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流行了一句“共产党会多,国民党税多”的顺口溜。时光流过半个多世纪了,作为执政党还在致力于精简会议,还在想出五花八门的“无会日”、限时讲话,可见,“共产党会多”是个久治难愈的“顽症”。
笔者以为,首先,要弄清楚为什么要开会?如果把开会作为某级政府、某位领导的“政绩”,作为对上负责和为官行政的唯一形式,会议只是传达上级领导重要指示的“传声筒”、“录音机”,毫无本地特色的落实措施。这样的会议,完全可以不开,只要印发上级领导的讲话、如不涉密可以网上发布就完事了。 要弄清会议怎样开?有的会议如果一人讲话可以解决问题,就不设主席台,有关领导台下座,无话就不说,无关人员一人5分钟就省下来。有的重要决策、理论研讨会、民主生活会,让有关的人参加,让与会人把话讲透、讲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要克服形式主义,把不必要的会议砍掉,把会议开支省下来。再把需要开的会,不需要到会的人减下来。能让办实事的人参加,不一定非要从一把手到部门再到办事人员“三堂会省”。少一个人就尽赚一个人的会议费用。必须开的会、必须出席的人,下面才摊到必须要说的话。必须说,就有长有短,发言人是某个方面的专家,或者他思维独到,智慧过人,对会议有建树性意见,而且发言精彩,不妨让他多说一点,这叫“有说则长”,人家也不会讨厌。《资本论》那么长,人们百看不厌。有的人一发言就跑题,又长又臭,人家就讨厌,让他少说,或者把他的时间省下来让别人说,开会只是听会。
其次,开会要接待要批条, 枞阳县本级可支配的财政收入只有n多万元。今年为了解决乡镇行政在编干部的工资扣发问题,县财政拿出n多万元。财政收入并没有增加,县财政收入仅靠海螺水泥厂,如果不压缩会议费、接待费、领导预算外批条等开支,2010年县财政将有黄色警报。
再次,枞阳可支配的财政收入只有n多万元,可谓穷矣。但就是这样的穷县,竟还能如此会海,怎能不令人叹息呢?全国其他的地方,都这样,那将会是怎样的天文数字呢? 可见, 我们的财政收入之所以捉襟见肘,好多乡镇政府一个劲儿地在哭穷,并不是因为纳税人纳的税、交的费不够多,而是钱没有被用对地方,被糟蹋、挥霍掉了。而领导的预算外批条,即使不是乱花钱,但至少也是缺乏程序正义的。这种随意性很大的批条,很难保证每一笔钱都被用对地方,且容易滋生腐败。
|
|