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784|回复: 38

[独家报道] 白莲禅社的始末

[复制链接]

219

主题

1015

回帖

8548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8548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8-10-28 20: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莲禅社的始末
      近来,我分别走访了石溪一些老人。疏根虎,男,87岁,原中共石溪大队党支部书记。史冬梅,女,94岁。王俊元,男,87岁。他们都读过私塾,擅长于古诗词吟诵,生于本土,未从远离。我还询问了石溪小学原教导主任张精华,原白石中学教导主任邓可文,教师疏根全等。邓可文先生家曾珍藏一本《荷花诗集》,毁于文革。他说诗集主要内容是写石溪、浮山的,与莲有关内容。重要的是,我曾经听到过徐扬武(黄埔军校13期)、许是凡(徐州税务官)、王宜斌(黄埔军校特务连)、王雨辰(私熟教师、铁四局离休干部)、陶醉(黄埔军校17期)、吴多才(浮山中学毕业)等老先生们的不同层面口述,并查询一些史料,对白莲禅社始末作线条性梳理,与大家共讨。
      上世纪九十年代,石溪小学兴建教学楼时,发现一块碑刻,建筑工人不懂得碑刻历史价值,结果又将其埋在基脚下。石溪小学疏根全老师当时看过这块碑刻。据他回忆,碑文记载了石溪古梅庵历史,古梅庵是由法远禅师在废基上创建的。民国期间重修时,有徐澹如、徐鹤清、吴怀清等一百多名地方乡绅参与捐款。古梅庵建成后,人们还清楚地记得苍岘山顶上白莲庵里,有个叫斋奶奶尼姑,移居至古梅庵,而白莲庵在风雨中倒塌了。相传苍岘山下有一座莲花庵,庵址无存,但莲花名字还以村民组名称留存着。莲花墩(谢安墩)、墨禅堂的墨堂、禅堂,这些古名称还依然流传在人们的口头上。
       据传,墨堂起源于晋代。谢安素以清谈而知名。他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来到石溪,觉得这里山水奇美,在墨堂居住下来。“淝水之战”结束后,因战功显著,被孝武帝猜忌,他又回到墨堂,过起隐居生活。凿池种藕,砚墨诗书,清风明月,问的樵渔。以白莲而自许,伴山水以相娱。扣石龙蛇动,泛槎莲社吟。许多墨客僧人,慕名而至,往来于石溪浮山之间。还有陶元亮,他在担任潜令时,也相聚于此。明代僧真弘诗云:支郎室里天花积,虚席淹留谢安石。远公开社白莲上,醍醐独设陶元亮。这首是写支郎住的地方,就是远公开莲社于谢安、陶元亮住过的地方。宋朝僧人释道举诗曰:“凌烟晋室谢文靖,阴德唐朝徐有功。二十年间莲社客,酡颜不是少时红”。这首诗是写晋朝谢安、唐朝徐有功分别在白莲禅社呆了二十年时间。石溪《徐氏宗谱》记载:徐有功在武则天时期,受贬后隐居石溪。
       明代翰林院编修吴应宾在《浮山法句》中的《浮山九带序》中写道:“使杨广山头,异草翻茂。会圣岩前,怪石开莲。”《浮山志·卷之三  法谱》“法远禅师偈曰:杨广山前草,凭君待价烹。异苗翻茂处,深密固灵根。”开皇元年(581年),杨广被封为晋王,齐安郡公李彻总晋王府军事。因而杨广在石溪齐安城、浮山留下了许多优美诗句,他在《步虚词》里写道:“南巢息云马,东海戏桑田”。这句是说南巢的变化之大,真是沧海桑田。南巢就是今天浮山。东海梢,枞阳人还称呼着。杨广诗还云:“八行分宝树,十丈散芳莲”。宝树,语出《世说新语·语言》:“谢太傅 ( 谢安 )问诸子姪:‘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车骑(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於阶庭耳。’”这句意思是说,我更要推荐是谢家子弟,在这长卷上布满了莲花。他的诗结尾:“高蹈虚无外,天地乃齐年”。高蹈,语出《左传·哀公二十一年》:“公及齐侯、邾子盟于顾。齐人责稽首,因歌之曰:‘鲁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唯其儒书,以为二国忧。’”这句话大意是,我站在齐安这个地方举足高望,这里的天地依然同春。他又在《临江诗》写道:“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逍遥有馀兴,怅望情不终”。莲花墩这一带水域称为沧湾,我的祖先就住在沧庄,我想苍岘山的“苍”字应该与“沧”有关。古人以莲之洁而自许,许多文人墨客、僧人就留下了大量篇章。白莲禅社因而名闻天下。
      宋朝是白莲禅社发展鼎盛时期,根据《罗湖野录》记载,法远、法演、参寥子、首端、祖机、大秀、小秀等禅师曾先后布道参禅。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米芾、苏辙、黄庭坚、孙觉、王诜、郭功甫、龚实之、张耒、“龙眠三李”、徐积家族成员、毛维瞻家族成员、王素家族成员、杨杰家族成员、吴中复等吴氏家族成员,也纷纷云聚。白莲禅社是由法远禅师,从墨堂移至苍岘山顶上,兴建了白莲庵。仁宗钦赐“白莲”之额。后又移锡浮山。宋朝章得象《题东掖山承天院》诗云:“闻说新庵号白莲,五峰环绕布金田。虎溪社共何人继,佛龛灯从几代传。岚色排空长似画,松枝偃盖不知年。劳生已作归休计,愿解尘缨结净缘”。据史料记载,浮山称为龙象虎形。“高蹈”又成为通关代名词,远公称之为过虎溪。白柳镇的“过溪”得名于此,现在写成“过旗”。宋朝释显忠《白莲庵》诗云:“谁将白莲子,固向峰顶栽。非学远公社,兼无陶令来”。宋朝黄庭坚《白莲庵颂》:入泥出泥圣功,香光透尘透风。君看根元种性,六窗九窍玲珑。苏轼云:寒溪本自远公社,白莲翠竹依崔嵬。苏辙云:五年依止白莲社,百度追寻丈室游。王巩题《白云庵》:谢安盍为苍生起,休恋青山卧白云。王之道《相山集》中:“试向樵夫问端的,白莲生处是吾乡”。王巩的诗收录在王之道《相山集》中。王巩、王之道后人一直居住在本地,其中清虚堂为王巩所居。《皖桐白杨王氏宗谱》记载他们是王素后人,并一直居住于本地。孙觉、米芾、王之道,《嘉庆庐州府志》有记载。吴中复、吴育、吴充、吴正仲、吴处厚等,居住在沧庄。后来,王十朋《题东林聪明泉》:远公白莲社,旁有聪明泉。饮此谁聪明,社中十八贤。尧舜不曾饮,聪明本诸天。我辈虽饮之,聪明不加前。为爱此水清,一酌涤尘缘。却恐愚此水,愚名自今传。东林指在浮山以东的地方禅院。限于篇目,《安庆府志》、《庐江县志》、《桐城县志》、各姓《宗谱》以及相关的诗词文章太多,不方便录入,有兴趣朋友可以查阅。由于这些文人相聚,振起了宋代儒学雄风。法远被尊为莲宗之首,同时又为临济曹溪一滴。
      明朝吴应宾因目疾辞官回到故里,隐居浮山。由于万历帝生母慈圣皇太后,和沈藩亲王家族重视,浮山、石溪又恢复往日的光泽。何如宠、袁宏道、袁宗道、王舜鼎、刘晋川、黄慎轩、叶灿、傅光宅、吴用先家族成员、方以智家族成员、姚氏家族等文人,他们与朗目禅师、彻公周理、家不退珽、关中宪副石梁奭龄、济宁州守陶珙、紫柏真可、蕴璞、憨和尚等以浮山、苍山再光寺、白云岩寺为主要地点,形成明代的新莲社。这些文人又得振了明代新儒学。古庭高足大巍、朗目形成“浮山派”的曹溪一滴。
       莲宗始于法远。清朝章攀桂和投子山沙门世惺法师一起编辑《莲宗集要》一书。《莲宗集要》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春天,我和投子山憨公游历浮山,到了华严寺,偶然于桌子上见到《龙舒净土文》,其义理分明文词通达,实在可作为往生西方净土的桥梁。但篇幅卷册稍嫌繁多,令阅读的人有时尚未看完就放弃了。因此和憨公周遍地选取净土之类的书籍文章,细心地讨论审定,重新加以编集。《龙舒净土文》为宋朝王虚中撰写,张孝祥作《龙舒净土文序》。在我国佛教史,浮山是一山开二脉,有着极其光彩的一页。顺便说明一下,据《嘉庆庐州府志》记载,最早的龙舒指宗子国、古巢国。古巢即南巢或南舒,也就是《诗经》中提到召南。龙舒包含现在庐江县南一部分区域,东汉曾封龙舒侯国。
      清兵入关后,许多反清复明人士(含僧人)借白莲禅社在历史上的影响力,形成白莲教组织,一时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云南等地,非常活跃,成为清廷一块心头病。康熙、乾隆多次微服私访,最后找到根源,白莲教与白莲禅社不是一回事,但白莲禅社起于石溪,一时之下,石溪的莲花庵、白莲庵全被拆除。后来不知是谁,利用白莲庵的旧料又搭了个小庵。民国时,还有个斋奶奶住在上面。但莲宗的宗义还为如今的人们所传承。
      综上所述,白莲禅社,最初是由一些志趣相同的骚人墨客相聚一起下棋饮酒、狎妓弹唱,并进行诗书画创作。后来有高僧、道侣参与又演变了谈禅论道,净心向佛的场所,可以男女同修,所有参与的人称“净行社弟子”。按今天的说法,有点类似于诗书画学会,但少了一项内容是参禅礼佛。起于墨堂,行于禅堂。
      本人非佛家弟子,在认识可能出现偏差,欢迎大家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514

回帖

1729

积分

四星会员

筑造美好生活!

积分
1729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8-10-29 13: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已拜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015

回帖

8548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8548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0 18: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土圣贤录续编卷二》
《莲宗集要序》
清章攀桂,不详其人。乾隆间,服官在外,笃信净业,自号宝严居士。与投子沙门世惺,辑莲宗集要一书。自为序曰,净名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华严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皆唯心净土之旨也。乐邦苦域,金宝泥沙。垢净心生,粗妙境现。此理唯禅净双修者,可以默契。初机浅学,何由得其门哉。永明料拣云,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而云栖谓,持名一法,彻上彻下,大小兼收。所以修净土者,当以持名为正课,以修一切善法为助因。正助既分,而后修行之路,皎然不惑。莲池大师疏弥陀经,以信愿行,判为一经资粮。而以一心不乱,专持名号为宗旨,洵确论与。余素慕佛乘,注心西极。虽宦游几三十年,夷险备历。而十念定课,未尝一日忘也。己酉春,与投子憨公游浮山,至华严寺,偶于案头见《龙舒净土文》,理明词达,诚为净土津梁。但篇帙稍繁,读者或不终卷而废。乃与憨公,遍取净土诸篇,细心商榷,重加编集。冗者节之,缺者补之,分门别类,略如蘧庵之净土指归。而大旨一主阿弥陀经,以持名为宗旨。故开卷即以此经冠首,俾行人知先守约。二六时中,专持名号,以为正行。而以深信发愿,为往生前茅。信愿行三者相须,净业乃成。盖净土为佛门之异方便,而持名又异方便中之方便也。书凡六卷,帙虽半于龙舒,义实该乎莲藏。爰付剞劂,质之四方净侣,倘以为不背教理,不越净规,愚者暂得心开,智士益增净行,斯愿足矣。若夫唯心净土,则在当人默契,固无须门外汉之饶舌也。后莫知其所终。《莲宗集要》
论曰,向来载宰官往生,不下数十人,然皆古记所传,而近代者无闻。余广采博访,寥寥然仅得二人焉,何夙因之易昧若斯也。呜呼,豪贵学道,自古为难。况当像季,不更宜然。今者,一则居尊贵,而不恋世荣。一则历夷险,而不废定课。有志净业者,当以二人为轨则。所谓案牍虽忙姑少置,朝朝十念不宜亏,不觉深味乎其言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015

回帖

8548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8548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06: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关注,问好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015

回帖

8548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8548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2 23: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朋友对慧远提出疑问。宋朝浮山只有一个远公。《莲宗集要》来源于《龙舒净土文》,龙舒指宗子和古巢国,见《嘉庆庐州府志》。再者,宋朝王虚中、清朝章攀桂都是本地人,投子憨公,为桐城投子寺禅师。《莲宗集要》编辑地点在浮山华严寺。如果慧远是别的地方人,肯定有说明。因此,慧远就是指远公。【注】章淮树,字攀桂。见《惜抱轩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52

回帖

229

积分

二星会员

积分
229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8-11-24 00:00:21 来自手机或小程序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老恐怕想当然太多了。里面很多资料来证明白莲禅社和石溪有关太牵强附会了。有些地方多解读有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52

回帖

229

积分

二星会员

积分
229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8-11-24 00:01:51 来自手机或小程序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错误1. 宋朝僧人释道举诗曰:“凌烟晋室谢文靖,阴德唐朝徐有功。二十年间莲社客,酡颜不是少时红”。这首诗是写晋朝谢安、唐朝徐有功分别在白莲禅社呆了二十年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52

回帖

229

积分

二星会员

积分
229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8-11-24 00:03:25 来自手机或小程序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错误2宋朝章得象《题东掖山承天院》诗云:“闻说新庵号白莲,五峰环绕布金田。虎溪社共何人继,佛龛灯从几代传。岚色排空长似画,松枝偃盖不知年。劳生已作归休计,愿解尘缨结净缘”。据史料记载,浮山称为龙象虎形。“高蹈”又成为通关代名词,远公称之为过虎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52

回帖

229

积分

二星会员

积分
229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8-11-24 10:04:15 来自手机或小程序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大的误会就是把慧远大师与浮山法远禅师混为一人。慧远大师人称远公,首创白莲社为念佛团体,故慧远大师为净土宗初祖。东晋时慧远大师驻锡东林寺,于是东林寺成为净土宗祖庭,现在由大安法师住持,而浮山法远禅师为北宋时期,后住在浮山。多于当时名人有往来,为禅宗一花开五叶之曹洞宗第七代祖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015

回帖

8548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8548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4 10: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涯胡克 发表于 2018-11-24 00:00
吴老恐怕想当然太多了。里面很多资料来证明白莲禅社和石溪有关太牵强附会了。有些地方多解读有误。

《宋会要辑稿》记载:“舒州旧在城及太湖、宿松、望江、桐城县、许公、皖口、孔城、永安、石溪、龙溪、马头、长风、盘小镇、铜山、双港、杨溪、石口、鸗山十九务,岁四万二千九百二十六贯二十六:原书天头注云:「『二十六』一作『六十二』」。熙宁十年(公元1068年),在城:三千八百三十贯九百八十文;许公务:八百七十一贯七百二十二文;双巷务:四百四十六贯一百九十二文;鸗山务:五百四贯三百一文;孔城务:一千六十五贯一十一文;永安务:七千九百二十七贯四百六十八文;宿松务:一千三百九十贯三百二十七文;石溪务:六百五十七贯一百四十二文;皖口务:一千七百三十三贯五百一十五文;太湖务:三千三十八贯九百八十二文;杨溪务:一百三十六贯三百二十一文;桐城务:一千六百二十四贯二百五十文原书天头注云:「『一』一作『八』」。原书是行杨溪务、桐城务商税均有「一」字,未知何指。望江务:九百七贯六百四十九文。” (《宋会要辑稿  食货一六商税二-清-徐松》)浮山还有石溪镇石刻二块,石溪范围不能单纯理解为现在石溪村。过去属于行政单位,范围很大,那时没有现在的乡镇名字。中国历史地图,宋朝地图在石溪标识。感谢对家乡历史关注!问好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015

回帖

8548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8548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4 1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涯胡克 发表于 2018-11-24 00:03
错误2宋朝章得象《题东掖山承天院》诗云:“闻说新庵号白莲,五峰环绕布金田。虎溪社共何人继,佛龛灯从几 ...

白云海会前身为齐安院,宋朝称为海会含承天院(承天寺)和天庆观,《罗湖野录》《嘉庆庐州府志》均有海会、白云海会记载。清时改为天承寺(天真、天成),《桐城县志》有记载。感谢对家乡历史关心,问好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015

回帖

8548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8548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4 13: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涯胡克 发表于 2018-11-24 10:04
最大的误会就是把慧远大师与浮山法远禅师混为一人。慧远大师人称远公,首创白莲社为念佛团体,故慧远大师为 ...

宋朝慧远有谒一百多篇,不知道你读过没有,发一个给你看看。
赴鸿福示众(宋·释慧远)
十处住山今已老,半生云水未忘机。今朝又作浮山梦,暗写愁肠寄与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015

回帖

8548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8548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4 14: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涯胡克 发表于 2018-11-24 00:01
错误1. 宋朝僧人释道举诗曰:“凌烟晋室谢文靖,阴德唐朝徐有功。二十年间莲社客,酡颜不是少时红”。这首 ...

徐有功见载于《石溪徐氏宗谱》敬宗堂。人家祖宗,唐朝就在石溪,不能抢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52

回帖

229

积分

二星会员

积分
229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8-11-24 14:21:27 来自手机或小程序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老,此宋慧远一百多首诗,但定不是创建白莲社的慧远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52

回帖

229

积分

二星会员

积分
229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8-11-24 14:22:44 来自手机或小程序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公在庐山东林寺为专修念佛三昧结成“白莲社”。参加白莲社的都是当时的名士,其中十八人道德学问尤为高超,被誉为“东林十八高贤”。当时大诗人谢灵运官至秘书丞,恃才傲物,但当他见过远公后立即改容致敬,并在神运殿前凿池种莲,并要求加入白莲社。远公察其心杂,未允。形成对照的是,远公却特意书邀陶渊明加入白莲社。陶渊明声称自己喜喝酒,不方便,远公竟然破例允其饮酒。结果因为陶渊明特立独行,不愿入社,但他和慧远大师始终保持着亲密的友道关系。 在诗人眼里,陶渊明的这种本然率真的天性正是他心中了无纤尘、摒绝俗念、超尘脱俗的魅力所在。所以黄庭坚认为,陶渊明虽然没有入白莲社,但他的人生境界与东林十八高贤相较也是在伯仲之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发图教程|( 皖ICP备19025135号-3|皖公安备案号34082302000108 )|网站地图

GMT+8, 2025-5-6 23: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