部建立联系点680个,903名党员科级干部与贫困户攀上“亲戚”,1400多名机关党员与农民党员结为“兄弟”,258个村(居)党组织与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结成“亲家”,结对双方制定共建措施、签订共建协议。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启动后,县直单位党组织带领党员到结对村开展“五个一”活动,即上一堂党课,开一次联席会议,写一份科学发展建议书,办一件实事,帮扶一个贫困户。
党员的素质如何强,两项机制来保障。一是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采取“三联五统”措施,即县乡村大联动,县直部门大联合,远程教育、电化教育、互联网教育、传统教育大联通;统一组织领导、计划安排、资源配置、督查落实和考核评比,组织落实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1234春播”培训计划,三年内,举办1000期“双技”培训班,培训2万名农村党员,培养300名大学生村干部,培训4000名乡村党员干部,全面提升农村党员的文化层次、创业技能和服务本领。二是完善激励保障长效机制。为1712名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落实了离任村干部待遇。在农民党员中开展“十佳创业之星”、“十佳履岗践诺标兵”、“十佳流动党员”评选、表彰和学习活动,鼓励广大党员干事创业。采取财政拨一点、党费拿一点、社会募一点、共建单位帮一点、自己筹一点的办法,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新建、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25个,确保了党员活动有场所、学习有阵地、娱乐有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